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營鄉

檀營鄉

檀營鄉總面積2.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50畝。1987年撤鄉建鎮後從穆家峪鄉分離出來,設立檀營滿族蒙古族鄉。2002年8月全鄉村民整體轉制。全鄉共有滿、蒙、回、漢四個民族,下設四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總戶數1981戶,4013口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401人,占總人口的34%。全鄉主導產業為房地產開發、服裝、建材及餐飲服務業。

基本信息

簡介

檀營鄉檀營

檀營鄉總面積2.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50畝。1987年撤鄉建鎮後從穆家峪鄉分離出來,設立檀營滿族蒙古族鄉。2002年8月全鄉村民整體轉制。全鄉共有滿、蒙、回、漢四個民族,下設四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總戶數1981戶,4013口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401人,占總人口的34%。全鄉主導產業為房地產開發、服裝、建材及餐飲服務業。

歷史

檀營位於密雲縣城東北三里,據冶山之陽,是清代滿蒙族八諾駐防營的故地。密雲古稱檀州,清代又於此設定旗營,檀營因此而得名。檀營一名,最早見於清代重修冶山遼塔時題的楹聯:“高插雲漢文人筆,重領檀營武士冠。” 清朝定鼎燕京,擇地密雲駐防旗營,是第四代皇帝乾隆降的諭旨。
密雲地處京畿、紫塞間之要衝,東瞰滄海,西枕居庸,南當懷順,北倚長城,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出於軍事需要,所以旗營在規模、建制等方面,頗具邊關軍府氣派。營城高六米,周長四華里,為虎皮石城牆。營城東、西、南,設營門三座。東門外設演武廳,以供觀武。西門外設綠校場,以供閱兵。營城西北郊有供火器營操演的靶場。營城東南設有火藥庫,兵器庫和馬圈。營內共建兵房四千捌百七十二間。縱橫六條官街,把滿蒙八旗分割成十六佐(滿語稱牛錄)。
營內滿蒙八旗駐地,自己方位:滿軍八旗駐中央,蒙軍八旗駐四角。而滿洲八旗的布列,又各有自己的區域:自北向南,右翼為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左翼為鑲黃、正白、鑲白、正藍。營內最高統帥部,為副都統衙署。最高官員,為正二品副都統。副都統由朝廷委任,享有封疆大吏職權,可專摺奏事達御前。副都統下轄:協領四員、佐領十六員、驍騎校十六員、防禦校十六員、兵二千一百名。營內養戰馬四百五十匹。古北口、順義、三河、玉田、昌平五處兵馬及密雲駐守行宮的兵馬皆歸旗營統轄。
由於八旗官兵攜眷駐防,所以旗營在總體布局上,還保持了城市的格局:營城中軸線北端,建有文昌閣、關帝廟,以供官員祭孔子、祭關帝。按左社、右廟布局,東北角建有太陽官,西北角建有萬壽官,是供官員祁祝年豐、朝拜當今牌位的。營城東南角建有魁星樓,是為應試科舉所用。營城南門外設有左右二司、印務處。十字街兩側設東西廳。這機構是掌管全宮軍政要務和民事的。為保持崇文尚武之風,還設有滿族文學堂、武術場、善撲營以及弓箭房多處。這種融軍營與城市格局於一體的布局,在京郊是獨具一格的。顯赫百年的檀營歷史,燦爛多姿的民族文化,至今仍吸引著各界名流到此尋根溯源。

發展

文化文化

檀營鄉是北京市第一個少數民族鄉,也是唯一的滿族蒙古族鄉。這裡地域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但卻因為傳奇的歷史色彩,特別是北京僅有的兩個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具有較高的政治地位。
檀營鄉的城市化建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總結起來有四個方面:
一是區位優勢。檀營鄉處在密雲縣城鄉結合部,被列入密雲精品衛星城規劃區內,是精品衛星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縣城市建設的東移,各項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等)以和縣城併網,為我們進行城市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檀營背靠冶山,冶山是城市居民健身的好去處,特別是縣委、縣政府對始建於遼代的冶仙塔進行了修復,為我們在未來的城市建設中充分挖掘歷史文化,開發旅遊資源奠定了基礎。
二是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民族特色。檀營雖然地域面積不大,卻有著200多年的歷史,滿蒙民族的傳統在這裡有著非常深厚的影響。特別是還保留著傳統的飲食文化,這為我們在檀營的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發展具有民族特色飲食服務業提供了條件。
三是政策優勢。檀營是北京市五個少數民族鄉之一,是唯一的滿蒙民族鄉,也是北京市第一個成立的少數民族鄉,在未來的城市發展過程中,會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注。
四是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密雲首都水源區發展戰略全面實施,精品生態衛星城建設快速發展,縣城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經營城市的理念為我們進行城市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加快地區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面對良好的發展形勢,檀營鄉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以舊村改造為重點,以房地產開發為龍頭推進城市化建設,拉動二、三產業的發展。隨著我縣城市化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這個昔日的清朝兵營,必將成為我縣精品衛星城中靚麗的一景。

