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墓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的長眠之地。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伐魏時,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蜀漢朝廷按其遺命,歸葬於定軍山下。諸葛亮生前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官至丞相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千百年來人們稱其墓地為武侯墓。
簡介
墓高5米,方圓60米,四周圍砌以八卦形花牆。墓前豎碑一塊,上刻“諸葛亮武侯之墓”,墓後有“護墓雙桂”,高達19米,胸圍1米左右,樹冠如蓋,濃蔭蔽冢,清雅宜人。墓區面積2.3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築60餘間,漢桂2株,漢柏22棵。大殿正中神龕上諸葛亮塑象莊重肅穆,令人肅然起敬,書童侍立左右,龕下張苞,關興分立兩旁。殿後墓冢高6米,周長60米,呈漢代覆斗式,廟內文物薈萃,匾聯層層,碑碣林立,或頌武侯高風亮節,或贊諸葛敏睿才智,牆上丹青繪著諸葛亮當年的故事。武侯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文物旅遊勝地。 每年清明前後,有一年一度之廟會。數以千計的遊客,踏青瞻謁武侯墓,盛況空前。
武侯墓周圍有定軍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條小山崗環抱,九條山崗由青溝、罔子溝、井溝、斬地溝、田家溝、牛角溝、瓦洞溝、龍嘴溝八條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崗三層,自定軍山向西疊浪而來,約三里許至此成眠弓形,古稱“三台書案”。從少祖山下六崗向東勢若游龍,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後形成新月者半里許,傳為墓之正脈。新月之下,眠弓之內,豁然開張平地三百餘畝,左右前後九支環抱,又如佛手,其天造地設實為人工所不能者。
近墓四山,名曰“前書案梁、後筆峰山,左土地嶺、右武山崗”,將武侯靈冢緊密圍護。四山翠柏蒼松、攢蔚川阜、遮天蔽日,難覓神冢。當你轉過書案梁,前面豁然開朗,別有一番風光,盆地當中,高冢巍然,古建成群,古樹森森,修竹異木,花香鳥語,一條小溪從墓前蜿蜒而過,淙淙流水,更為墓區增添幾分神秘色彩和新的情趣。武侯墓區,占地360畝,有明清遺留下來的古建築70餘間,千年以上古柏40餘株,其中170餘年的22株,漢株2株。古柏漢桂相輝映,四季鮮花互爭研,真乃人間仙境,世外桃園。
大殿正中神台上,端坐諸葛亮塑像,羽扇綸巾、寶像莊嚴,栩栩如生。印、劍二僮侍立兩旁,其下關興、張苞身披鎧甲,手握令箭、神鞭,威武雄猛,護持左右,使人肅然起敬。
東西廂房和南院道觀,是“一代智星諸葛亮”大型雕塑展覽,共分30組,再次生動展現了諸葛亮一生的政治、軍事活動壯舉。史料翔實、規模宏大,由圓雕到浮雕直至壁畫,總看為一整體,分看各有各的場景,人物逼真,場面恢宏,隱隱給人有金戈鐵馬、震天殺聲之感。
殿後大冢巍然,狀若覆斗,即為亮墓,冢高6米,周60米,四周以漢白玉石護欄圍護,石欄上浮雕35幅“諸葛亮生平”故事圖案。冢前有四角攬頂式亭子一座,名曰前墳亭。亭角高翹,圍以木欄,亭內高懸“雙桂流芳”匾額一塊,亭中堅立墓碑兩通,一為明萬曆甲午(公元1549年)陝西按察使金陵趙建所立的“漢丞相諸葛亮武侯之墓”的墓碑,一為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果親王立的“漢諸葛亮武侯之墓”碑。墓東西向,頭西腳東,取“永懷西蜀、興復漢室”之意。
現狀
武侯墓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工作,從2005年12月開始,景區自籌資金300餘萬元,先後完成了主參道、消防通道、登山游步道,全長4.7公里的道路建設;維修了樂樓、崇聖祠、後墳亭古建築並進行了彩繪;鋪設石材地面2500平方米,實施綠化10000餘平方米,完成了“一代智星諸葛亮”、“定軍山之戰”展覽和“北伐故事園”建設等十二大項,一百餘項創建工作,使景區的軟硬體建設,達到了國家AAAA級景區的創建標準。此外,縣財政投資2200餘萬元,配合武侯墓景區外圍道路和環境整治,完成了勉武路、定軍中路、綠緣路建設及綠化,啟動了武侯墓停車場建設工程。
背景介紹
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出生於山東沂南。少年父母雙亡,姐弟五人依靠叔父諸葛玄生活。15歲時隨叔父避難到江西南昌,不久輾轉襄陽,17歲時叔父去世 ,諸葛亮便隱居隆中,晴耕雨讀 ,廣交士林 ,靜學十載 。公元207年,27歲的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之誠意,為他構劃出著名的《隆中對》,並欣然允諾出山相助,拉開了這段君臣魚水之情的序幕。公元208年,劉備敗走夏口。派諸葛亮出使東吳,遊說孫權,舌戰群儒,促成了吳蜀聯盟,赤壁一戰奠定了三國鼎立之局勢。後他又幫助劉備取荊州,占益州、奪漢中,建之蜀漢政權。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封諸葛亮為丞相,劉備死後,輔劉禪,他南撫夷越,內修國政 ,立法施度,植谷務農。把蜀國治理的“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公元227年諸葛亮率軍北駐漢中,屯於勉陽,臨發,上疏《出師表》。屯兵漢中八年,勳業赫赫。五次北伐,令曹魏喪膽。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大軍十餘萬,出斜谷,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於渭水,分兵屯田,以作長久之計。秋八月,諸葛亮卒於五丈原軍中,終年五十四歲。臨終遺言遺命葬漢中定軍山。諸葛亮死後,後主劉禪素服三日,並下詔贈諸葛亮武鄉侯綬印,追謚“忠武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