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級債風波

次級債風波

所謂次級債務是指固定期限不低於5年(包括5年),除非銀行倒閉或清算,不用於彌補銀行日常經營損失,且該項債務的索償權排在存款和其他負債之後的商業銀行長期債務。

(圖)次級債風波次級債風波

所謂次級債務是指固定期限不低於5年(包括5年),除非銀行倒閉或清算,不用於彌補銀行日常經營損失,且該項債務的索償權排在存款和其他負債之後的商業銀行長期債務。次級債務發行的程式是,商業銀行可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是否發行次級定期債務作為附屬資本。商業銀行發行次級定期債務,須向銀監會提出申請,提交可行性分析報告、招募說明書、協定文本等規定的資料。募集方式為由銀行向目標債權人定向募集。

條件

(圖)次級債風波次級債風波

次級債務計入資本的條件是:不得由銀行或第三方提供擔保,並且不得超過商業銀行核心資本的50%。商業銀行應在次級定期債務到期前的5年內,按以下比例折算計入資產負債表中的“次級定期債務”項下:剩餘期限在4年(含4年)以上的,以100%計;剩餘期限在3-4年的,以80%計;剩餘期限在2-3年的,以60%計;剩餘期限在1-2年的,以40%計;剩餘期限在1年以內的,以20%計。
2003年12月,中國銀監會發出《關於將次級定期債務計入附屬資本的通知》,決定增補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構成,將符合規定條件的次級定期債務,計入銀行附屬資本。這使各商業銀行有望通過發行次級定期債務拓寬資本籌措渠道,增加資本實力,有助於緩解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先天不足、資本補充渠道單一的狀況。

特點

次級債相對於上市銀行前期喜歡發的可轉債來說,後者屬於股權融資,而前者屬於債權融資。次級債到期不會轉成股票,也就是說不是通過證券市場來融資,而是向機構投資者定向募集資金,從而補充銀行的資本金。對於銀行來說,發行可轉債沒什麼風險可言,到期後轉成股票,不用還本,還會增加每股淨資產;而次級債到期有還本付息的壓力,淨資產也不會增加,因此銀行通過次級債融資就必須要考慮還本付息的壓力,從而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相反,對於投資人來說,購買可轉債的風險當然要比次級債大得多,次級債主要是針對機構投資者,對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影響並不大。

政策調控

第一,從緊的貨幣政策,控制信貸規模

(圖)美國次級債風波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美國次級債風波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