滿族蒙古族姓氏特徵

檀營滿族祖籍源於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而奉天居多。故其姓氏沿襲與盛京無異。蒙古族則是奉天鐵嶺科樂沁部之後裔,其姓氏獨具特徵。根據滿族文學家的考證和對檀營滿族、蒙古族姓氏的調查,滿族姓氏緣起情況有五:一、以居住地的地名、山川、河流等名稱為姓氏;二、以部族名稱為姓氏;三、以姓為氏;四、賜與姓氏;五、以名為姓。
滿族史學界公允滿族的八大姓,檀營鹹信:佟(佟佳氏);關(瓜爾佳氏);馬(馬佳氏、費莫氏);索(索綽絡氏);齊(齊佳氏);富(富察氏);南(那木都魯氏);朗(鈕祜祿氏)。檀營的滿族的姓還有:愛新覺羅氏(羅、洪);納拉氏(那);舒穆祿氏(舒);董鄂氏(何);赫舍里氏(張);完顏氏(汪);烏扎拉氏(吳、烏);李佳氏(李);喜塔拉氏(圖);寧古塔氏(寧);尼瑪察氏(楊);赫葉勤氏(赫);伊樂根覺羅氏(趙);伊拉里氏(伊)等。
除前所列外還有:鈕、丁、常、章、弓、鮑、陳、老、朱、察、巴、隗、寇、步、唐、翁、林、項、安、封、周、嚴、施、胡、崇、郭、葉、廣、蘇、孟、黃、葛、顏等姓氏。
蒙古族姓氏有:童、祁、白、韓、薩、杭、賀等姓氏。

滿族的風俗習慣

檀營滿族自燕京移駐密雲以來,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習俗。辛亥革命後,雖有較大改變,但仍明顯地區別於漢族。簡述如下:
一、稱謂:
滿族稱父親為“阿瑪”,稱母親為“額娘”,稱叔叔為“爹”,稱嬸母為“嬸媽”,稱伯父為“大爺”,稱伯母為“大大”,稱祖母為“太太”,稱曾祖父、祖母為“老祖”,稱姑父為“姑爺”等。
二、禮節:
滿族舊俗男女均行請安禮,男人曲左腿跪右腿、右手向下,俗稱打千;女人雙手按腿下蹲俗稱蹲安。滿族婦女每天早晚都要向老人問安。然後給老人裝煙倒茶,侍立於側。老人命坐,才能坐下。平時見到長輩,稱呼後打橫侍立,待長輩過去,自己再走。長幼同行,長者在前,幼者在後,不得並行。如有要事需先行一步,則向長輩道聲告假再走。對久未相見的長輩,行請安禮,先替家中老人問好,然後自己再問安。長輩向晚輩家中老人捎好,晚輩再告退離去。
四、服飾
清朝時,一年四季皆穿袍,是為了便於乘騎,衣袖為半圓形。“箭袖”是為了便於射箭,腰束布帶,袍分為單、夾、皮三種。辛亥革命後改稱為旗袍。現在與漢族人相同。
五、飲食
滿族飲食以小米為主,喜粘食、乾菜餡煮餑餑、喝豆汁。副食喜歡吃白肉、白腸、酸菜粉。每逢喜慶日子設八大碗宴席。滿族點心有:薩其瑪、豌豆黃、小窩頭等。滿人善飲.
六、住房
滿族住房院內,均有影壁,立有“索羅桿”。滿族住房以西為上
七、禁忌
滿人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