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警官學院

湖北警官學院

湖北警官學院(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是湖北省唯一的一所省屬公安政法類本科院校,也是全國首批建立的省屬公安本科院校之一。其前身可追溯至1949年7月成立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安廳幹部訓練班”,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建立湖北警官學院,開展公安本科學歷教育。學院位於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省會武漢市,占地面積992畝。學院歷經了在職民警培訓、中專、大專、本科學歷教育等發展階段。經過多年的發展,學院形成了以法學(公安學)為主體,理、工、管相互支撐、相互滲透的學科體系。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院現有占地面積992畝,包括四大校區:學院本部南校區、北校區,南湖駕駛培訓中心,(隨州)實戰訓練基地。其中學院本部472畝(南院160畝、北院312畝),南湖駕駛培訓中心112畝,(隨州)實戰訓練基地408畝;校園建築面積33.8萬餘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5320.329萬元;圖書館藏書120餘萬冊,公安類藏書達到了國家研究級水平。學院建有校園網和公安專網,分別與中國教育科研網和全國公安計算機專網聯通。
學院重視學生實習、實驗和實訓活動。學院實驗中心實驗室總面積14700平方米,實驗中心建有法庭科學、電子取證、交通管理工程等重點實驗室,其中法庭科學、電子取證實驗室正在分別申報湖北省和公安部重點實驗室。學院和有關業務部門合作,建成了12個校外實習基地和29個院內仿真警務實戰訓練點;建立了“李昌鈺工作室”;成立了“三真司法鑑定所”,已有32人取得國內外司法鑑定資格;刑事科學技術實訓中心被評為省級試驗示範中心;一批教師參與了“熊貓燒香”案、湖北鄂州億元詐欺案等有影響的案件的鑑定和偵破工作,受到基層公安機關的好評。

歷史沿革

湖北警官學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49年7月成立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安廳幹部訓練班”。
1955年初,被公安部確定為“中央人民公安學院武漢分院”,承擔中國中南地區公安幹警的培訓工作。
1956年9月,更名為湖北省公安學校,擔負全省政法幹部短期培訓任務。
1976年6月,學校率先招收優秀知識青年進行中專學歷教育。
1977年恢復高考後,正式招收高中畢業生。
1980年,成立湖北省人民警察學校。
1984年4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湖北省公安專科學校。
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建立湖北警官學院,開展公安本科學歷教育。
2005年4月,學院在全國省屬公安本科院校中率先取得學士學位授予權。
2006年9月,被湖北省學位委員會和省教育廳批准為碩士點立項建設單位。

辦學條件

精品課程
學院的“訴訟法學”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訴訟法學”和“行政管理”被列為省立項建設的碩士學位點;偵查學專業被批准為國家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治安學”、“刑事科學技術”專業被評為省高校本科品牌專業建設項目;“偵查學”、“治安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警察臨戰學”、“偵查措施與策略”、“預審學”、“網路安全”、“公安學基礎理論”、“刑事訴訟法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7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訴訟法學教學團隊”、“偵查學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智慧計算機法證綜合套用平台研究”團隊獲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還創建了《警察臨戰學》、《網路偵查》、《國際警務》、《警察廉政》、《警察史》等一批新型警察專業和課程。
學院堅持學歷教育與在職民警培訓並重,是公安部指定的“全國縣(市)公安局長、政委崗位培訓基地”和“全國公安出入境管理幹部英語培訓基地”;學院還是湖北省政法委確定的“湖北省政法幹部教育培訓中心”、“湖北省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湖北省派出所長培訓基地”和“湖北公安民警培訓中心。”
建校60年來,學院為公安政法戰線培養、培訓了各類專門人才5萬餘人,為維護湖北政治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訓三銘
校訓
德才兼備文武雙全
校風銘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崇文尚武朝氣蓬勃
人傑校美師生親和
規範有序創新開拓
師風銘
身正學高博識多聞
傳道授業溫故創新
為人師表奉獻至誠
教戰相長自省自尊
學風銘
志存高遠誠實堅毅
厚德明法懷仁取義
尊師愛友治學嚴謹
知榮明恥自強不息
湖北警官學院“一訓三銘”是為進一步推進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和“三最佳化”活動,經專家撰寫及徵求意見並多次修改,學院的“校訓”及“校風銘、師風銘、學風銘”(簡稱“一訓三銘”)於2006年6月9日經院黨委會審定通過,並正式發布。
“德才兼備,文武雙全”的八字校訓,主旨鮮明,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易記易誦,便於傳播,既是學院教育培養的目標和途徑,也體現學院的性質和特點;“校風銘”、“師風銘”、“學風銘”昭示了學院建設的理想追求和誠摯願望,也界定了師生員工的行為規範和努力方向。