信用的過度擴張必然引發信用危機,這一條馬克思曾經深刻分析過的原理至今仍然有效。不能指望過多的貨幣供應永遠留在金融資產上。資產膨脹所帶來的財富效應最終會使通貨膨脹也跟隨出現。而貨幣政策針對通貨膨脹所提出的反制手段,往往又成為引發危機的導火索。因此貨幣政策的調節既要關注通貨膨脹,也要關注信貸擴張的規模和資產價格走勢,要在資產價格泡沫初期就能夠提早採取措施抑制信貸過度擴張和資產泡沫的生成。格林斯潘不久前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說美國次貸危機是“遲早要發生的事”,這是為其主掌美聯儲期間沒有能控制信貸過度擴張和房地產泡沫推卸責任。
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決定2008年我國將採取從緊的貨幣政策,而控制信貸規模則對靠資金燒起來的樓市來說是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第二,溫水煮青蛙,刺破資產泡沫
通貨膨脹已經出現,資產泡沫也已明顯存在時,當前我國經濟已經處於高位運行狀態,各種敏感的經濟數據都已經發出經濟過熱的警報,而作為固定資產投入的房地產業,首當其衝面臨著調整。估計中國不會複製美聯儲連續17次調高利率的做法,而傾向於採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將股市,樓市等經濟領域的泡沫慢慢蒸乾。而採用此種方式,對於股市來說是個福,至少廣大散戶有足夠時間來出逃。而對於樓市就不那么樂觀了。樓市最怕漫長的調整,因為目前的房地產開發商,與其說是開發商,不妨稱呼其為投機商,大都採用全倉操作,甚至負資產操作的模式。
一旦在資金鍊上遭遇牽制,無異於毒蛇被採住了七寸,因為目前在國家控制信貸,買房者觀望的雙面夾擊之下,很多開發商有如坐針氈的感覺,而餘杭的廣廈天都城的失敗是個再好不過的例子。而著名的例子是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為避免遭遇因長期政策調控造成資金鍊問題,竭力促成房地產行業的迅速洗牌,公開發表演說,承認樓市已到拐點,並帶頭降價售樓。這樣做目的有兩個。第一,討好政府,避免過於嚴厲的政策調控。第二,打壓其他開發商,藉機吞併收購遭遇資金瓶頸的開發商。這樣的做法,是很老道的。因為對於萬科這樣的地產大鱷,即使損失了暴利,也可以在未來承攬規模巨大的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等政府項目,可以衣食無憂。萬科唯一目的是不想被溫水煮青蛙,同其他大青蛙,小青蛙,甚至爛蛤蟆一起死在這鍋次級債的臭水裡。而目前緊縮的信貸政策,就是一種慢火溫水!
第三,外憂內患 打擊投機
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政府越來越感覺到中國經濟無法做到在世界經濟浪潮中獨善其身。而聰明的做法就是參股國際公司,實現你中有我的境界,來提升中國經濟抵禦世界性金融危機的能力。同時,在過高的外匯儲備,在控制出口等措施收效甚微,人民幣升值過快的情況下。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以30億美元入股黑石,而黑石股價因受次級債風波影響,股價從35美元每股狂跌至目前的21美元每股,導致中投的這筆投資浮虧8億美元以上,相當於杭州2006年GDP的20‰。此番投機,在目前來說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在外匯儲備“走出去”的戰略遭遇沼澤地的情況下。國家不得不打擊國內投機,控制信貸規模,減少信貸貨幣,緩解通脹壓力。國家高層已經把遏制經濟過熱作為中央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而作為造成經濟過熱的固定資產投入的房地產行業,首當其衝面臨調控。

大事記

(圖)次級債風波次級債風波

美國次級債危機對全球經濟帶來不小的震動,但它是如何一步步擴展到全球的呢,以下便是次級債擴展大事:

2007年2月——貸款機構對次級抵押貸款問題表示憂慮

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存在問題的證據開始冒頭,全球股市出現了今年以來的首次震盪。借款方第四季度違約數據出爐,服務於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專業貸款機構開始報告當季出現虧損,從規模最大的NovaStar開始。不到兩周,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CenturyFinancial股票被停牌,因人們擔心其能否繼續經營下去。現在,這兩家公司都面臨集體訴訟,指控公司高管誤導投資者。4月2日,NewCentury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5月——瑞銀(UBS)對沖基金遊戲結束

5月4日,瑞銀宣布,成立內部對沖基金的嘗試已告失敗。該公司被迫將DillonReadCapitalManagement重新併入其投資銀行部門,而該基金成立還不到兩年。瑞銀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是,今年第一季度,這隻規模約為45億歐元(60億美元)的基金因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投資虧損了1.5億瑞士法郎(合1.23億美元)。此舉使瑞銀產生了3億美元的重組支出。到7月初,瑞銀執行長胡皓華(PeterWuffli)被解職,部分原因在於董事會對他在處理DillonReadCapitalManagement問題上的擔憂。本周,瑞銀警告稱,市場動盪可能導致瑞銀今年下半年利潤“非常疲弱”。

6月——貝爾斯登(BearStearns)馬失前蹄

6月19日,有訊息稱,曾貸款給貝爾斯登資產管理公司(BearStearnsAssetManagement)旗下兩隻對沖基金的一些投資銀行,即將扣押貝爾斯登資產,以收回現金。負債比例很高的這兩隻基金投資於被認為非常安全、評級較高的複合債券產品,而這些產品投資於以次級抵押貸款支持的債券。訊息傳出之後,大量其它基金也報告在類似債券投資方面蒙受巨額損失。其中包括澳大利亞BasisCapital,倫敦CheyneCapital和CambridgePlace旗下的基金,以及美國的BraddockFinancial和UnitedCapital。貝爾斯登問題曝光一個月後,投資者被告知,他們在貝爾斯登一隻基金投入的資金已血本無歸,而第二隻基金,只能拿回投資額的9%。

