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樂業鳳山地質公園

廣西樂業鳳山地質公園位於廣西西北部的樂業、鳳山兩縣,處於雲貴高原向廣西盆地過渡地帶,發育於兩個完整的大型地下河流域,系統內保存了全球第一的天坑群、天窗群、洞穴廳堂群和古生物等7類遺蹟,是世界岩溶地質公園極具優勢的候選地。2010年10月3日,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名錄。

基本信息

地貌

樂業-鳳山地質公園位於廣西西北部,地貌處於雲貴高原向廣西盆地過渡地帶,發育於兩個完整的大型地下河流域,系統內保存了全球第一的天坑群、天窗群、洞穴廳堂群和古生物等7類遺蹟,展現了中國西南典型而成熟的岩溶高峰叢地貌發育演化歷史、亞熱帶天坑動植物的多樣性和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樂業-鳳山地質公園的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統性、完整性和優美性等全部屬性,是世界岩溶地質公園極具優勢的候選地。

廣西樂業鳳山地質公園廣西樂業鳳山地質公園

該園區發育形成眾多的大型洞穴及洞穴群,數量眾多,分布密集,洞道規模宏大,通道複雜,洞穴沉積物體量巨大。許多溶洞在景觀規模、獨特性和稀有性等方面在全國、全球具有重要地位,是地質岩溶景觀的奇品和極品。
園區內有多條規模龐大、構成複雜的地下河,將各景點連線成一個統一的水文地質體和岩溶含水體,園區內眾多天坑、洞穴、天窗、豎井等與它們共生或伴生。
大石圍天坑大石圍天坑

大石圍天坑,巨大的坑底因光照不足而顯得幽森蔭翳,令人一陣眩暈。環顧四周,一個接一個大石山峰連綿無邊,氣勢磅礴。
穿洞穿洞
在樂業,除了大石圍天坑外,還發現白洞、神木、蘇家、鄧家坨、甲蒙、蓋帽、黃猄洞、風岩、穿洞等大小27個天坑,在世界上絕無僅有,為世界最大的天坑群。
該園區形成高峰叢深窪地的典型地貌形態組合,堪稱中國甚至世界高峰叢深窪地的典型代表。
該園區內蘊藏著豐富的生物化石遺蹟,其中大熊貓化石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的早期大熊貓化石,距今大約有200萬年。大石圍天坑東壁螞蜂洞內新近紀地層古生物剖面,為廣西迄今發現的最高海拔新近紀剖面,也是在高峰叢中首次發現的新近紀剖面。而鳳山里朗村洞穴孢粉化石遺蹟,其組合特徵與螞蜂洞基本相同。

植物

該園區內有各級珍稀瀕危植物物種,其中蘭科植物種類繁多,被譽為“中國蘭花之鄉”,園區中的黃猄洞景區也於2002年12月被確立為國家森林公園。

榮譽

樂業—鳳山地質公園集觀光、旅遊、探險為一體,相繼被批准為“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鳳山岩溶國家地質公園”;“國際岩溶與洞穴探險科考基地”、“黃猄洞天坑國家森林公園”、“中國蘭花之鄉”、“廣西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廣西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世界第五長壽之鄉” 、“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中國山地戶外運動基地”等稱號,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2010年10月3日晚,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希臘召開的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大會上傳來好訊息,廣西樂業—鳳山地質公園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名錄,獲得“廣西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稱號。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個獲得此項殊榮的地質公園。 
2010年10月4日上午,樂業縣和鳳山縣分別舉行慶祝大會,祝賀樂業—鳳山地質公園入選世界地質公園。樂業縣委書記周武紅在慶祝大會上表示,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成功申報,讓樂業走向了世界,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了樂業,為樂業的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樂業縣將利用好“世界地質公園”這塊“金字招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保護第一,永續利用”的方針,進一步加快園區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園區管理水平,提升景區品味,努力實現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的“把樂業打造成繼桂林山水、北海銀灘之後的廣西旅遊新一極”的目標。讓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這顆璀璨明珠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芒。

開發

樂業、鳳山兩縣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投入近10億元資金,整合旅遊資源,推進旅遊開發,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旅遊企業和旅遊管理部門建設也逐漸完善,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旅遊產品體系。目前,樂業已成為世界超大型天坑旅遊目的地,成為中國戶外運動最佳地之一,鳳山則成為世界水上天坑和世界長壽休閒養生旅遊目的地,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遊客,2009年遊客接待量達到70萬人,2010年將突破120萬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