院系設定

湖北警官學院湖北警官學院
學院開設有偵查學治安學刑事科學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法學、公共事業管理、消防工程等8個普通本科專業和刑事偵查經濟犯罪偵查、偵查技術、預審、安全保衛、治安管理、警察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法律、計算機與信息管理、警察技能與戰術等12個普通專科專業,是培養高級公安專門人才的搖籃。
學科建設

學院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法學(公安學)為主體,理、工、管相互支撐、相互滲透的學科體系。現設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偵查系、治安管理系、信息技術系、警察臨戰學系(籌)、法律系、公共基礎課教學部、警體部、國際警務教學部(籌)等9個教學系部。開設了偵查學、治安學、治安學(警察臨戰方向)、警務指揮與戰術、刑事科學技術、消防工程、法學、法學(司法鑑定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公共事業管理、信息安全(網路偵查方向)等12個本科專業(方向);另外開設有偵查、偵查(預審方向)、經濟犯罪偵查、刑事偵查技術、安全保衛、治安管理、警察管理、交通管理、邊境管理、信息網路安全監察、警察指揮與戰術、警察指揮與戰術(特警方向)、法律事務等13個普通專科專業(方向)。
學院堅持“面向實戰、貼近實際、務求實用”的教育理念,按照“強化基礎、拓寬口徑、注重實踐、增強能力、提高素質”的人才培養要求,不斷推進本科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使學院逐步發展成為以法學(公安學)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公安本科學院。
我院在長期專科教育的基礎上,依託省級和院級重點學科的支撐,帶動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的發展,適時調整專業結構布局,使之與學院定位和服務方向相一致。學院開設有10個本科專業(方向),除消防工程未招生外,均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和基礎,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安工作需要專業。
一、專業布局與結構合理,適應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安工作需要
學院按照立足公安、面向政法,科學規劃設定本科專業。一方面,著力完善公安類主幹專業。設定並招生的偵查學、治安學、治安學(警察臨戰方向)、刑事科學技術、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網路偵查方向)等6個公安類本科專業(方向),涵蓋了公安工作的主要業務。另一方面,根據學科聯繫和社會需求,設定了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等3個非公安類本科專業,既為檢察院、法院、司法等相關係統和行業培養人才,也為提升公安類專業建設水平、做強公安教育提供了學科背景和支撐。學院已經形成了公安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專業布局。
一是專業設定符合學院定位和發展目標。10個本科專業(方向)涵蓋了法學、工學、理學和管理學四大學科門類。各本科專業和專業方向設定,強化了學院為地方公安、政法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定位,促進了公安類專業與非公安類專業互補,最佳化了資源配置,提高了辦學效益。
