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關係史

海峽兩岸關係史

《海峽兩岸關係史(第4卷)》以活生生的歷史事實回擊了“台獨”分裂勢力妄圖分離台灣、分裂中國,製造“台灣獨立”、“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種種言行,為兩岸關係的發展掃清障礙。 發展兩岸關係,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呼聲;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台灣的前途繫於祖國的統一;祖國的統一又關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海峽兩岸統一的趨勢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這既是該書得出的又一科學結論,也是海峽兩岸關係發展實踐的寫照。我們堅信,通過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祖國的和平統一一定能早日實現。

內容簡介

《海峽兩岸關係史》 《海峽兩岸關係史》

《海峽兩岸關係史(第4卷)》主要內容:眾所周知,台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已是海內外中國人以及國際社會的共識。那么,古,從何時開始?它的源頭是什麼?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兩岸人民是如何不斷地融合、共同開發台灣的?台灣又經歷過怎樣的苦難?海峽兩岸的中華兒女又是如何共同抵禦外敵、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尊嚴而鬥爭的?台灣問題是如何產生的?中國人民是如何致力於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等等。這些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知曉的。然而,這些問題可以從最近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由張春英主編的《海峽兩岸關係史》中尋找到答案。

這部著作在新的世紀到來之後、在海峽兩岸關係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出版,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該書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學術界對海峽兩岸關係的研究,在近十多年來出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由多卷本、百萬字以上、以“通史”形式出版的力作,這還是第一部。從這個角度說,該書具有創造性。該書作者站在21世紀的高度,從兩三萬年前的史前時期開始,全景式地、追根溯源地系統研究海峽兩岸關係歷史的發展演變的進程,探討了其發展的規律。可以說,這部著作的出版,開拓了海峽兩岸關係研究的新領域,彌補了學術界在這方面研究的不足。

從結構、體系來看,該書從史前時期開始,以台灣考古發現的三萬年前從大陸跋涉到台灣的“左鎮人”為標誌,一直寫到21世紀到來後兩岸關係的新發展。該書根據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特點和規律,劃分為四個大的階段:開發——融合時期(史前——明中期);變亂——回歸時期(明後期——民國時期);內爭——對峙時期(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民黨敗退台灣——1978大陸的改革開放前);緩和——統一時期(1979大陸和平統一方針的提出——二十一世紀初的兩岸關係)。這一分期,廓清了兩岸關係歷史發展的主要脈絡,概括了不同時期的歷史主題和發展內容,達到了歷史的和邏輯的高度統一,從而構建了一個頗具特色的海峽兩岸關係史的框架體系。這一創造性的探索,對於進一步建立海峽兩岸關係史的專門學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從內容上看,該書史料詳實,內容豐富,觀點創新。該書第一卷主要闡述了史前時期到明朝中期的海峽兩岸關係,其中大量運用近年來台灣考古新發現,以台灣海峽的地理變遷,從語言、風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祥盡地說明了台灣與大陸的密切關係,台灣文化根系大陸;從中國歷代王朝對台灣的開發、經營和治理,挖掘新的史料,祥盡地論證台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第二卷,日本帝國主義割占台灣後,對台灣同胞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台灣同胞以各種方式反抗殖民主義的鬥爭,充分體現了台灣同胞愛國主義精神;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再到抗日戰爭,海峽兩岸出現了相互激盪的革命鬥爭的場景。如第三卷中,作者深入探討了在海峽兩岸對立對峙的局面下,兩岸卻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形成共同反對台灣分離主義的鬥爭實踐,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維護祖國統一的優良傳統。在第四卷中,集中概括了九十年代中期以來中國人民反“台獨”反分裂的三次鬥爭及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探討了新世紀中國共產黨反“獨”促統的新戰略。這些觀點,均俱創新性。

