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主義

標籤主義

標籤主義,指本來是一件普遍發生的事情,但因該事件主體的特殊身份而貼上特殊符號,並廣泛傳播。現代發達的傳媒技術,使生活中的人群都容易陷入標籤主義其中,造成“標籤主義”盛行。

(圖)標籤主義標籤主義

標籤主義,指本來是一件普遍發生的事情,但因該事件主體的特殊身份而貼上特殊符號,並廣泛傳播。現代發的媒體技術,造就“標籤主義”盛行的年代,媒體、社會,生活中的人群都容易陷入標籤主義其中。比如跳樓自殺,因為當事者是大學生就會被貼上比較特殊的符號。就如“女大學生”這個符號,甚至演變成色情、粗魯的標籤。似乎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引人注意。

概況

在狂歡的浮動的社會潮流中,一類相對特別的事例總能夠散發出吸引力。這類事,人們不經意就會去關注。就如女大學生公車上踢孕婦(人們是不管為何而踢,只知道“踢”了);就如大學生接二連三的自殺(據資料:中國每年有25萬人自殺死亡,200萬人自殺未遂,大學生自殺頻率在增長)。因為是發生在特殊群體上,所以總是經久不衰地能夠刺激人們的神經

大學生的自殺,不只是因為感情,還有複雜的迷茫、挫折、失落,等等。在人的精英思維作用下,因為對大學生始終存在一定的期待底線。當看到大學生的生命泯滅,我們的悲哀來自於一種落差--奮鬥了這么多年怎么說走就走了,可惜!

於是大學生的自殺,會引起很多思考與徘徊。大學生是一個特別的階層,這個階層怎么了?這是個富有生命力的話題。正因為這些作用力的左右,才導致大學生的標籤主義到處飄揚。可我們又非常期待這個群體能夠在某種良性旗幟中飄動。

事例

(圖)大學生賣肉——標籤主義事例大學生賣肉——標籤主義事例

一直廣受關注的大學生賣肉事件,便是一個典型的標籤主義事例。此前,北京大學畢業生陸步軒當“屠夫”,曾在社會激起赫然大波,並引起了社會對名牌大學生賣肉知識是否掉價的大討論。可餘音未盡,又有了女師範本科生自願賣肉的新聞。那么,這種高學歷人才從事這種看似腦體倒掛的工作,其新聞點到底在哪兒?

其實,女大學生賣肉,本不是新聞。時下的社會,用那種傳統世俗的觀點來稱量知識與價值的對等,只能陷入理論與現實的困境中。且不說就業難,大學生要找一份心儀滿意或者是與自己所具有的知識相對等的工作,難上加難。何況,社會的多元,對就業的選擇真正到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時候了,有人想當公務員,有人喜商海搏擊;有人想安穩,有人喜刺激,不一而足,無法用統一的模式來稱量。

倘若說女師範本科生賣肉有新聞價值的話,那么其亮點就在於挑戰世俗、挑戰自我的勇氣。在常人看來,賣肉是普通人幹的事,與大學生無關,更與嬌滴滴的女大學生扯不上一塊兒。但小凡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且樂此不疲。據說,小凡本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去當老師,也可以到私立學校去任教。但她放棄了,理由很簡單,“我想要留在一個我喜歡的城市,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因為喜歡而選擇,相信選擇了便必定會更加喜歡。

“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用時下的眼光看,這已不僅僅是一種空洞的說教了,而是一種現實的寫照。千萬富姐擦皮鞋;清華在讀博士生辭職到蘇州修電動車,而大學生當菜農、豬倌的訊息更是屢屢見諸於報端,這就說明了時下的職業選擇並不強求於某種對等,而在於現實。無論是先就業再選擇,還是喜歡了就行,只要能拓展就業思路,認認真真地乾,就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職業本無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分工的不同。那么普通人能做的事,大學生並無例外。

因而,大學生賣肉本不是新聞,而之所以成為新聞,純系舊的就業觀念作崇。但在現階段,這種不是新聞的新聞又具有“破冰”的作用,啟迪著更多人的就業思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