7月——私人股本運轉失靈

7月25日,用於聯合博姿(AllianceBoots)和克萊斯勒(Chrysler)收購交易的融資遭遇嚴重問題,這加劇了市場對於發生信貸危機的擔憂。這是私人股本規模最大的兩筆交易。之後數日,股市遭遇重挫,投資者擔心,信貸狀況趨緊可能會使收購熱潮出軌,而正是收購熱潮推高了股市,因為投資者認為,幾乎所有公司都可能很快被收購。這一訊息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全球最大投行在很多領域都面臨潛在的信貸問題,它們開始儘可能控制這些風險。

7月至8月——危機擴散至股市

投資者對於全面信貸危機的擔憂,引發了股市和信貸市場的劇烈波動。被譽為華爾街“恐懼風向標”的VIX指數多次觸及多年來高點。儘管本周數據顯示,股市整體走勢為下跌,富時100指數(FTSE100)跌至6000點以下,而道指(Dow)也跌至13000點以下,但幾乎每日走勢的大幅變化令其它市場遭受了重大損失。這種走勢給定量(或“黑箱”)對沖基金帶來嚴重問題。此類對沖基金在市場震盪時迅速發展,但當交易模式突然變化時會出現問題。這些問題在上周體現得最為明顯,當時高盛(GoldmanSachs)被迫動用20億美元自有資金,為旗下GlobalEquitiesOpportunities基金紓困。

8月——各國央行被迫干預

對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問題的擔憂日益加劇,已遠遠超越了美國銀行業和小型專業貸款機構的範疇。一些投資於法國巴黎銀行(BNPParibas)及其它機構運作的複雜證券的貨幣市場基金,對希望贖回的投資者緊閉大門。所有類型的資產負債表外貸款和套利平台[即管道類和結構性投資工具(SIV)]都受到牽連,它們難以獲得維持自身運作的短期融資。為其提供支持的銀行本應介入,提供所謂的流動性安排,為這些機構提供支撐,但這些銀行同樣也迫切希望減少信貸風險,目前正想方設法置身事外。

德國產業投資銀行(IKB)出現的問題,致使國內同行於8月2日為其紓困,但這種做法結果加劇了不安狀況,導致銀行間市場隔夜貸款利率迅速走高。歐洲央行(ECB)被迫採取了措施,美聯儲(Fed)、日本央行(BankofJapan)、俄羅斯央行(RussianCentralBank)和加拿大央行(BankofCanada)也緊隨其後,向市場注入維持這些機構繼續運轉所需的短期資金。

新聞觀察

危機升級 次級債風暴考驗金融市場

(圖)次級債風波次級債風波

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美歐日中央銀行積極行動……近來,一場由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引起的風暴正席捲美國歐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這場風暴是如何形成的?它將對全球金融市場乃至世界經濟產生什麼影響?其未來走勢又將如何?這些問題一時間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直接原因 利率上升和樓市降溫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在前幾年美國住房市場高度繁榮時,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況下被認為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借款人也獲得了購房貸款,這就為後來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形成埋下了隱患。

在截至2006年6月的兩年時間裡,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而且,自去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隨著住房價格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

首當其衝 眾放貸機構損失慘重

伴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出現,首先受到衝擊的是一些從事次級抵押貸款業務的放貸機構。今年初以來,眾多次級抵押貸款公司遭受嚴重損失,甚至被迫申請破產保護,其中包括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同時,由於放貸機構通常還將次級抵押貸款契約打包成金融投資產品出售給投資基金等,因此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愈演愈烈,一些買入此類投資產品的美國和歐洲投資基金也受到重創。

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為例,由於受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拖累,該公司旗下兩隻基金近來倒閉,導致投資人總共損失逾15億美元。此外,法國巴黎銀行9日宣布,暫停旗下三隻涉足美國房貸業務的基金的交易。這三隻基金的市值已從7月27日的20.75億歐元縮水至8月7日的15.93億歐元。

