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續寺

正續寺,位於雲南武定縣西南之獅子山,創建於元至大四年,有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等大小宮殿樓閣百餘間。

寺廟簡介

位於雲南武定縣西南之獅子山。創建於元至大四年(1311),明清時代曾多次重建、擴建,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有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等大小宮殿樓閣百餘間。相傳明永樂元年(1403)惠帝朱允炆避難入滇,在此為僧。藏經樓下有惠帝塑像,身披袈裟,雙手合十,左右各有一太監和老臣之塑像,題有對聯:“僧為帝,帝亦為僧,數十載衣缽相傳,正覺依然皇覺舊;叔負侄,侄不負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獅山更比燕山高。”

明惠帝與正續寺

明惠帝朱允 (西元一三七七年至一四○二年)明太祖孫,皇太子朱標第二子。洪武廿五年朱標病亡,鏇立為皇太孫,太祖死,繼承皇位。西元一三九八年至一四○二年在位,年號建文。在位期間,重農桑,興學校,查考官吏,賑濟災民,實行削藩,加強中央集權。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舉兵反叛。當朱棣帶兵攻入都城南京金川門後,「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自後,滇黔巴蜀間,相傳有帝為僧時來往跡」。(《明史·恭閔帝紀》)
據《明史記事本末》等古籍記載及民間口頭相傳,朱棣兵破南京後,明惠帝準備自殺,太監王鉞猛然想起高祖朱元璋有遺篋,曾囑後有急,可視,打開,得度牒三張,分別寫著三個名字∶應文、應能、應賢,還有袈裟、剃刀、鞋、帽及宮中暗道地圖,遺篋內還用紅顏色寫著兩行字∶「應文從鬼門出,余從水關御溝而行,薄暮,會於神樂觀之西房。」明惠帝遂與程志、楊應能、葉希賢等化裝成僧人從暗道至城郊神樂觀,經湖南湖北,入巴蜀,最後進雲南。初至昆明,寓城中五華寺,托寺僧通報,請雲南鎮守將軍沐晟來寺密談,沐氏與朱元璋有特殊關係,沐晟的父親是朱元璋的義子,沐晟便派人送明惠帝至武定府獅子山隱藏。為逃避追捕,明惠帝作一雲遊僧來往各地,東躲西藏。「西遊重慶,東至天台,轉入祥符,僑居西域,中間結庵白龍,題詩於羅永,兩入荊楚之鄉,三幸史彬之地。」(《明史記本事本末》第十三章)後恆以滇為家,曾在浪穹石龍庵、鶴慶眠龍洞、通海秀山駐錫,晚年又回到獅子山正續寺為僧。因明惠帝曾在正續寺為僧,故寺內大雄寶殿有聯雲∶「僧為帝,帝亦為僧,數十載衣缽相傳,正覺依然皇覺舊;叔負侄,侄不負叔,八千里藏鞋徒步,獅山更比燕山高。」殿前還有兩株孔雀杉和一株羅漢松,相傳為明惠帝親手所植。寺後有石級可登「憑虛閣」,在此極目遠眺,山巒起伏,雲海無邊,確有憑虛 空之感,據方誌載∶明惠帝曾有一詩云∶
?牢落西南四十秋,蕭蕭白髮已盈頭。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雲氣散,朝雲閣上雨聲收。
?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
明惠帝晚年曾題詩數首於寺中壁上,以懷念昔年的宮廷生活,嗟嘆後來為僧的淒涼寂寞,其中的一首詩為∶
?閱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寄孤瓢。
?南來瘴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里遙。
?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
?百官此日知何處,唯有群鳥早晚朝。
當然,建文帝(即明惠帝)的真正下落。後人也難得出一個結論,成為明史上的疑案之一。
史載∶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後,自西元一四○五年始,派太監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不只為加強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還帶有尋找明惠帝蹤跡,以防後患的秘密使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