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黑斑病

柑橘黑斑病

柑橘黑斑病主要為害果實,引起大小不等的病斑,導致落果和帶菌果實貯藏期的進一步腐爛。葉片和枝梢發病較輕,但侵染果實病菌來自落葉和枯梢。病菌感染幼果,至果實將近成熟時表現症狀。由於黑斑病菌被歐盟和美國等國家列入嚴禁入境有害生物,故成為我國柑橘鮮果出口的一大障礙。

基本信息

中文名:柑橘黑斑病
..

病原中文名:有性階段為柑橘球座菌,無性階段為柑橘莖點霉
病原拉丁學名:無性階段為柑橘莖點霉Phomacitricarpa(McAlpine)
病原分類地位:子囊菌亞門,無性態為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柑橘
主要為害部位:主要為害果實

為害症狀

有黑斑型和黑星型2種。
1.黑斑型果面上初生淡黃色或橙色的斑點,後擴大成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黑色大病斑,直徑1~3厘米。中部稍凹陷,擻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嚴重時很多病斑相互聯合,甚至擴大到整個果面。貯藏期的病果腐爛後瓤瓣僵化,呈黑色。
2.黑星型在將近成熟的果面上初生紅褐色小斑點,後擴大為圓形的紅褐色病斑,直徑1~5毫米,多為2~3毫米。後期病斑邊緣略隆起,呈紅褐色至黑色,中部灰褐色,略凹陷,其上生有少量黑色小粒點狀的分生孢子器。病斑不深入果內,病斑多時可引起落果,貯運期間可繼續發展,濕度大時可引起腐爛。葉片上的病斑與果實上的相似。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子囊果和分生孢子器在病葉、病果上越冬。次年溫、濕度等條件適宜時,從子囊果和分生孢子器內分別散出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和昆蟲傳播,落在柑橘的幼果和嫩葉上後,萌發產生芽管進行侵染,並發展為菌絲體。對果實的侵染主要發生在謝花期至落花後一個半月內。前期菌絲體在寄主組織內受到抑制,但到果實和葉片將近成熟時,菌絲體迅速生長擴展,受害部位出現病斑。病斑上再產生分生孢子,進行重複侵染。不同的柑橘品種中,以南豐蜜橘、早橘、本地早、乳橘年橘茶枝柑椪柑蕉柑檸檬沙田柚新會橙和暗柳橙等發病較重,大多數橙類、溫州蜜柑、雪柑和紅柑等較為抗病。一般幼年樹很少發病,7年生以上的大樹,特別是老樹發病較重。此病在高溫多濕,晴雨相間的條件下發病嚴重。栽培管理不善、遭受凍害、果實採收過遲等造成樹勢衰弱以及機械損傷等均有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做好肥水管理和害蟲防治工作,保持強健樹勢。
(2)冬季清園。結合修剪,剪除發病枝葉,及時收拾落葉、落果,予以燒毀。再結合其他病蟲害的防治噴灑1次1波美度的石硫合劑。(3)噴藥保果。在花落後的1個半月內進行,每隔半個月左右噴1次,連續2~3次。藥劑可用0.5~0.8:1:100的波爾多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1000倍液、77%可殺得2000型800倍液、80%必備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80%山德生(大生M一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2.25%仙生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