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止觀十境
介紹
即:
1。陰界入境:又雲陰入界境、陰入境、陰妄境。即以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為對象作觀。正修觀時,唯取五陰中之識陰,即以日常現實之心動為對象,而觀其即空、假、中之理。因行人所受身為五陰、十二入等所成,常自現前,故特以為初境。
2。煩惱境:即對貪、嗔、痴等重惑引起之境作觀。五陰、十二入等系隨煩惱而起,故須觀其原因之貪、嗔、痴由何而來?
3。病患境:又雲病境。由四大不調,或修觀不精而起病患為對境,觀病患之病相、病因與治病方法等等。
4。業相境:略稱業境。當知以上三境,皆由宿世以來所作善惡等煩惱所現之業相,故對之無須恐怖,必明朗作觀,其相自然消除!
5。 魔事境:略稱魔境。觀業相滅惡之際,令天魔畏懼而不加擾亂,故須以死之覺悟作觀。
6。 禪定境:又雲禪門境、禪發境、世禪境、禪境。作觀能除魔事,但在真智猶未發時,必修四禪、十六特勝、通明禪等諸禪為要旨,若耽著於此禪味,必成為止觀之障礙,故須次第觀諸禪。
7。 諸見境:略稱見境。隨觀法之進境,生出相似真理之見解,或聞法而產生相似妙悟智解,但此皆屬邪見、偏見,究非真理,後成為止觀之障礙,故須進而觀諸見。
8。增上慢境:又稱上慢境、慢境。以觀前諸見錯認為證道,且將此狀態認為是涅槃,遂起憍慢心成為止觀之障礙,故觀增上慢,須要特別注意!
9。二乘境:見與慢靜止之際,將生滿足感於卑小志之心,而偏執空寂理,遂無法趨入大乘,而還墮落二乘!
10。菩薩境:當二乘之心靜止時,同時中產生“藏、通、別”前三教菩薩(異於圓教菩薩境)之心,凡此皆為止觀之障礙,故須再觀正境為旨趣。
如上,能次第觀此十境,遂生圓教實相之智解。十境之中,陰入境界時常自現於眾生前,故十乘觀法,必先以此為對象而作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