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清代八旗之一。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初定,以旗色純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將其納入皇帝親統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病死之後,順治皇帝將多爾袞掌握的正白旗收歸自己名下,與兩黃旗並稱為上三旗,這以後就了定製。正白旗是皇帝親統之一,旗內無王,兵為皇帝親兵,並從中挑選侍衛皇室的成員。清末規模為轄86個整佐領(基本戶口和軍事編單位100-300人為一單位)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清朝末代皇后婉容也是正白旗人。
正白旗從古至今所出的文化名人不少,包括:《紅樓夢》作者曹雪芹、著名國畫家關松房、90後少女作家陳勵子(現任中國少年作家學會副主席)等。
女真人當時分成五種顏色:紅、黃、藍、白、黑。當時的女真人將:紅色代表太陽,黃色代表土地,白色代表水,藍色代表天,黑色代表鐵。鐵又先於土,有土就不要五色,只有 四種顏色:紅、黃、白,藍。
稱:女真人靠天吃飯,靠天種地、有水、有日,就能生存、發展。
所以用:黃—代表土:白—代表水;紅—代表日;藍代表天。因此用天、地、日、水,對應藍、黃、紅、白。
1601年 撫順新賓赫圖阿拉城(萬曆29年) ,清太祖努爾哈赤 初設正白旗。
旗的圖案
正白旗龍首向右,龍腹內有五朵祥雲;鑲白旗龍首向左,龍腹內有三朵祥雲。
組織形式
基層組織官職——牛錄(佐領)額真
牛錄——滿語中是“箭”的意思。滿族(女真人),狩獵時集體出行,頭人負責所有的“箭”,因此在組織中將這組織的頭人,稱為牛錄額真。始於1601年,定編300人。
中層官職——甲喇(扎蘭、加蘭)也稱參領,額真。五牛錄編入—甲喇,一甲喇(扎蘭)=5牛錄(5×300)=1500人。
最高官職——旗主為固山額真5甲喇=1固山=5×1500人=7500人。
八旗信息
八旗:清朝的八旗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其中滿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體是騎兵,他們的普通士兵分為三個等級,馬兵,戰兵和守兵,軍餉依次降低。
滿洲八旗:共有鑲黃,正黃,正白,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八個部分。請注意上面的順序,並不是隨意寫的,而是滿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另外一種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鑲黃,正白,正藍,鑲白,右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這在老瀋陽城區的八旗駐防圖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藍旗,西方是正黃、鑲白旗,東方是正紅,鑲紅旗,南方是鑲黃、鑲藍旗。
這種排法和滿洲八旗的形成有關,清太祖努爾哈赤最早憑父親遺留的13付鎧甲起兵,征服家鄉周圍的滿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隊(黑旗),後來又接收了鄰近的一大批部落組成新的一旗(紅旗),努爾哈赤將自己原有的部隊(黑旗)交給兄弟舒爾哈齊,自己統帥新建的一旗(黃旗),以後他收編了實力曾經很大的滿族哈達部,哈達部很大,不能編入原來兩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成為貝勒或王)是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以後由於權力鬥爭,舒爾哈齊和褚英先後被殺,白旗被一分為三:正藍旗(21個牛錄,這個數字全是滿族牛錄,以下同),旗主是努爾哈赤的第五子莽古爾泰,他以兇猛著稱,皇太極曾以莽古爾泰殺死自己的母親來說明他的殘暴。正白旗(18個牛錄),旗主是努爾哈赤有一定血緣的世交董鄂和合理(董鄂氏本出自愛新覺羅氏,至努爾哈赤的爺爺一代方分化)。鑲白旗(15個牛錄),旗主是褚英長子杜度。黑旗被一分為三:正紅旗(25個牛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鑲紅旗(26個牛錄),旗主是代善長子岳托,鑲藍旗(33個牛錄),旗主是舒爾哈齊的兒子阿敏,他被皇太極殺掉後旗主改為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努爾哈赤自己統帥的黃旗也分為二旗:正黃(45個牛錄)和鑲黃旗(20個牛錄),開始努爾哈赤自己親統兩黃旗,晚年將親統兩黃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個幼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15個牛錄,其餘自己統帥作為親軍,他有個明確的指示: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多鐸是正黃旗旗主,將來自己死後,自己統帥的親軍全給多鐸,但將另賜一旗給多爾袞。有的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他明確立多爾袞作繼承人的公開宣示。
