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亭塔斗山

楓亭塔斗山

楓亭塔斗山風景區,三面環山,東西臨海,有會元寺、玉皇殿、萬壽塔等,是集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名勝古蹟、生態園林和山海河田於一體的遊覽勝地。楓亭鎮,自古是閩中沿海興化府莆田縣、仙遊縣與泉州府惠安縣交界處的商貿重鎮,暨今莆田市荔城區、泉州市泉港區、仙遊縣等三縣區交界處的交通要鎮,是聯繫湄洲灣南北岸的中樞和紐帶,是包含原泉州港、興化港在內的大湄洲港中心。塔斗山上,天中萬壽塔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站在塔邊,環顧四周,可瞭望仙遊楓亭、莆田靈川、惠安南埔三地景象,盡收眼底。

簡介

楓亭塔斗山 楓亭塔斗山

相傳漢元狩年間,來自安徽廬江的何氏往九鯉湖修仙,曾留駐於此,結楓為亭,楓亭因此而得名。從而使這個千年古鎮更添了幾分神奇的色彩。

楓亭塔斗山 楓亭塔斗山

千百年來,八方遊客、文人名士絡繹不絕,來此觀光遊覽。宋代理學家朱熹,在塔斗山設壇講學;宋朝端明學士蔡襄、宰相蔡京、元朝狀元林亨、明朝布政司右參議陳遷等,都曾在此讀書,並題詩留字;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曾二度在太平港避風;歷史名人陳洪進、王十朋、戚繼光、陸秀夫、林蘭友、鄭紀也曾在塔斗山詠詩作賦,讚譽楓亭塔斗山景區的秀麗風光。

楓亭塔斗山風景區風光優美。這裡有塔斗山、溪海匯流、海濱觀潮等自然景觀;有始建於五代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天中萬壽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蔡襄墓”;有蔡京墓、會元寺、朝天寺、蘭友祠、麟山宮、宋代古荔枝等1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七墩入塔、滄溪古橋、太平陂、楓港碼頭以及海安省級陸島碼頭等名勝古蹟和現代景觀;還有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楓亭元宵游燈習俗》,成為國內外遊客爭相觀賞的一大亮點,也為各方遊客展示了“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獨特風采。

楓亭塔斗山 楓亭塔斗山

楓亭塔斗山風景區以塔斗山、蔡襄陵園、蔡京墓為主要景點,連線30多處景觀。塔斗山形似麒麟,以天中萬壽塔作為麒麟之角,稱為“麒麟獨角”。塔之東有仿古建築的“天中玉皇殿”;塔之西有始建於宋代的會心書院、文昌閣;山腰中有始建於唐代的會元寺。登山遠眺,縱覽山海河田,無限風光盡收眼底。蔡襄陵園由蔡襄墓、石儀門、端明樓、四垂亭、石望柱、石雕和碑林石刻等組成。陵園碑林以楷、行、草、隸鐫刻蔡襄手跡詩文及古今名人頌文,全長134米,計12600多字,是迄今為止全省規模最大的碑林。陵園匯集古今文化、美術工藝之精華,建築造型巧奪天工。

楓亭塔斗山風景區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發展潛力。福廈公路、福泉高速公路、楓亭碼頭、海安省級陸島碼頭和正在興建的福廈鐵路、濱海大道、仙港跨海大道,使這裡成為東南沿海的重要交通樞紐。

傳說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海拔118米的塔斗山就印證了我國古代的這一名言。

相傳漢代何氏九兄弟避亂由贛入閩,自福州輾轉南下,到仙遊的第一站就是塔斗山。他們先是在山上伐楓架亭而居,懸壺濟世為生,後又相攜來到九鯉湖煉丹修道,乘鯉登仙。美麗的地名出自美麗的傳說。後人把塔斗山周圍的一方土地叫做楓亭,而更廣大的區域叫做仙遊。仙遊縣山清水秀,人文鼎盛,山海川原兼備的楓亭鎮更是獨擅其勝。

