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語錄

歐巴馬語錄

歐巴馬語錄是由(美)巴拉克·歐巴馬所著的一本書籍,他的新作《遠大理想:實現美國夢的思考》在出版後的第一周便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第二位。

基本信息

作者:(美)巴拉克·歐巴馬 著,(美)羅格克 編,白敬萱,李開明 譯
版次:1
印次:1
紙張:膠版紙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 外國政治人物

內容簡介

“當意識到巴拉克·歐巴馬會售出更多的票時,我們便把原先安排的滾石樂隊的演出取消了。”這是新罕布希爾州州長約翰·林奇對民主黨支持者們說的一句話,當時,參議員歐巴馬正在總統候選人第一次預選的州(譯者註:指新罕布夏州)里做首次試探性露面。
歐巴馬的書所引起的反響看起來證明了這一點。他的新作《遠大理想:實現美國夢的思考》在出版後的第一周便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第二位。而且,這本書的成功陵他1995年出版的處女作《父親的夢想》銷量上升,而後者剛面世時反響不佳。2004年12月,歐巴馬與蘭登書屋簽汀了三部書的出版契約,並為他帶來了190萬美元的收益。《遠大理想》是這三本書中出版的第一本;他和妻子及兩個女兒將共同完成第二本書,那是一本兒童讀物;而第三本書的書名還沒有公布。毋庸置疑,這些書面世後不僅會同樣衝擊暢銷書榜,還會大大提升他在讀者中的聲譽和知名度。
儘管不缺少宣傳,但是許多人仍不清楚歐巴馬對於一些重大問題的立場。《歐巴馬語錄》一書將會帶給你答案。通過本書,你可以了解這位議員對於那些最能影響美國人的議題的態度,從而幫助你確定巴拉克·歐巴馬到底是不是你心目中的總統候選人。

作者簡介

巴拉克·歐巴馬1961年8月4日出生於夏威夷。他的父親老歐巴馬來自肯亞,當年是一名經濟專業的學生.同時也是一名虔誠的穆斯林信徒;他的母親安·鄧納姆來自堪薩斯州。歐巴馬兩歲那年,父母離異。此後.他的父親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隨後返回肯亞定居。歐巴馬六歲那年,他的母親再婚並移居印度尼西亞。一家人居住在雅加達。四年之後,歐巴馬隻身返回夏威夷,與他的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直到1979年他高中畢業。他進入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西登塔爾學院學習兩年,隨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

媒體推薦

他聰明睿智、堅韌果敢,具備成為總統的素質。
——希拉蕊
歐巴馬贏得民主黨初選,是美國已達成遠大成就的一項宣示。
——布希奧
歐巴馬所得的100美元募款,可能來自數千位不計名的普通支持者,但賬面上無法看到的數據,將在未來的選票數量上體現,人們期待著這樣的驚喜。
——《時代周刊》
在我們這個卑劣虛偽、令人沮喪的時代,歐巴馬出色地運用優雅且振奮人心的文字,提出明智的充滿人文關懷的解決辦法,這確實使人心中充滿希望。
——《華盛頓郵報》

編輯推薦

機智問答幽默風趣坦誠犀利,妙語連珠,美國總統候選人“最牛潛力股”
歐巴馬經典語句大收錄央視漫畫評審,漫畫家王山甲親自操刀作畫
如果你把我的任何一種人——無論是黑人民,白人,西班牙裔的人,共和黨人還是民主黨人——放在某一間屋子裡,給我半個小時的時間,我就能帶著其中大多數人的贊成票走出那間屋子。
歐巴馬,一個47歲的非洲裔美國人,一個複雜、草根的出身。
在2006年前,世上還少有人知曉這個“黑小子”,但兩年後自2008年,這位非洲裔美國人,卻以一匹黑馬的姿態,迅速走紅,一臉帥氣、一臉燦爛地成為美國政壇的明星。他的演說極具魅力,燦爛的笑容更虜獲許多美國民眾的心。
美國媒體在這股“歐巴馬熱”中,也患了“歐巴馬綜合徵”,對於歐巴馬的報導力度和頻度遠遠超越了任何一位政壇人物。無論是報紙的頭條、周刊的封面或者接受電視訪談以及被網路論壇討論的次數,其他政壇人物都難以望其項背。有人甚至把“歐巴馬現象”拿來與前總統甘迺迪1960年挾帶強大人氣進軍白宮來相提並論。