因為這種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所統帥的軍事力量占有很大的優勢。沒有一個其他兄弟可以和他們相比。但這種溺愛可不好玩,它也使其他兄弟(努爾哈赤有十六個兒子)團結起來反對同母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此時多爾袞和多鐸一個9歲,一個8歲,哪裡是驍勇善戰,兇狠殘暴的哥哥和侄子的對手。努爾哈赤去世時,他已經將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準備以此旗給多爾袞。
努爾哈赤剛死,兒子們就開始爭奪皇位。由於前述的原因,同母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失敗,母親被殺,多爾袞沒有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個牛錄,並依附在兄長阿濟格的旗下,反而是實力倒數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極當上了皇帝,而且皇太極趁機占有了鑲白旗,以自己的兒子豪格作了旗主,為了當皇帝名正言順,將正白和鑲白旗改名為正黃和鑲黃旗,說他改領正黃和鑲黃旗是不正確的,原來的正黃和鑲黃旗各有上司,他無法奪過來,別的旗主也不會同意。不但不能奪,皇太極還當眾發誓不能隨便沒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錄,即使旗主有罪被罰交出部下牛錄,交出的牛錄也只能在本旗內分配給其他領旗貝勒。
前面的敘述已經提到這時的正黃和鑲黃旗是實力最小的兩旗。所以皇太極還不能南面稱尊,為所欲為。為了壯大實力,壓住強橫的兄弟們,雄才大略的皇太極不但沒有殺掉同母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反而極力拉攏這三個小兄弟,因為他們統領的正白和鑲白旗(原來的正黃和鑲黃旗)實力強大,尤其多鐸繼承了父親的親軍之後,成為實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只是一個11歲的孩子。以後皇太極採用計策先後殺掉了鑲藍旗主阿敏和正藍旗主是莽古爾泰,吞併了正藍旗,將正藍旗和自己的正黃旗混編後再一分為二,組成新的正黃和鑲黃旗,由自己親自統帥,從中還分出一部分牛錄實力給自己的兒子豪格壯大實力,豪格的鑲黃旗被改名為正藍旗,改動的結果還是新的鑲黃旗實力最小。為了鞏固地位,皇太極對正白和鑲白旗採用分化的辦法,先是廢掉年長戰功高的阿濟格的旗主地位,用14
歲的少年多爾袞作鑲白旗主,當多爾袞和多鐸長大成人後,又找岔子將正白和鑲白旗混編,以多爾袞作正白旗主,多鐸作鑲白旗主。但這時由於歷史的淵源,正白和鑲白旗還是比較團結的,而且實力是八旗的第2和第1位,多鐸統轄的牛錄太多,他到那一旗,該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極死時,正是他的家天下計畫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他和他的兒子豪格一共有117個牛錄,是八旗的第一大勢力,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則有98個牛錄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勢力,老代善(他兒子岳托已死,所以代善轄兩紅旗)和濟爾哈朗則有96個牛錄是八旗的中堅勢力。
旗的樣式
1) 正四旗左右長7尺5寸,上下寬6尺,長方形;鑲四旗,是正四旗尺寸剪去外上下角
2) 八色龍旗,均做龍圖.鑲旗形成,只是加邊後,中間面積小,龍形小些。
3) 龍與旗色配合:黃旗配藍龍,白旗配藍龍,紅旗配黃龍,藍旗配紅龍。
4) 旗桿:長一丈五尺,朱紅色,龍頭向旗桿,桿端為鐵槍頭。
佐領詳表
《光緒會典事例》:佐領成分,宗室二、覺羅四、新滿洲四、蒙古二、滿洲七十四。
正白旗滿洲都統第一參領所屬十七佐領(《清朝會典》作十八):
佐 領 族屬 編立年代 佐領性質 開創佐領人主要姓氏 人丁來源
第一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達音布 他塔拉氏 查昆木