二是專業布局滿足了公安工作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現有專業都是根據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安工作需要設定的,滿足公安政法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公安保衛人才的需求。特別是警察臨戰、網路偵查等專業方向,鮮明地體現了培養公安實戰緊缺人才的需求。
三是專業規劃符合學院實際,發揮了自身優勢。我院具有長期辦公安教育、法學教育的歷史和基礎,培育了公安類專業優勢和特色,大力實施品牌專業建設工程,取得了積極成效。本科偵查學、治安學專業被確定為湖北省高校品牌專業,其中,治安學專業警察臨戰方向在全國公安高校中形成強烈影響。
二、新辦專業設定論證充分,有良好的基礎
學院嚴格按照教育部關於新專業設定要求和申報程式,邀請相關院校專家學者和公安政法機關領導對新專業設定依據、人才需求及教學條件等進行充分論證和嚴格審查。新設專業方向也都經過充分論證和嚴格審查。其中,公安類專業根據全省公安機關警力需求安排招生計畫。學院把新專業建設作為重點,舉全院之力,在師資、經費、政策等各方面給予傾斜和保障,全面加強本科專業建設,實現了新辦專業持續快速發展。
1、新辦專業具有良好的教學條件
10個新辦專業(方向)依託長期辦學積累形成的基礎,特別是與湖北大學聯辦一屆法學(偵查方向)、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聯辦一屆偵查學、與海軍工程大學聯辦二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以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專業(方向)積累了豐富的本科辦學經驗。學院著力加強新辦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專業骨幹教師培養。每個招生專業都有中青年學術骨幹或院學科帶頭人、院級教學名師等。各專業主幹課主要由副教授以上教師承擔。各專業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和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教師比例較高,初步形成了教學水平高、學術造詣深的教授或副教授領銜的專業教師梯隊。
2、新辦專業教學建設和管理得到加強
建立健全專業建設的組織機構。學院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學科建設領導小組、專業建設領導小組與課程建設領導小組等,各系部成立相應機構,切實加強對新辦專業建設的研究和指導。科學制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實驗大綱等教學檔案,加強對新辦專業教學過程管理和教學質量監控,新辦專業建設取得積極成效。[8]
3、新辦專業具有良好的學科支撐
長期的專科辦學,為法學及公安學科發展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學院根據專業建設需要,進一步整合資源,明確學科發展方向,確定了法學、偵查學、治安學、刑事科學技術等4個院重點學科,選拔培養學科帶頭人,紮實推進學科建設,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為10個新辦專業提供了良好的學科支撐。

