武漢市社會主義學院

武漢市社會主義學院(簡稱武漢社院)是中共武漢市委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治學院,是市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聯合黨校,是開展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部門。中共武漢市委統戰部負責指導和管理武漢社院。

簡介

武漢社院的基本任務是:教育培訓市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士;教育培訓統一戰線其他方面的代表人士;教育培訓統戰工作幹部;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研究和宣傳黨的統一戰線理論、方針和政策。

發展

學院於1990年5月建立,學院占地15畝,建築面積9173 M2 。校舍由教研樓、辦公樓、學員樓各一幢並連為一體的環形建築組成,可容納200人同期在校學習培訓。圖書室藏書5000餘冊。建立了微機室、校園網和學院網站,擁有微機30台。
學院為正局級事業單位,設立了院黨組。人員編制30名,現有教職工30名。常年聘請一批專家、學者和市委、市政府等黨政部門領導以及市各民主黨派的領導擔任兼職教授,建立了一支相對穩定的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
2002年,市委批准學院的人事和工資實行分類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和相應的工資制度。從事行政管理工作和黨務工作的幹部,參照實行國家公務員制度和相應的工資制度。
學院現有院長1名,黨組書記1名,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1名,副院長3名。內設辦公室、教務處、教研室、總務處(後勤服務中心)處級機構4個。
自建院至今,在中共武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在市委統戰部的直接領導下,在市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基礎,以行政後勤服務為保障,培養了一批與中國共產黨長期親密合作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統一戰線其他方面的代表人士以及德才兼備的統戰工作幹部,為全市統一戰線工作,為武漢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共舉辦各類班次124期,培訓學員5000餘人次,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培養了一大批骨幹力量。培訓的學員中有39人擔任了副局級以上領導職務;有129人擔任了處級領導職務;有255人次當選為全國、省、市政協委員;有172人次被聘請為特約"四員"。
科研工作也取得豐碩成果。與設在學院的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國共兩黨關係史和海峽兩岸關係史"課題組一起,組織一批專家學者開展富有特色的科研活動。近幾年來,先後舉辦了6次全國性的學術研討會和3次全院性的理論研討會以及多次小型專題研討會。編輯出版了《國共關係與兩岸關係叢書》20卷。2003年11月組織召開了有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台辦、湖北省、武漢市有關領導和80位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參加的叢書出版座談會。《人民日報》《人民政協》 、《求是》、《大公報》等10餘家媒體發表書評或對會議進行了報導,在海內外產生了較大反響。牽頭或參與主編全國統一戰線幹部培訓教材3本。組織編寫了 《正確認識和理解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等7本統戰理論讀本。完成了中央統戰部交辦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史》有關章節的編寫任務。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2002年,經上級批准,將"武漢市社會教育專修學院"更名為"武漢市中華文化專修學院",與"武漢市社會主義學院"一套機構、兩塊牌子。其任務是以愛國主義為宗旨,積極開展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進行中華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學習、研究和交流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推動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大聯合,促進祖國完全統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