第二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領阿密達 他塔拉氏 查昆木
第三佐領 滿洲 康熙9年 世管佐領阿密達 他塔拉氏 查昆木
第四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托波 他塔拉氏 查昆木
第五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領古爾哈 他塔拉氏 查昆木
第六佐領 滿洲 國初 勛舊佐領石爾泰 董鄂氏 董鄂
第七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勛舊佐領鄂爾多 董鄂氏 董鄂
第八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吳理堪 瓜爾佳氏 哈達之裴德里
第九佐領 滿洲 康熙6年 世管佐領昂阿巴 瓜爾佳氏 哈達之裴德里
第十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領隨赫圖 瓜爾佳氏 哈達之裴德里
第十一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公中佐領佛倫 舒穆魯氏 對親佐領人丁
第十二佐領 滿洲 康熙元年 公中佐領布爾吉岱 精奇里氏 索倫
第十三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 喀克篤禮 那木都魯氏 那木都魯綏分
第十四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領邁色 那木都魯氏 那木都魯綏分
第十五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康果禮 那木都魯氏 那木都魯綏分
第十六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朱克舒 那木都魯氏 瓦爾喀渾春
第十七佐領 滿洲 康熙13年 公中佐領桑格 富察氏 本旗滋生余丁
第十八佐領 滿洲 待考
正白旗滿洲都統第二參領所屬十七佐領:
佐領 族屬 編立年代 佐領性質開創佐領人 主要姓氏 人丁來源
第一佐領 滿洲 世管佐領碩岱/德爾德 喜塔喇、納喇氏 葉赫 佛克順
第二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蘇納 葉赫納喇氏 葉赫 虎兒哈
第三佐領 滿洲 康熙5年 世管佐領查克丹 葉赫納喇氏 葉赫 虎兒哈
第四佐領 滿洲 天聰9年 世管佐領阿什達爾漢 葉赫納喇氏 葉赫
第五佐領 滿洲 世管佐領多奇納 葉赫納喇氏 葉赫
第六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族中承襲白爾肯 葉赫納喇氏 葉赫
第七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剛阿塔 葉赫納喇氏 葉赫
第八佐領 滿洲 康熙11年 世管佐領舒書 葉赫納喇氏 葉赫
第九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領邁圖 佟佳氏 保柱佐領人
第十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尤德赫 格濟勒氏 雅蘭
第十一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西翰巴什克 待考 綏分
第十二佐領 滿洲 康熙7年 世管佐領馬賚 待考 綏分
第十三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領馬克圖 待考 綏分
第十四佐領 宗室 康熙11年 世管佐領薩克查 喜塔喇/覺羅氏 15佐領人丁
第十五佐領 宗室 國初 公中佐領 滿都護
第十六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穆爾泰 伊爾根覺羅氏 胡訥赫
第十七佐領 覺羅 國初 勛舊佐領覺羅微準 覺羅氏 覺羅十佐領
正白旗滿洲都統第三參領所屬十七佐領:
佐領 族屬 編立年代 佐領性質開創佐領人 主要姓氏 人丁來源
第一佐領 滿洲 康熙34年 公中佐領安布祿 滿洲諸姓 10佐領余丁
第二佐領 滿洲 勛舊佐領溫達 佟佳氏 雅爾虎
第三佐領 滿洲 國初 勛舊佐領胡什他 佟佳氏 雅爾虎
第四佐領 滿洲 勛舊佐領萬布 佟佳氏 雅爾虎
第五佐領 滿洲 國初 勛舊佐領渾塔 佟佳氏 雅爾虎
第六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勛舊佐領希佛 佟佳氏 雅爾虎
第七佐領 滿洲 國初 勛舊佐領準塔 佟佳氏 雅爾虎
第八佐領 滿洲 勛舊佐領幾圖喀 佟佳氏 雅爾虎
第九佐領 覺羅 國初 勛舊佐領色勒 覺羅氏 赫圖阿喇
第十佐領 覺羅 康熙11年 勛舊佐領計哈利 覺羅氏 赫圖阿喇