本科專業設定情況一覽表
序號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學制(年) 學位授予門類 設定時間
1 030101 法學 四年 法學 2002年
2 030501 治安學 四年 法學 2002年
3 030501 治安學(警察臨戰) 四年 法學 2006年
4 030502 偵查學 四年 法學 2002年
5 071205w 信息安全 四年 工學 2002年
6 071205w 信息安全(網路偵查) 四年 工學 2007年
7 080605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四年 理學 2002年
8 082101 刑事科學技術 四年 工學 2002年
9 082102 消防工程 四年 工學 2004年
10 110302 公共事業管理 四年 管理學 2004年

實習基地

序號 實習基地名稱 可容納實習人數
1 十堰市公安局 100
2 襄陽市公安局 100
3 黃石市公安局 100
4 鄂州市公安局 100
5 荊州市公安局 100
6 宜昌市公安局 50
7 孝感市公安局 100
8 天門市公安局 50
9 仙桃市公安局 50
10 潛江市公安局 50
11 武漢市公安局 150
12 湖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 50
13 深圳市公安局 100

實戰訓練

序號 實戰訓練點名稱 科目
1 公安指揮中心接處警訓練點 1、公安指揮中心接處警工作2、臨戰情報工作程式
2 犯罪現場勘查訓練點 1、現場訪問2、現場保護3、現場繪圖4、現場實地勘驗5、臨場分析6、綜合模擬犯罪現場勘察
3 網上作戰訓練點(情報員訓練) 1、信息系統採集錄入要求2、信息系統採集標準及具體操作3、情報信息資源的基本套用
4 網上作戰訓練點(網路犯罪偵查) 1、網路偵查硬體做成環境和維護2、網路偵查軟體環境配置和管理3、計算機作業系統的安全保障4、WEB資料庫技術和常用軟體使用5、常用偵查取證設備的使用6、計算機犯罪現場勘驗與電子證據檢查規則7、ENCASE分析平台的基本操作8網路管理與偵控9、密碼技術和數據恢復10、黑客類技術手段11、常見網路犯罪案件類型與特徵12、網路犯罪偵查基本流程與方法
5 嫌疑人審訊心理測試點 1、詢問犯罪嫌疑人(初訊)2、詢問犯罪嫌疑人(續訊)3、對涉案人員進行心理測試
6 案卷製作訓練點 1、提請逮捕案卷的製作2、偵查終結案卷的製作
7 物證檢驗訓練點 1、現場勘查中物證發現與提取2、物證的包裝、保存和送檢
8 法醫勘驗訓練點 1、屍體現象2、機械性損傷
9 槍彈訓練鑑別點 1、槍擊案件現場勘查2、射擊彈頭彈殼的同一認定
10 治安案件、事故調查詢問訓練點 1、治安案件的調查(傳喚與詢問)2、侵犯人身權利案件的查處3、侵犯財產權利案件的查處4、治安調解
11 爆炸訓練現場處置訓練點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541人,其中正、副教授120名,博士6名,碩士138名。1名教師被評為湖北省中青年法學家和“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名教師享受省政府津貼。學院“升本”以來,先後聘請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前美國康州警察廳廳長李昌鈺博士,國際刑警總部終身名譽副主席、公安部原部長助理、現中國警察協會常務副會長朱恩濤等知名專家學者30多人為兼職教授,從公安機關聘請了50餘名高、中級警官為實戰教官。
2002年“升本”以來,學院黨委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三大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不斷加大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改善師資隊伍結構,提高師資隊伍的競爭力。我院已形成了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愛崗敬業、充滿活力,具有強勁發展潛力的師資隊伍。2.1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
一師生比
為保證與辦學規模相適應的師資數量和質量,學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多次研究,制訂了《師資隊伍建設“十一五”規劃》、《關於引進高層次人才的若干規定》、《外聘教師管理辦法》等制度,並制定了配套實施辦法,確保師資隊伍數量滿足教學工作需要。學院積極做好兼職教授的聘任、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退休教師的返聘工作。通過招聘、引進、返聘和在職培訓等多種形式,逐步建立了一支數量充足、規模適當的師資隊伍,滿足了人才培養的需要。截至2008年4月底,全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503人、專科生1724人、成人脫產生1004人、函授生1500人,共折合在校生5381人;專任教師300人、外聘教師24人,折合教師數312人,生師比為17.2:1。

二整體結構狀態與發展趨勢
師資隊伍整體結構合理,發展趨勢良好。
1、師資隊伍結構不斷改善
學院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立足於提高現有師資水平,同時積極引進高水平、高層次人才,師資隊伍的年齡、職稱、學歷學位、學緣結構合理。新辦本科專業、特色專業和公共基礎課、實踐教學環節的師資隊伍數量比較充足,整體素質高,滿足教學需要,適合學科專業發展,符合學院定位。
(1)年齡結構。2002年以來,我院吸收了大量的高學歷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學院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不斷得到最佳化。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中,研究生學歷111人,副教授以上職稱62人,中青年教師占師資隊伍的比例達到74.6%,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教師已成為教師隊伍的主體。

