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縣鎮南塔

榮縣鎮南塔

鎮南塔建於宋代,保存基本完好。塔為磚石仿宋結構。外觀近似密檐塔,實際為樓閣式塔。塔基為方形須彌座基,高2米,每邊長7.8米。塔身四方形,外表塑有羅漢、寺廟、匾喔之類。外看詩十一層,層層上收,各層均開窗。塔內五層,有實心柱。66級踏道繞實心柱盤旋至頂,底層有拱門,裝飾著仿木的斗拱12朵。塔頂呈覆盆。塔體通高21.6米。

地理位置

鎮南塔鎮南塔

鎮南塔,俗稱白塔,巍然屹立欲城南500米的龍頭山巔

簡介

鎮南塔建於宋代,保存基本完好。塔為磚石仿宋結構。外觀近似密檐塔,實際為樓閣式塔。塔基為方形須彌座基,高2米,每邊長7.8米。塔身四方形,外表塑有羅漢、寺廟、匾喔之類。外看詩十一層,層層上收,各層均開窗。塔內五層,有實心柱。66級踏道繞實心柱盤旋至頂,底層有拱門,裝飾著仿木的斗拱12朵。塔頂呈覆盆。塔體通高21.6米。

現在的鎮南塔現在的鎮南塔

榮城唐宋時是榮州州署所在地。“城抱五川,廓瀕二水”,塔名鎮南,確“為山川之鎮”。有裝點江山的作用。“白塔沖霄玉削峰。”若登臨塔頂可俯瞰全城,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在文人墨客的眼裡,鎮南塔形似一支揮灑長空,飛舞奪魁的“文筆”。因此白塔又成為科甲功名興隆的兆頭。代榮縣教諭劉德煜詩云:

龍頭山勢最玲瓏,文筆巍然聳太空。

直插雲霄疑畫日,時揮煙雨逗飛虹。

堂開三教基尤在,寨鎖重門氣亦雄。

試問科名誰獨占,崖邊訊息已潛通。

鎮南塔和龍頭山渾然一體,組成“龍頭插筆”,遂成為榮縣十二縣風景之一。

在2000年後,因為風雨的侵蝕,加上維修的不力,白塔一度成為“危塔”,封閉了一段時間,後撥款進行維修,修成了現在的白色的塔,使“鎮南塔”成了真正的“白”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