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黑星病

通過對檸檬的地面病葉和感病果實進行切片觀察和組織分離培養 ,初步鑑定出引起檸檬黑星病的病原菌為球殼孢目球殼孢科莖點霉屬真菌。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世代在落葉上越冬 ,4月中、下旬開始飛散 ,5月中旬為飛散高峰期。分生孢子成熟後飛散到檸檬當年生葉片和果實上進行再侵染 ;有性世代的子囊孢子6月初大量成熟並開始飛散。經過套袋試驗弄清了檸檬黑星病病原菌的侵染時間為5月中旬。在此基礎上確定了最佳防治時間。在控制技術上 ,冬季清除果園地面枯枝落葉同時噴施高效低毒殺菌劑 ,降低果園內病原菌越冬數量。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檸檬黑星病
英文病名:Lemonscab
病原類別: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PhomacitricarpaMaAlp.屬真菌半知菌亞們,球殼孢目莖點霉屬柑桔莖點霉。
危害對象:不同柑桔種類和品種對本病的抗病性有顯著差異。以檸檬受害最重,實生甜橙、夏橙次之,臍橙未見發病。
分布:國內各產區均有發生。
危害部位:黑星型發生於近成熟果實。

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直徑105-117μm,孔口直徑17-20μm。分生孢子橢圓形,單胞,無色,大小7-11×4.5-8.0μm。

侵染循環

本病以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越冬。次年春,分生孢子器內散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入嫩葉、幼果。病菌侵入後,其菌絲體受到抑制而進行潛育,潛育期長達3-12個月,果實近成熟期呈現症狀。

發病條件

高溫、多雨、潮濕的條件有利於發病。據在四川重慶觀察,黑星病在檸檬果實上始現症狀期為8月上旬,高峰期為8月下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急劇下降。外表無任何症狀的檸檬果實,在室內進行常溫貯藏,15天后開始發病,病果率為7%;120天病果率為39%。

危害症狀

果面初生紅褐色小斑,後擴大為紅褐色至黑褐色圓斑,中部凹陷呈灰褐色至灰色,密生小黑粒(分孢器),病斑一般限於果皮,但貯運期可繼續發展,致使全果腐爛。黑斑型主要發生在採收後貯運期,果面初生淡黃色至橙黃色小點,後擴大後暗褐至黑色略下陷的圓形或不規則形大斑,中部密生小黑粒(分孢器),嚴重時病斑連合,覆蓋果面,果肉亦黑色僵縮腐爛。葉片症狀與果面黑星型斑相同。危害采前、采後的果實,影響品質和品級。

防治方法

由於本病病菌只在幼果期侵染,所以噴藥保護必須在落花一個月至一個半月內進行。每隔15天噴一次0.5%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共噴2-3次。噴波爾多液後,要注意加強對銹壁虱的防治。據在重慶試驗,6月下旬至7月下旬,噴2次或在7月下旬噴一次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可顯著減輕為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