延讀

塔斗山位於楓亭鎮東北面,海拔1 1 8 米,面積7 0 0 多畝,其山形似螺,亦稱青螺峰。山頂矗立一座建造於宋代初期的石塔,名天中萬壽塔,俗名青螺塔,也叫望海塔,塔形像西班牙國王阿育王王冠,名聞海內外。該塔於1 9 8 1 年被省政府列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0 0 1 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塔西有建於唐宋年間的文昌閣、會心書院、崇正祠等。登上塔斗山山頂極目遠眺,惠安的南莊、莆田的東沙、楓亭鎮區歷歷在目;海水、礁石、沙灘、紅日、漁舟盡收眼底;楓慈谿和滄溪會流,似白帶環腰。塔斗山北背梅嶺,西犄大帽,南望天馬,東臨大海,似鶴立雞群。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楓亭抗擊倭寇,曾登目斗山攬勝,縱觀滄海,揮筆賦詩。南宋理學家朱熹在隱晦合講學,並手書“敬義堂”匾額。明朝三保太監下西洋曾兩次在太平港避風。宋端明殿學士蔡襄、宰相蔡京,元狀元林享,明市政司右參議陳遷都曾在此就讀,並留詩題字。

塔斗山半山腰有一座建於盛唐的佛寺,初名東禪院,旋改東林寺,清鹹豐改名會元寺。後屢經興廢,1 9 8 3 年由僑僧捐資7 0 0 多萬元重新擴建。現以山門、天王寶殿、觀音殿為中軸線,鐘鼓樓和兩廊配套,高低相間,錯落有序,渾然一體。會元寺為福建名剎之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塔斗山,作為楓亭的一大勝景和標誌之一,已被鎮黨委、政府列入重點開發項目之一,擬建成集旅遊、觀光、娛樂、休閒為一體的旅遊景區。

景點

1、塔斗山風景區:塔斗山風景區以塔斗山、蔡襄陵園、蔡京墓為主體,連線全鎮30多處景點。

2、天中萬壽塔:始建於五代,宋嘉佑四年及明、清年間重修。塔高五層,四方實心,塔形為西班牙阿育王皇冠,浮雕流暢細膩,形象逼真,刻工古樸。1985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3、楓亭元宵游燈習俗:楓亭元宵游燈始於宋代,每年自農曆正月十三至十七日,由集鎮區4個社區和1個自然村依次舉行,參加游燈人員達4000多人,觀眾4—5萬多人。2005年批准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4、蔡襄陵園:由蔡襄墓、石儀門、端明樓、四垂亭、石望柱、石雕群和碑林石刻組成。碑林以楷、行、草、隸雕刻蔡襄手跡詩文及古今名人頌文,全長134米,計12600字,是全省規模最大的碑林。陵園匯集古今文化,美術工藝之精華,建築造形巧奪天工。

5、會元寺:會元寺創建於唐永微年間,1983年重修擴建,現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觀閣、鐘鼓樓和僧舍等,占地3萬平方米,寺內珍藏一尊元代尼泊爾僧人贈送漢白玉雕像釋迦牟尼涅槃佛像,後院有一株數百年古松。

6、會心書院—文昌閣:始建於宋代,1997年重建。宋代理學家朱熹曾在此設壇招生講學。

7、集英亭.

8、麟山宮:也稱保和堂。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宮門外有1對精雕套刻的青石龍柱和石獅,壁上尚存清代著名國畫家林肇祺的龍、虎、猴、鹿、鷹、鶴等19幅壁畫和四大金剛畫幅。1993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宮系滄溪、下安等36個自然村舉行元宵游燈、出遊、祭祀的聚集地。

9、宋代三株古荔枝:1980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0、宋宰相蔡京墓

11、朝天寺:始建於宋代,寺旁立有驍騎將軍福建水師軍務提督馬仰齊神道碑。199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2、新興宮:始建於元代,以宮殿式結構建造,宮內保存元代天上聖母、張公君雕像及諸多文物,該宮為朱塞村民舉行元宵游燈,出遊活動的聚集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3、蘭友祠:蘭友祠系明代御史林蘭友紀念祠,祠堂外立有神道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4、東宅廟:始建於宋代,清朝乾隆甲寅年重修擴建,以青石支柱為空架結構建造,廟內保存清代石碑、石刻和樟木神像,門前立著一對工藝造型獨特的石鼓。該廟系慈孝里53個自然村祀神、游燈、出遊的聚集地。

15、天中玉皇殿

16、海濱觀日出

17、海安古民居

18.楓亭古街

19.滄溪古橋

楓亭塔頂山 楓亭塔頂山

20.楓慈谿風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