機構設定

湖北警官學院內設處級機構
一、辦公室(4個科室)
二、紀委(監察審計處、督察處)(3個科室)
三、組織人事處(3個科室)
四、宣傳處(3個科室)
五、工會
六、學生工作處(14個科室)
七、教務處(6科室)
八、科研處(2個科室)
九、警官培訓部(3個科室)
十、成人教育處(9個科室)
十一、圖書館(7個科室)
十二、計畫財務處(3個科室)
十三、後勤管理處(7個科室)
十四、離退休幹部處
十五、保衛處(2個科室)
十六、實驗中心(刑事技術系)(6個科室)
十七、學報編輯部(籌)
十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4個科室)
十九、偵查系(5個科室)
二十、治安管理系(4個科室)
二十一、警察臨戰學系(籌)(2個科室)
二十二、信息技術系(3個科室)
二十三、法律系(6個科室)
二十四、警體部(4個科室)
二十五、公共基礎課教學部(3個科室)
二十六、國際警務教學部(籌)(2個科室)
二十七、湖北南湖駕駛教學培訓中心
二十八、實戰訓練基地(6個科室)
湖北警官學院內設科級機構
1、辦公室秘書科
2、辦公室院務科(外事科)
3、辦公室檔案科
4、辦公室校友會辦公室
5、紀委(監察審計處、督察處)紀檢監察室
6、紀委(監察審計處、督察處)審計室
7、紀委(監察審計處、督察處)督察隊
8、組織人事處組織科
9、組織人事處人事科
10、組織人事處師資科
11、宣傳處宣傳科
12、宣傳處影視科
13、宣傳處校報編輯室
14、學生工作處綜合科
15、學生工作處學生管理科(貧困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辦公室)
16、學生工作處招生辦公室
17、學生工作處畢業生就業指導辦公室
18、團委
19、學生工作處學生一大隊
20、學生工作處學生二大隊
21、學生工作處學生三大隊
22、學生工作處學生四大隊
23、學生工作處學生五大隊
24、學生工作處學生六大隊
25、學生工作處學生七大隊
26、學生工作處學生八大隊
27、學生工作處學生九大隊
28、教務處教務科
29、教務處實踐教學管理科(學位科)
30、教務處教研科
31、教務處教學質量管理科
32、教務處教材科
33、教務處現代技術教育中心
34、科研處項目管理科
35、科研處成果管理科
36、警官培訓部綜合管理科
37、警官培訓部教學管理科
38、警官培訓部乾訓科
39、成人教育處綜合科
40、成人教育處教學管理科
41、成人教育處自學考試科
42、成人教育處繼續教育科
43、成人教育處學員一大隊
44、成人教育處學員二大隊
45、成人教育處學員三大隊
46、成人教育處學員四大隊
47、成人教育處學員五大隊
48、圖書館綜合科
49、圖書館采編室
50、圖書館流通室
51、圖書館期刊室
52、圖書館信息諮詢室
53、圖書館網路管理中心
54、圖書館警史館
55、計畫財務處預算科
56、計畫財務處財務科
57、計畫財務處結算科
58、後勤管理處綜合科
59、後勤管理處行管科
60、後勤管理處動力科
61、後勤管理處飲食服務中心
62、後勤管理處國有資產管理科
63、後勤管理處基建管理科
64、後勤管理處車管科
65、後勤管理處醫院
66、保衛處綜合科
67、保衛處內保科
68、實驗中心(刑事技術系)教學管理科
69、實驗中心(刑事技術系)偵查實驗室
70、實驗中心(刑事技術系)治安實驗室
71、實驗中心(刑事技術系)計算機實驗室
72、實驗中心(刑事技術系)基礎物理實驗室
73、實驗中心(刑事技術系)刑事技術教研室
74、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
75、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室
76、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
77、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
78、偵查系刑偵教研室
79、偵查系經偵教研室
80、偵查系國保教研室
81、偵查系犯罪學教研室
82、偵查系情報研判教研室
83、治安管理系公共管理教研室
84、治安管理系治安管理教研室
85、治安管理系交通管理教研室
86、治安管理系消防管理教研室
87、警察臨戰學系(籌)警察臨戰指揮教研室
88、警察臨戰學系(籌)警察臨戰戰術教研室
89、信息技術系計算機教研室
90、信息技術系信息安全教研室
91、信息技術系網路偵查教研室
92、法律系理論法學教研室
93、法律系刑法教研室
94、法律系民商法經濟法教研室
95、法律系國際法教研室
96、法律系訴訟法教研室
97、法律系行政法學教研室
98、警體部警察體能教研室
99、警體部警察技能教研室
100、警體部場地器材管理科
101、警體部桌球羽毛球訓練中心
102、公共基礎課教學部漢語教研室
103、公共基礎課教學部數理化教研室
104、公共基礎課教學部心理學教研室
105、國際警務教學部(籌)外語教研室
106、國際警務教學部(籌)國際警務教研室
107、實戰訓練基地辦公室
108、實戰訓練基地政工科
109、實戰訓練基地教育訓練科
110、實戰訓練基地行政財務科
111、實戰訓練基地生產經營科
112、實戰訓練基地規劃建設科