目錄

序言/9
巴拉克·歐巴馬簡介/12
1.墮胎問題/15
2.亞伯拉罕-林肯/16
3.阿富汗問題/18
4.非洲/19
5.非裔美國人社區/21
6.愛滋病/25
7.美國夢/27
8.信仰基督教/28
9.兩黨合作/29
10.藍州和紅帥l/31
11.那些使他產生靈感的書/33
12.競選融資的改革/35
13.童年/37
14.孩子/39
15.中國/40
16.吸菸/41
17.國會/43
18.面對批評者/44
19.政治現狀/44
20.達爾富爾/46
21.競選總統/48
22.民主/52
23.民主黨/53
24.多樣性/57
25.教育/58
26.能源政策/62
27.平等/67
28.外交/68
29.自由貿易/72
30.未來/73
31.同性戀婚姻/75
32.代際衝突/77
33.全球變暖/79
34.全球化/81
35.槍枝管制/81
36.醫療保障/82
37.希拉蕊·柯林頓/83
38.國土安全/85
39.如何做決定/86
40.移民政策/86
41.彈劾布希/88
42.聯網/90
43.伊朗/91
44.伊拉克/92
45.伊斯蘭教/98
46.國家孤立主義/99
47.以色列/100
48.面對問題/102
49.就業/104
50.約翰·麥凱恩/105
51.2004年民主黨全國大會上的主旨演講/108
52.缺乏經驗/109
53.婚姻/112
54.媒體/115
55.中東問題/116
56.軍事/117
57.政教融合/118
58.多民族傳統/119
59.國家安全/121
60.名字/123
61.朝鮮/126
62.核武器/127
63.直的人品/128
64.個人能力/130
65.政治計畫/134
66.政治活動/135
67.政治生涯/137
68.政黨/139
69.某個政治家的過去/141
70.政治/141
71.出名/144
72.特許經費的使用/149
73.總統/149
74.喬治·w.布希/152
75.總統競選/158
76.私密性/160
77.種族問題/160
78.宗教/164
79.共和黨人/167
80.政府的作用/168
81.鄉村問題/172
82.薩達姆·海珊/172
83.世俗社會/174
84.參議院/175
85.政教分離/179
86.宣傳民主/179
87.幹細胞研究/180
88.教學/180
89.恐怖主義/181
90.退伍軍人/184
91.選民證/185
92.戰爭/186
93.反恐戰爭/188
94.年盛頓特區/190
95.寫書/192

序言

“當意識到巴拉克·歐巴馬會售出更多的票時,我們便把原先安排的滾石樂隊的演出取消了。”這是新罕布夏州州長約翰·林奇對民主黨支持者們說的一句話,當時,參議員歐巴馬正在總統候選人第一次預選的州(譯者註:指新罕布夏州)里做首次試探性露面。

文摘

在某種程度上,個人的解救依賴於集體的解救。只有把自己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以後,你才會意識到你自己的真正潛力,而且,只有這樣,這個世界才能受益於你的才能。
——引自2006年8月10日“多樣性:高等教育的問題”(diverse: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
人們常說“勿施惡,常施善”,而我們身邊卻總是出現“常施惡、勿施善”的情況,這一點讓我感到很沮喪。在這樣一個令人充滿希望的演講中講這種話是要冒風險的。但是,令我念念不忘的一件事就是,不要追求過分的安逸或無風險的生活,否則,就會導致我與其他所有人毫無區別。
——引自2005年6月26日《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你們應該一直相信這一點:我投什麼票或發什麼言都是我的信念使然。但有一種觀點一直困擾我,那就是,如果我做出的判斷與你們的判斷有所不同,那么這就一定意味著我沒有那么進步或者說我的目標完全不同,意味著我一定不會承擔真正的責任去幫助人民。
——引自2006年6月26日《國家》(The Nation)
一個人能力無論屋子裡面是黑人、白人、鄉下人,城裡人、來自紅州的人、還是來自藍州的人,我都可以走進這個房間,並在三十分鐘以後使他們暢所欲言,他們會說,這傢伙說的很多話都是有道理的。
——引自2006年10月19日“查理·羅斯訪談秀”(Charlie Rose Show)節目
如果你問我妻子,她會告訴你:我往往不會把孩子們的事情推到一邊不管不顧,我經常會為了擺脫私事、次要事或小事的影響而進行不懈的努力。
——引自2006年6月16日西北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Northwestern Universify Commencement Address)
我常常覺得我有一條有用的信息,並認為我能有所貢獻,不然的話,我就不會寫(《遠大理想》)。問題在於我是不是傳遞這條信息的合適的信使,這一點還不清楚。因為,無論從政治角度講還是從人品本質角度講,我都和所有從政的人一樣有所長也有所短。
——引自2006年10月30日《紐約客》(New Yorker)
我自認是一個政策呆子。
——引自2005年3月20日《芝加哥論壇報》(Chieago Tribune)
我很可能總是覺得,在某種程度上我能夠說服我想說服的人。
——引自2006年2月20日《時代》(Time)雜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