從研究方法來看,該書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指導下,以歷史研究方法為主,間以分析、歸納、比較、統計等方法;以系統研究方法為主,在一定的時間段內輔以專題性研究;以兩岸關係歷史發展的過程為經線,以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關係為緯線,縱橫交錯、史論結合,編織一幅全方位展現海峽兩岸關係發展演變的歷史畫卷。

其次,該書的出版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以及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神聖的歷史使命,也是海內外每一個中華兒女的真誠願望。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已將“完成祖國統一”列為進入新世紀必須抓好的三大任務之一。黨的十六大再次闡述。目前,海峽兩岸關係問題已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兩岸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主題之一。該書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出版,並以其豐富的內容,向人們展示了兩岸關係的來龍去脈,以地理、人文以及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史實來證明台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統一的必要性、緊迫性,探討了兩岸關係相依相存的不可分割性;合則兩利,分則兩損的利益相關性;融合和統一、交往和交流是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主流等歷史的經驗和規律,從而適應了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服務於祖國統一大局。該書不僅可供專家學者研究參考,還可為黨的對台政策提供諮詢和歷史的借鑑,具有很強的現實和社會意義。

另外,由於外國勢力干涉中國內政,阻撓中國人民解決台灣問題,致使自1949年起兩岸相互隔絕30年之久。兩岸人民缺乏交流,特別是在“台獨”分裂勢力的欺騙、蠱惑下,台灣同胞對大陸的了解還不全面,有的人對“一國兩制”還有疑慮。該書詳細地闡述了祖國大陸對台政策的發展,不同時期對兩岸關係所發揮的影響作用,論述了中國共產黨實施“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努力,以及以台灣同胞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來發展兩岸關係的最大誠意,特別是著重論述了新的世紀之初,祖國大陸對台政策的新的發展。這些問題的闡述,對於當今做好台灣人民的工作,增強兩岸同胞特別是青年一代對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歷史認同感,從而消除隔閡,增進共識,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擴大交往交流,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該書以活生生的歷史事實回擊了“台獨”分裂勢力妄圖分離台灣、分裂中國,製造“台灣獨立”、“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種種言行,為兩岸關係的發展掃清障礙。

發展兩岸關係,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呼聲;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台灣的前途繫於祖國的統一;祖國的統一又關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海峽兩岸統一的趨勢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這既是該書得出的又一科學結論,也是海峽兩岸關係發展實踐的寫照。我們堅信,通過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祖國的和平統一一定能早日實現。

目錄

第十六章 海峽兩岸關係的鬆動與緩和

一、祖國大陸“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制度

(一)“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制定的背景

(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提出

(三)“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內涵

(四)“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和現實意義

二、祖國大陸為緩和海峽兩岸關係所作的努力

(一)停止炮擊,締造兩岸和平

(二)落實政策,有錯必糾

(三)推動第三次國共合作

(四)體現人道、親情與友情

三、台灣當局的有限回應

(一)頑固堅持“三不”政策

(二)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率和

(三)解除“戒嚴令”

(四)有限開放大陸探親

(五)成立“國統會”,通過“國家統一綱領”

(六)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第十七章 江澤民關於解決台灣問題的八項主張

一、海峽兩岸經貿關海的發展

(一)海峽兩岸經貿交流的歷史機遇

(二)海峽兩岸經貿交漢局面的形成

(三)海峽兩岸經貿關係的新發展

二、海峽兩岸多層次的交往交流

三、海峽兩岸事務性協商談判的實現

四、江澤民關於解決台灣問題的八項主張

第十八章 走向統一的艱難之旅

一、台灣當局僵化的大陸政策

二、政治性協商談判阻力重重

三、美國對華的兩面政策

第十九章 反分裂、反“台獨”鬥爭

一、“台獨”分裂主義在島內愈演愈烈

二、李登輝訪問美國

三、“兩國論”的出籠

四、“一邊一國”論

五、反分裂、反“台獨”鬥爭

六、反分裂、反“台獨”鬥爭取得階段性成果

第二十章 世紀之交的海峽兩岸關係

一、世紀之交兩岸關係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結束語: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