積極行動 美歐日央行提供巨資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擴大至其他金融領域,銀行普遍選擇提高貸款利率和減少貸款數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顯出流動性不足危機。9日,在法國巴黎銀行宣布暫停旗下三隻基金的交易後,投資者對信貸市場的擔憂加劇,導致歐洲和美國股市大幅下跌。其中,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比前一個交易日下跌387.18點,收於13270.68點,跌幅為2.83%。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如果進一步升級,並擴大至更多金融領域,將會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更加劇烈的動盪。而且,危機如果影響到美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個人消費開支,則會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成長造成不利影響。

面對已經形成甚至有擴大趨勢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中央銀行積極行動,希望通過向貨幣市場提供巨額資金恢復投資者信心,保持金融市場穩定。歐洲中央銀行9日宣布,向相關銀行提供948億歐元的資金,10日又向歐元區銀行系統注資610億歐元。美聯儲下屬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於9日向銀行系統注入240億美元資金。日本中央銀行10日宣布,向日本貨幣市場注入1萬億日元的資金。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擴大至其他金融領域,銀行普遍選擇提高貸款利率和減少貸款數量。美歐日央行的上述舉動有助於鼓勵銀行繼續發放貸款,進而緩解金融市場可能面臨的流動性不足危機。

啟示

(圖)次級債風波次級債風波

亞太股市被美國次級債和次級抵押貸款風波折騰得跟隨著美國股市一路狂跌。

所謂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比較差和收入不高者提供的貸款。為分散風險,一些專門做這種業務的次級貸款公司又將這些次級抵押貸款打包成債券賣給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和對沖基金,這就產生了次級債。

“9·11”後,美國為刺激經濟成長,連續13次降低利率,使得美國房地產市場迅速膨脹,房價迅速上揚,炒房盛極一時,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也隨之迅速發展。

但從2005年開始,美聯儲又連續提息,利率大幅攀升,加重購房者的還貸負擔,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房價下跌,炒房者利益鏈條斷裂,貸款還不上,變賣房產又面臨損失,於是次級貸款風險迅速暴露。不過,由於中國的資本市場相對獨立,中國金融市場受到的影響相對有限。但顯然,刺激我們警惕和反思的影響要遠遠大於經濟影響本身。在美國,儘管目前次級信用貸款的風險很高,但這種風險可通過證券化方式加以分散。而且二級市場的信號作用會使危機被及時發現,雖然市場調整過程會很痛苦,但對美國整體經濟的運行不會有根本性影響。但如果這種危機發生在中國怎么辦?儘管我們的銀行向來把住房按揭貸款看做優質資產,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投資者也好,投機者也好,貸款買房沒有信用等級之分。不論是誰,只要你買房想貸款,大都不會空手而歸。投機者買房後再抵押、再貸款、再買房……但房價不可能無限地漲下去。房價一直上漲時,風險會被掩蓋。但如出現逆轉,炒房者的還貸風險就會暴露,炒房利益鏈條就會斷裂。如果貸款還不上,那國內的銀行體系將不得不集體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真的與中國無關?

(圖)警惕中國樓市出現“類次級債風波”警惕中國樓市出現“類次級債風波”

全球市場在美國次級債風波下顫抖,風波真的與中國大陸無關?

有專家指出,中國金融體系的信用風險控制比美國做得更差。按揭購房時所提供的個人收入證明有多大比例是真的?你有沒有經歷過銀行向你兜售信用卡的事情?你覺得中國股市比西方成熟股市更加理性嗎?銀行不顧個人信用情況和還貸能力大肆授信,這比美國次級按揭還要嚴重。為什麼中國不大面積爆發延遲或停止按揭還款的風波?以後會不會爆發?

