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斑鳩
歐斑鳩(學名:Streptopelia turtur)為鳩鴿科斑鳩屬的鳥類。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印度,包括中國大陸的新疆、青海、甘肅等地,常見於農區綠洲附近。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英國。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歐斑鳩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綱:鳥綱(Aves)
- 亞綱:今鳥亞綱(Neornithes)
- 目:今顎總目(Neognathae)、鴿形目(Columbiformes)
- 科:鳩鴿科(Columbidae)
- 亞科:鴿亞科(Columbinae)
- 屬:斑鳩屬(Streptopelia)
- 種:歐斑鳩
物種特徵
體型略小(27厘米)的粉褐色斑鳩。頸側具多黑白色細紋的斑塊,翼覆羽深褐,具淺棕褐色鱗狀斑。與Rufous斑鳩的區別在體型較小,色彩較淺,翼覆羽無白色羽端,背及頸背褐色濃,頸及尾側斑紋較白,胸部更現酒紅色。眼周裸露皮膚紅色。
虹膜-黃色;嘴-灰色;腳-粉紅。
叫聲:叫聲為深沉的隆隆聲toorrrrr, toorrrrr, toorrrrr。
分布範圍:歐洲、小亞細亞、北非及西南亞。
分布狀況:亞種arenicola在西藏西部及新疆為地方性常見留鳥。
習性:性羞怯,見於有林木或樹籬的開闊農田。形態
(依據采自青海柴達木諾木洪的標本)。
頭、頸暗灰或沾棕;下頸兩側黑色,具銀白色新月型羽緣;上體灰沾棕;各羽概緣以淺棕色,尾上覆羽灰或灰褐色較羽和初級覆羽褐色;初級飛羽外微具棕緣,內飛羽略沾灰,其餘外側覆心除小翼羽為褐色外,概呈色;內側覆羽、內側覆、三級飛羽棕色,羽基為黑褐三角形玉。尾羽深灰褐,中央兩枚先端綴棕,俠尾羽黑色顯著,具白端斑,此斑於外側者漸菜寬大,並於最外側尾羽轉為純白色;頦和喉淺葡萄白色,至胸部為淺葡萄紫,向後漸變白,腹部兩側及翼下覆羽為深灰色。雌鳥比雄鳥淺亮,頭部的棕色顯著,稍帶有灰色。
虹膜橙紅色;嘴紫色;腳紫紅色。
野外鑑別特徵
大小和野鴿相似,但體稍侯長些,通體深灰,頸基部兩側有一黑色羽斑羽
緣鑲以新月型白色。尾羽黑色,但外側稍短者是明顯白端,在降落地面尾展開時成為可見。 
生態
棲息柴達木綠洲農田附近,不多見,亦不結群。據錢燕文(1965),在新疆部檢5個鳥胃,其中3隻純食玉米,1隻胃內有桑葚,餘1只胃內部有芝麻近百粒及數粒小麥。據Scully的記載,歐斑鳩在5-6月間繁殖於新疆莎車。6月15日在一棵柳樹上了發現一巢,距地高約2米、僅1枚卵;6月25日又發現一巢,亦只有卵1枚。卵潔白而具光澤,平均大小(3卵)為3.23*2.29厘米。亞種
歐斑鳩新疆亞種(學名:Streptopelia turtur arenicola)。分布於印度、自非洲東經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FaoonthePersianGulf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