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叫聲:五音節的快速而壓抑的咕咕聲,第三、四節音比其他的高,如dododeedeedo。數鳥會同時叫。
棕斑鳩的分布非常廣泛 。
分布範圍:北非、中東、阿富汗、土耳其、巴勒斯坦及新疆西部。
分布狀況:在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區為罕見留鳥。

形態描述

體小(25厘米)的粉褐色斑鳩。尾長而翼短。與灰斑鳩區別在體型較小,無黑色頸環,色彩較深,更似歐斑鳩。無歐斑鳩那種頸部和翼上的圖紋,但具帶黑色斑點的褐色頸帶。外側尾羽羽端白,具獨特的藍灰色翼斑。虹膜-褐色;嘴-灰色;腳-粉紅。
生態習性

棲息於荒漠、半荒漠地區的綠洲樹叢間以及村莊及小鎮附近。通常在地面覓食植物子、果實和芽,也嗜食穀物。通常每年可產2~3窩卵。營巢於各種樹上、灌叢、荊棘叢、林或仙人掌叢中,亦經常營巢於房屋的陽台、牆壁上或房檐下。曾於1909年6月3日在新疆英吉沙採得了3號標本,1934年10月12日在新疆喀什獲得2號標本。自那以後,半個多世紀從未見到棕斑鳩。
致危因素

棕斑鳩主要危脅是來自人們的捕殺和毀巢取卵。

其次是化學農藥的不合理使用。
亞種
棕斑鳩新疆亞種(學名:Streptopelia senegalensis ermanni)。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前蘇聯。
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