現任領導

趙志飛同志
趙志飛,男,1954年出生,漢族,湖北武漢人,中共黨員,法學研究生學歷,教授。
現任湖北省公安廳黨委委員、湖北警官學院黨委書記,一級警監警銜。中國高等教育院校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警察史研究所所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
曾長期擔任黃石市公安局局長、湖北省公安廳副廳長等職務,具有豐富的公安工作領導經驗。他長期致力於警察臨戰指揮處置和警察史的理論研究,在全國首創了“警察臨戰學”新型學科,獲得公安部和湖北省的重大科研立項,形成了我省公安教育培訓的品牌和特色。
曹詩權同志
曹詩權,男,1963年出生,漢族,湖北宜都人,中共黨員,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研究生、法學博士。現任湖北警官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二級警監警銜。
歷任中南政法學院經濟法系黨總支副書記、系副主任、系主任,教務處長;1994年晉升副教授,1998年晉升教授;先後被評為法務部先進教師、湖北省優秀青年教師、教育部全國優秀教師。2000年7月至2008年6月,任湖北省司法廳副廳長、黨委副書記,兼任司法廳機關黨委書記、湖北省律師協會黨委書記、湖北省法學會常務副會長、湖北省消費者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武漢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民商法中心校外研究員,被評為湖北省“首屆十大青年法學家”。
李光文同志
李光文,男,1954年出生,漢族,湖北襄陽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湖北警官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教授、二級警監警銜。石喬口區十三屆人大代表,湖北省高校領導創新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教育部大體協足球分會副主席,湖北省社科系列評審委員會特聘專家。
1973年3月參加工作,先後從事過教師、律師和司法機關行政工作。先後擔任襄樊市司法局副局長、湖北省人民警察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湖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曾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被中央宣傳部和國家法務部授予優秀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者。先後在各級各類刊物發表論文、紀實文學、通訊等文章120篇,核心刊物12篇,出版專著、主編各類書籍11部。
李建中同志
李建中,男,1951年出生,漢族,吉林省遼源市人,中共黨員,法學碩士,刑偵工程師。
現任湖北警官學院黨委副書記,二級警監警銜。
歷任黃石市公安局治安民警、派出所長、治安大隊長、刑偵支隊副支隊長兼特警隊隊長、市局指揮中心副主任、市局經濟文化保衛處處長,黃石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武警部隊黃石市支隊第一政委,荊門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武警部隊荊門市支隊第一政委。因偵查破案和重大警務等工作,被公安部、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廳先後榮記個人一等功二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一次。
肖伯符同志
肖伯符,男,1955年出生,漢族,湖北黃陂人,中共黨員,法學碩士,編審,法學教授。現任湖北警官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二級警監警銜。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生導師,法律史專業博士生合作導師;兼任中國法律史學會理事、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高教學會高教管理分會副秘書長,湖北省法學會副會長,武漢市法學會副會長等職。歷任湖北財經學院法律系團總支書記、中南政法學院學報副主編、院辦副主任、主任、院長助理、黨委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助理、黨委委員、高教研究所所長、法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等職。
在《中國法學》等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出版著作、教材等30餘部,主持並完成法務部、公安部部級科研項目各1項,有多項成果分獲部省級獎勵。
李予光同志
李予光,男,1959年出生,漢族,河北省無極縣人,中共黨員,法學學士學位,副研究員。現任湖北警官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二級警監警銜。
1982年8月從湖北財經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省檢察院工作。先後任辦公室秘書、技術處副處長和處長、反貪局常務副局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期間,1987年2月至1989年2月掛職任羅田縣檢察院副檢察長,1995年4月至1996年10月任最高檢察院研究室副處長,1998年2月至1999年2月任紅安縣委副書記。2000年11月至2005年2月任隨州市檢察院檢察長。2005年2月至今任湖北警官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杜榮慶同志
杜榮慶,男,1954年出生,漢族,武漢市黃陂人。中共黨員,197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湖北警官學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工會主席,二級警監警銜。
1978年8月從武漢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省公安廳工作,歷任湖北省公安廳政治部幹部、副科長,廳辦公室科長、副主任,廳秘書處處長、廳辦公室主任,曾下派擔任鄂州市公安局副局長、黨委委員,現任湖北警官學院紀委書記、黨委委員,院工會主席,中國警察史研究所副所長、警察臨戰學學科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警史鉤沉》雜誌編委會執行主任,主編《警察廉政概論》、《警察臨戰學》副主編。
劉光明同志
劉光明,男,漢族,1954年出生,湖北天門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任湖北警官學院副院級調研員,教授,二級警監警銜。
曾任湖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偵查系主任、副校長(分管教學科研),湖北警官學院院長助理兼教務處長,1997年被評為“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長期從事刑事科學技術專業教學、科研與鑑定,先後撰寫和主編有《偵查技術理論與套用》、《刑事科學技術》、《檔案檢驗》等專著和教材,發表專業學術論文數十篇,主持教科研項目多個。

