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貝德文化

歐貝德文化

歐貝德文化(Ubaidian Culture) 出現在公元前4300年至前3500年間,以20世紀初在烏爾附近發現的歐貝德遺址而得名,作過較多發掘研究的主要為英國考古學家L.吳雷等人。分布於美索不達米亞及今天沙烏地阿拉伯東部地區,屬於西亞銅石時代文化,晚於埃利都文化,早於烏魯克文化。

簡介

Ubaidian Culture

 歐貝德文化(UbaidianCulture)出現在公元前4300年至前3500年間,以20世紀初在烏爾附近發現的歐貝德遺址而得名,作過較多發掘研究的主要為英國考古學家L.吳雷等人。分布於美索不達米亞及今天沙烏地阿拉伯東部地區,屬於西亞銅石時代文化,晚於埃利都文化,早於烏魯克文化。
西亞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年代為公元前4300年~前3500年,分布於美索不達米亞並擴及今沙烏地阿拉伯東部。居民已掌握人工灌溉技術,種植大麥小麥亞麻,養牛並從事漁獵。已出現以神廟為中心的小城鎮,但房屋簡陋。死者多仰身直肢葬,幼兒葬於陶容器中。陶器粗糙,有彩陶,用黑 、綠、棕色單色繪出動物、植物及幾何形圖案。生產工具有陶製的鐮、斧和石制的鍬、矛等。個別遺址出有銅製品。一些陶塑人物小雕像裸體,頭部作蜥蜴狀。其中女性像可能反映出女性崇拜;而男性手持權杖,則意味著母權制的瓦解和父權制的興起。歐貝德文化的後繼是烏魯克文化。

典型遺址

典型遺址為埃利都遺址、歐貝德遺址等當時。

歐貝德人已掌握了先進的人工灌溉技術,學會了種植大麥、小麥和亞麻等農作物。另外,他們還飼養牛等牲畜,並從事漁獵活動。這裡的小城鎮多以神廟為中心而建,房子相當簡陋。在喪葬方面,人死後多是仰身直肢而葬,幼兒則放於陶容器中下葬。陶器製作得比較粗糙,多是用黑、綠、棕等顏色的動植物及幾何圖案裝飾的單色彩陶。

文化特點

該文化居民主要從事農業,以漁獵為輔,已能運用灌溉技術,種植小麥、大麥和亞麻。動物遺骨表明居民已養牛。盛行銅、石材、木材的交易。有人推測,此時以神廟為中心已出現小城鎮。但遺址中發現的居住房屋構造簡單,除葦棚外,有的也用土坯建造。在埃利都遺址、烏爾城址、歐貝德遺址中,均發現歐貝德文化的墓葬。墓壙呈方形,葬式為仰身直肢單人葬,但也見有若干合葬墓,有的在死者身上撒赭石粉或在頭部放一赤鐵礦石。幼兒則葬於陶器之中。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發現有屈肢葬例,顯示出較明顯的地方特色。

特色陶器

遺物中以陶器最富特色,主要為素麵的粗製陶和彩陶。晚期出現輪制陶,器形有高腳杯、瓶、碗、橢圓形大盤及流前端外張的帶流陶器。彩繪多為黑、綠、棕色單彩,紋飾母題以動物、植物、幾何形圖案為主。除陶容器外,其他陶製品有紡輪、飾物、人像。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發現有陶鐮、陶斧。歐貝德文化的遺物還有石鍬、石矛、石片、骨錐、骨鏃等。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發現有少量印章,個別遺址出土有銅製品。墓葬中發現有紅陶製人物小雕像,均為裸體,頭部呈蜥蜴狀。女性雕像大概象徵母親女神;男性雕像的臂、肩、胸部有很多泥丸,左手執一小杖,它的出現標誌著母權制社會向父權制社會的過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