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目標
本學科點可以授予工學碩士學位。為培養學生成為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制定目標如下:
1.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具有嚴謹求實、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具有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服務的獻身精神;
2.在堅實掌握土木工程專業的理論基礎知識之上,了解本專業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進一步掌握橋樑與隧道工程的結構分析方法及橋樑與隧道工程的設計、施工、養護管理的科學方法,主要包括:學習和掌握結構分析方法、數值計算方法等並熟練用於橋樑與隧道工程結構分析;學習和掌握橋樑施工控制理論和方法;掌握和運用橋樑與隧道工程結構的監測監控新技術和新方法等。同時應具有相鄰學科和人文學科較廣的知識面。
3.具有較強的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能運用現代設計方法、工程施工技術、科學理論、實驗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手段,從事橋樑與隧道工程項目設計、施工、管理和相關技術研究工作。
4.掌握一門外國語,要求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並具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同時應具備較強的計算機套用能力。
研究方向
(一)橋樑結構工程與抗震分析
以物理和幾何非線性分析方法為基礎,傳統橋樑和新型橋樑結構(如連續梁橋、剛構橋、斜拉橋和組合梁橋等)的受力分析、設計理論和施工技術。
通過橋樑在車輛、地震、風等動力荷載作用下的動力回響分析,研究橋樑結構的安全性、動力可靠性及損傷、失效機理、壽命評估及可靠性設計方法。
(二)橋隧檢測、加固技術與可靠性分析
橋樑及隧道施工信息監測、分析與反饋理論、技術和套用,包括各類橋樑及隧道健康檢測方法、加固技術、結構可靠性分析方法和結構可靠性實用設計的原理及方法等。橋樑及隧道運營過程中的可靠性診斷與維護技術理論。
(三)橋隧工程仿真分析
掌握橋樑隧道設計的基本方法,包括結構尺寸擬定、荷載確定、結構內力分析以及鋼筋配置等;運用混凝土理論、鋼結構理論、現代非線性分析方法,研究橋樑及隧道施工方法、工藝措施等。
掌握計算機仿真數值模擬分析原理與方法,模擬橋隧施工方法、施工過程、移動荷載、預加應力、混凝土收縮和徐變、支座沉降、溫度變化等橋樑隧道結構分析特定問題。
(四)隧道設計理論與最佳化
運用結構力學、混凝土理論、現代岩土力學等基礎理論,研究地層處理、開挖、支護及襯砌的設計與計算方法。掌握複雜情況下隧道及地下結構分析原理,運用現代非線性分析、最佳化設計等方法,研究隧道工程的地質環境及其評估方法、硐室開挖後的力學動態、支護結構的力學效應及其特徵、隧道支護體系的設計及最佳化原則和方法等內容。
(五)隧道施工新技術及信息化
掌握隧道主要施工技術和方法,施工期間的力學動態與行為;掌握隧道施工新方法和新技術,包括盾構隧道的受力特徵及主要的設計分析方法、盾構隧道結構形式及最新發展趨勢等,並能夠對特殊環境條件下的複雜隧道進行綜合分析與設計。
研究控制隧道工程的關鍵技術和方法,隧道與地下工程地質災害理論體系,隧道防災控制工程規劃與設計理論框架等。運用工程測量、力學、計算機、管理等專業及基礎知識,研究隧道與地下工程設計與施工的信息化方法,包括信息監測、分析與反饋理論、技術和套用等。
就業前景
(一)職業領域決定了該專業人才要保持源源不斷
該專業畢業生主要服務於國家交通建設事業。交通建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先行作用,不論是在公路、鐵路和城市交通建設中,還是為跨越江河、深谷和海峽或穿越山嶺和水底都需要建造各種橋樑和隧道等結構構造物。因此,這樣的技術性工作人員是不可或缺的,只要社會在不斷向前發展,這類人員就不會無用武之地。
(二)工作性質決定了豐厚的薪資待遇
由於該專業所從事的工作用腦量相對大,薪資待遇也相對豐厚,只要您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足以獲得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但值得注意的是,該專業有略微的性別歧視,與男生相比,女生就業較難。
就業方向
就職部門:交通、城建、鐵道行業各類施工、設計、監理等企事業單位,如設計院、中鐵集團、中宏路橋等。
職業發展:路橋工程師、道橋建設工程師、橋樑設計工程師、道路、隧道專業監理工程師、市政公路/橋樑設計員、橋樑工程勘測、養護等工程技術工作或管理工作。
只要國家不停止建設的腳步,該專業人才的需求就永遠不會枯竭,尤其在一些發展迅速的大中城市,對城市的建設更加重視,更需要這類人才給予及時的補充。因此,總的說來,該專業就業道路寬闊,前景可觀!
開設院校
北京建築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同濟大學、長安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重慶交通大學、蘭州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河海大學、福州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吉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鄭州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山東大學、大連海事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貴州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揚州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湖北工業大學、蘭州理工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青島理工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天津城市建設學院、河南工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武漢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南大學、廣西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山東建築大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