學校校徽

校徽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學校的象徵性標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性載體,也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該院校徽徵集活動從2005年5月份開展以來得到了廣大師生員工和校外有關專家的積極回響,共徵集到166幅設計作品。經過認真評選、反覆徵求多方面意見、不斷修改完善和公示,經院黨委初選推薦,院領導和各單位主要負責人於2005年8月12日對入圍的3個設計方案進行了投票表決。根據表決結果,院黨委決定發布並啟用該院校徽。
一、校徽總體創意
突出“警察職業”的鮮明特色;體現“忠誠為警”的辦學方向;貫徹“立身做人、樂於服從、服務大眾”的文化理念;展示“警察搖籃”的教育目標。
整個設計集中國民族文化、國際警察文化、現代先進文化於一體,大方正氣、莊嚴高雅、蘊涵豐富、特色鮮明、方向正確、理念深刻、目標明確。
二、校徽設計說明
1、校徽圖案。半圓型的寫有“湖北警官學院”字樣的綬帶和充滿生機與和諧的橄欖枝象徵搖籃;搖籃上托起藍盾,象徵警察院校培養套用型警務人才的辦學方向;藍盾內鑲嵌的“眾”字,由3個“人”字構成,既是“立身做人、樂於服從、服務大眾”的文化理念,又突出學院“育人為本”的教育宗旨。“眾”字上部設計為長城,象徵人民警察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警魂;中部為筆尖,象徵警察學子刻苦學習掌握現代警務和科技知識;兩側為利劍,象徵預備警官將帶著磨礪好的正義之劍,奔赴社會,懲惡揚善,保境安民。
2、校徽色調。以國際警察通用的深藍、淺灰為主色調,與警服色彩相協調,忠誠、正直、莊重、大氣;藍盾上鑲嵌的“眾”字為紅色,代表社會主義新中國巍峨疊障的紅色江山;橄欖枝為綠色,象徵菁菁校園內的活潑與安寧。
3、校徽文字。校徽上方是英文“HUBEIUNIVERSITYOFPOLICE”,下方是中文“湖北警官學院”;“1949”是學院創建的年代。
4、校徽式樣。分別為半圓形和圓型兩種,可在不同場所或載體上使用。

校圖書館

湖北警官學院圖書館是學院的文獻信息保障中心,為處級建制單位。
圖書館下設圖書采編室、圖書流通室、期刊室、網路信息中心。全館在編人員22人,其中男9人,女13人,高職人員6人,中職人員10人,初級職稱5人;學歷層次方面有在職碩士5人,本科12人,專科5人;專業構成方面有圖書情報專業10人,其他專業12人。
南北兩個校區圖書館總面積為17488平方米。南院圖書館建築面積4888平方米,設有圖書流通書庫和報紙、現刊、特種文獻閱覽室等各類閱覽室3個,閱覽座位314個,電子閱覽室2個,電子閱覽座位122個;學生自習室一個,設座位208個。北區新館建築面積12600平方米,普通閱覽室三個,座位1376個,其中圖書閱覽室設座位296個,工具書閱覽室設座位216個,報刊閱覽室設座位864個;電子閱覽室二個,校園網電子閱覽室設209座,公安網電子閱覽室設110座;學生自習室一個,設座位156個。全館配有各類計算機497台,各項業務工作實現了自動化管理。
圖書館館藏文獻總量已達600983冊,其中中文圖書351197冊,外文圖書1087冊,中文期刊合訂本18618冊,外文期刊合訂本81冊,總計370983冊,另有電子圖書230000冊。
圖書館開展了圖書外借、圖書閱覽、報刊閱覽、電子閱覽、情報諮詢等服務。圖書館實現了文獻信息的自動化檢索與查詢,組織開發了館藏書目資料庫、公安文獻篇名資料庫、公安期刊全文光碟資料庫,購買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法律法規大全、中國法律年鑑等資料庫,能為師生提供網際網路瀏覽、光碟檢索、資料庫在線上檢索等服務,圖書館逐步完成了從傳統型圖書館向現代化圖書館的轉型。圖書館歷經以下幾個發展階段:從1999年9月開始擁有獨立館舍。南北校區各有一圖書館,總面積為17488平方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