純粹從邏輯上講,次按風波有很大可能影響到中國。但卻有理由相信中國不會爆發信用危機,理由如下:

其一,中國人傳統的消費觀是“量入為出”,中國人在骨子裡還是不願意負債,這在危機下絕對是美德。儘管社會上有很多新的思潮,什麼虱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什麼能負債的是大爺,什麼新時代的楊白勞是那個放債的人,等等。但說歸說,真正能這樣做的有幾個?倒是看到相當多的人一旦有錢就跑去銀行提前還貸,明知道存款利率太低導致負利率也要堅持存款,相當比例的人至今拒絕使用信用卡,理由是太多的負債讓自己心裡不安,怕透支消費讓自己養成壞習慣。

想想那相當數量的美國人,根本沒錢也要瀟灑,看到加息導致自己按揭負擔加重就乾脆不還錢了,想想那些對沖基金經理,就憑著對沖原理就敢用極大的槓桿來買入,中國人哪能這么乾?當然,同為中國人,台灣因為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就發生了卡奴現象和大量的信用卡壞賬,真應該從此大力提倡中國傳統信用美德。

其二,中國人只知道勤勞地生產出工業產品和農產品賣給外國人,可在出售負債或不良資產方面似乎過不了自己這道關,覺得有點羞,向外國投資銀行出售不良資產包的時候不敢開價,一折以下的價格還不覺得是自己的資產流失,真是打碎鋼牙往肚裡咽。美國人卻什麼都敢賣,尤其是喜歡賣自己的負債,什麼國債、房貸資產包什麼的,不是低調地賣,還設計出各種衍生金融產品放大多少倍來賣。西方人也太迷信美國了,甚至把那些沒有抵押物、信用記錄不良的房貸資產包也給予AA甚至更高評級,他們給中國機構和金融產品的信用評級又能有多高呢?正是因為美國人肆無忌憚地出售自己的負債,導致次按問題嚴重影響歐洲以及其他國家的金融體系。如果中國用美國方式來辦事的話,信用危機恐怕要提前幾年爆發。中國人實在談不上自大和自負,甚至還有點缺乏自信心。現在很多西方人總說中國人變得自大,甚至提出中國威脅論,實在是大相逕庭。

正是憑著這兩點,相信中國可以在解決危機方面發揮正面作用。

不過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回落,說明大量的國際投資者正拋售人民幣資產,並將到手的人民幣資金換成美元調回美國,以填補美國國內緊缺的流動性。這種情況說明,中國市場也正面臨資金快速流失的情況,股價也好,房價也好,應該會受到一定影響,不過中國經濟還是健康的,適度調整一下瘋漲的股價和房價,讓中國人更加重視自己的傳統美德,實在是利大於弊。

次級債風波和中國股市

(圖)次級債風波難撼牛市格局次級債風波難撼牛市格局

全球資本市場跌聲一片,西方主要股市、乃至商品期貨大幅跳水,各國央行紛紛採取行動,累計已投入逾3000億美元穩定市場。說西方股市正處在危機狀態並不過分,而這一切,均和美國的次級債風波有關。次級債是怎么回事?有此項好奇的朋友請耐心聽我講來:

同中國的商業貸款不同,美國人對不同信用客戶的貸款利率是不同的,信用良好的客戶貸款利率低,而那些沒有穩定收入的人群想借錢買房,也有機構貸款給他們,但利率會高些。貸款機構通過提高總體的利率以彌補可能發生的壞賬。對於信用評級不夠,償債能力差的貸款人的較高利率的貸款,這就是次級債。

在發債方式上,美國人和中國人也不一樣。美國的次級債由貸款公司發放,而不是銀行。但美國的貸款公司並非用自己的錢放債,而是把債權賣給銀行,而銀行最終也不用自己的錢買這些債券,而是把它們打成包,再分割成"份額",賣給投資者。換言之,美國的次級債最終是一種證券,被基金和其它各類投資者所持有。這個鏈條所形成的結果,相當於購房人借的錢,實際上是基金的錢。