第十一佐領滿洲 公中佐領鄂爾多 董鄂氏 本旗余丁
第十二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沙璧圖 他塔拉氏 查昆木
第十三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互管佐領 喀囊阿/努三費莫/李佳氏 查昆木
第十四佐領 滿洲 康熙22年 公中佐領 五十 費莫、李佳氏 查昆木
第十五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噶卜喇 扎庫塔氏 薩出庫
第十六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領松長 扎庫塔氏 薩出庫
第十七佐領 覺羅 康熙23年 世管佐領勒都渾 覺羅氏 赫圖阿喇
註:扈喇虎子扈爾漢(達爾漢轄)賜姓覺羅。
正白旗滿洲都統第四參領所屬十七佐領:
佐領 族屬 編立年代 佐領性質 開創佐領人主要姓氏 人丁來源
第一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塔穆拜 他塔拉氏 查昆木
第二佐領 滿洲 公中佐領托塞 烏喇納喇氏等 烏喇
第三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孟阿圖 佟佳氏 馬察泰顏
第四佐領 滿洲 康熙7年 世管佐領達爾漢 佟佳氏 馬察泰顏
第五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領舒敏 佟佳氏 馬察泰顏
第六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巴篤里 佟佳氏 馬察泰顏
第七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領雅圖 佟佳氏 馬察
第八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雅什他 佟佳氏 馬察
第九佐領 滿洲 康熙11年 世管佐領雅思哈 佟佳氏 馬察
第十佐領 滿洲 國初 互管佐領伊爾登 烏喇納喇氏等 烏喇
第十一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領穆舒 待考 烏喇
第十二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領胡什塔 扎庫塔氏 尼馬溪
第十三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圖勒慎 扎庫塔氏 尼馬溪
第十四佐領 滿洲 康熙21年 族中承襲圖蘭 托科羅氏
第十五佐領 新滿洲 康熙13年 世管佐領奇木納 托科羅氏 喀木屯
第十六佐領 新滿洲 康熙22年 公中佐領圖巴 索倫諸姓 索倫
第十七佐領滿洲 公中佐領隨占
註:第十五佐領系盛京新滿洲四十佐領之一,康熙21年移住京城。
正白旗滿洲都統第五參領所屬十七佐領:
佐領 族屬 編立年代 佐領性質開創佐領人 主要姓氏 人丁來源
第一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伊溝 巴雅拉氏 木棱
第二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領得壽 巴雅拉氏 木棱
第三佐領 蒙古 世管佐領真懇柱 扎思胡里氏 明安馬法處
第四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布賴 瓜爾佳氏 蘇完
第五佐領 滿洲 世管佐領懋墨爾根 待考 烏喇
第六佐領 滿洲 世管佐領禪穆浦 待考 烏喇
第七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阿特泰 覺爾察氏 覺爾察
第八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喀木他尼 卦勒察氏 卦勒察
第九佐領 新滿洲天聰8年 世管佐領傅蘭 吳扎拉氏 黑龍江
第十佐領 新滿洲 康熙21年 世管佐領巴當阿 黑龍江瀋陽
第十一佐領 滿洲 康熙38年 世管佐領 深忒赫
第十二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克徹尼 庫雅拉氏 東海
第十三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側木忒赫 庫雅拉氏 東海
第十四佐領 滿洲 國初 世管佐領阿拉木 佟佳氏
第十五佐領 蒙古 康熙13年 世管佐領 達海/俄起立蒙古諸姓 烏魯特
第十六佐領 滿洲 雍正2年 公中佐領布蘭泰 拜都氏等四姓 孫卓四族人
第十七佐領 滿洲 雍正元年 公中佐領紀兼 淳親王屬下
註:《八旗通志》誤將第七佐領阿特泰姓氏作覺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