說到這裡,我們要談談美國的金融市場與中國的兩大不同,一是銀行的功能,美國的銀行也做儲蓄,但它同時也是券商,像中國的銀河證券,在美國就應該是一家銀行或者銀行的部門。著名的"摩根斯坦利"、"美林"、"高盛"就是銀行機構。所以美國的銀行更熱衷於把次級債做成證券賣出去,讓投資者承擔風險,而不是像中國銀行那樣自己承擔一切。第二個區別就是證券化程度,美國人有個本事,他們會把一切都變成證券。比如房子,也能拆成股份去賣,投資者可以只買一片瓦,然後獲取這片"瓦"的投資收益。而中國能成為證券的東西很少。高度證券化的西方金融體系,機構與機構之間,市場與市場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建立了環環相扣的普遍聯繫,收益和風險高度分散,這是證券化的好處,其缺點是一個環節感冒,所有人都發燒。
為什麼投資者會買這些信譽不好的債券呢?這是因為它可能帶來更高的回報,換言之,投資者可以賭一把。如果經濟形勢良好,那些借款人就有能力歸還貸款,於是次級債的高利率就成了現實的回報。由於美國高度發達的信用體系,又使得投資者能夠通過融資槓桿放大自己的收益。所以美國的次級債市場一向活躍,在其上發財的投資者也大有人在。
問題出在格林斯潘上,這老頭連續17次加息,導致樓市消退,甚至導致低收入階層還不上貸款。這個問題在今年三月開始暴露,一開始國際資本市場謹慎樂觀,認為次級債只占全部債權的很少一部分,不至於出大事。但是,7月份,一家美國最大的貸款公司,全國金融公司(CFC)正式向投資者公告,它們可能因次級債的違約而破產,這下投資者慌了,基金紛紛拋出持有的次級債份額。但是基金很快就發現,他們找不到買家,所有人都賣,無人接盤。問題是基金又有自己的投資者,基金持有人要求贖回基金,但基金的證券卻不能變現,於是次級債的基金髮布公告,宣布自己不能接受贖回。於是投資者慌了,擔心更多的基金出現支付困難,因而全面贖回各種基金,由此導致基金拋售各種證券,其結果我們已經看到了,紐約股市暴跌。
正是由於美國乃至西方的金融市場有著環環相扣的聯繫,當股市和債市出現下跌後,投資者的證券財富縮水,導致全社會支付能力下降,一時間商品期貨石油等市場都遇到了資金緊張的問題。為什麼是這樣呢?說到底,西方的金融體系是個環環相套的泡泡,所有可以流動的證券都可以抵押或支付,這樣,當一個泡泡崩潰後,就可能引起其它泡泡的連鎖破滅。而美國的次級債打包賣給了全世界的投資者,因此次級債風波就好像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迅速波及全球。回顧全球牛市的根源,流動性過剩是主要的原因,而次級債風波促發了全球流動性過剩向流動性泡沫的轉化,由此也許全球牛市將宣告終結。

在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場一片跌聲中,中國的A股市場似乎一枝獨秀,近期看,也許美國次級債風波確實不會對A股市場造成太大影響,一方面中國的金融市場並不發達,資產證券化的程度不高,金融領域普遍不使用槓桿工具,這使得即便金融鏈條的某個環節出現問題,不至於過多的牽連相關的環節,另一方面,人民幣還是非自由兌換貨幣,也使得中國和全球經濟的聯繫受到一定的制約。網上不少評論家也認為,作為新興市場代表的中國A股市場,也許可以在次級債風波中因禍得福,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難所。
然而從長期看,美國次級債風波未必影響不到中國經濟,中國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工廠,為全球提供大量的商品,強勁的出口和居高不下的貿易順差,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經濟的高速發展,是本輪A股行情的內在原因。如果次級債風波戳破了全球金融泡沫中的一隻,那么在其連鎖反應下,將會有更多的金融泡沫隨之破裂,金融泡沫破裂的直接影響就是造成經濟的停滯甚至衰退。全球的經濟衰退或將導致中國出口企業的產能過剩,於是出口將不能再像以往那樣拉動中國的經濟。假如全球各市場的熊市延續,在日後的某個時刻,會通過出口的下降傳導到中國市場。這個傳導過程大約需要一年,就是說,我們的股市要在2008出現流動性問題。這是我們研究美國次級債的初衷。換言之,2008年的滬深股市可能會出一些問題,當然,我們可以通過監控貿易順差的狀況把握其進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