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眉[心理學家]

心理衛生學 年4 年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眉,女,1955年出生,祖籍四川自貢。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現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心理學教授,並出任北京大學暑期學校的客座教授。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會首批註冊心理督導師。楊眉教授是中國最早認識到心理教育和心理學科普重要性並努力付諸實際的人之一,也是中國最早加入志願者行列的人之一。

從1984到2011,28年間,楊眉教授為西方心理學的本土化、為心理諮詢與心理教育的結合、個體的潛能的開發與幸福感提升作了大量寶貴的探索,其中很多工作是具有開創性的。她對心理學和一線教學始終飽含熱情,對學生和諮詢者的自救和康復能力人類的潛能和內在神性充滿信念,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和諮詢實踐中堅持和發展自己的理念,對學生、教師和社會各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她“非常熱愛教育和心理諮詢事業,非常享受教育和諮詢過程”,多年堅持工作在諮詢與教學的一線、多年堅持志願服務、多年心繫社會而不輟筆耕,是一位德藝雙馨的心理學名家、名師。

研究領域

心理教育、心理諮詢與治療。

主要經歷

1993.2—1995.2,北京大學心理系,修畢心理學研究生課程;

1995.12—1996.3,北京醫科大學,實習精神症狀學;

1992,杭州,中德心理治療班(家庭治療組),7天;

1995,北京醫科大學主辦、夏威夷大學曾文星教授主講的培訓,5天;

2002—2005,北大與德國等專家主辦的“EMDR創傷治療連續培訓項目”,02-04年:北京,7天/年,05年:比利時布魯塞爾,5天;

2005.4—2006.8,北京,“互動作用分析學(TA)系統培訓班”

主要社會實踐

1984,開始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與治療,是中國高校中最早實踐集體心理諮詢與治療的教師之一;

1995,發表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有關青春期集體心理諮詢的著作;

2005.10,獲創傷治療督導國際證書;

2007,成為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會首批註冊心理督導師之一。

教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健康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衛生學電影文本成長心理學互動作用分析學(TA)

研究生課程: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踐集體心理諮詢入門

學術兼職

為中國心理學會和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組織的培訓課程擔任授課教師,其中包括:

2009第十期全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

2010“第五期全國學校心理健康課研修班”;

2011第六期全國學校心理健康課教學示範高級研修班。

主要研究成果

楊眉教授是在中國經貿院校中最早為學生提供自我心理保健和心理衛生教育與諮詢的教師之一,也是最先提出“大學生不是心理疾病的高危患者”、並在大學生中提倡“心理健康是一個人可以依賴的最重要的內在資源”的理念的教師之一。她自1985年開始為經貿學生講授人格心理學課程以來,經過大量的試錯排錯和學習研究,最終確立了心理教育的主題並提煉出一個效果顯著的教學模型,即:健康人格模型介紹+核心人格特質訓練+調動學生的自我教育與體驗。

承擔課題

1996—1998,主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九五”規劃項目之一:“從人格教育入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證研究”;

2000,主持北京市教委課題:“大學生心理衛生教育的實證研究”;

2003,主持北京市教委“教改立項”課題;

2007,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級科研項目;

2008,“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高校思政、黨建、穩定、網路)委託研究項目”;2009,“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社科研究計畫重點項目”。

社會公益與志願服務

1992—2006年初,紅楓婦女熱線諮詢員,並於1998年後擔任督導,負責諮詢員的培訓工作;

2003年,“非典”志願者;

2007年至今,“北京市西城區圖書館外來務工青年健康培訓項目”志願者,主要負責有關城市生活適應的集體心理諮詢和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汶川地震後,作為專家參與了教育部在四川組織的對地震災區中國小心理康復骨幹教師的國家級培訓。

榮譽與嘉獎

2003,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個人;

2004,北京市德育先進工作者;

2007,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11,北京市高校優秀共產黨員。

2009-2011年度,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師德標兵”

學術與科普著作及文章

自1987年出版第一本有關個性心理學的著作以來,迄今已發表專著8本,150萬字;編輯著作3本,65萬字;研究文章16篇,科普文章66篇,並在英國和美國學術文獻上發表教學與科研文章3篇。

一、主要專著:

1.《再塑一個你——個性心理探幽》,山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1988年第二次印刷。

2.《激情》,海天出版社,1993年;

3.《青春期集體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理論和實踐——一種解決社交焦慮的模式》,文津出版社,1995年;

4.《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一種促進心理健康的模式》,(主寫,主編,課題組長)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1年第二次印刷;

5.《與焦慮同行——社交焦慮與考試焦慮的調節》,北京出版社,2001年,2002年第二次印刷;

6.《婦女熱線諮詢手冊》,主編,中國婦女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

7.《健康人格心理學——14種促進心理健康的模式》(教材),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75千字,2004年10月第一版;2010年3月第三次印刷;

8.《送你一座玫瑰園-----能有效提升生活質量的心理學術語》,中國城市出版社,211千字,2005年4月;2011年再版後更名為《心理學關鍵字影響你的一生》

9.《與未來中國的形象大使共同探討生活——心理學課堂討論實錄》,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52千字,2008年。

二、主編著作:

1.《婦女熱線諮詢手冊》,中國青年出版社第一版,1997第一版;中國婦女出版社,2003,第二版;

2.《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一種促進心理健康的模式》,中國青年出版社,第一版,1999;第二次印刷,2001;

三、主要科研文章:

1.大學生社交焦慮的集體心理治療,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7年,第4期;

2.Cognitive-behaviouralemotionalexpression:grouptrainingforadolescents’socialavoidance,ClinicalPsychologyForum,UK,No.115-May1998;

3.從人格教育入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證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第三期;

4.再析人格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2000年,第四期;

5.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問題,健康心理學雜誌,2001年,第6期;

6.用質的研究方法做有關‘幸福感’的研究,健康心理學雜誌,2002年,第5期;

7.大學生考試焦慮的認知—行為—情緒管理小組治療,健康心理學雜誌,2002年,第3期;

8.普及自我心理防禦機制說在促進學生心理衛生上的作用,國際中華神經精神科醫學雜誌,2003年,第6期;

9.論救星原型與心理治療師的衰竭間的關係——兼談樹立健康的助人觀,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4年,第2期;

10.結構式集體諮詢:社交技能訓練小組,國際中華神經精神醫學雜誌,2005年第2期。

11.災區教師的自我心理保健,四川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7-09,2008/31/p82。

12.“教養的本質是關懷”,新華文摘,2002年4月;

四、主要科普文章:

1.“大學生不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中國青年報,1999年5月24日;

2.“走出誤區,享受心理諮詢”,光明日報,2000年11月13日;

3.“讓我們回到幼稚園”,中國青年報,2001年4月5日

4.“從此以後學著不說理由”,中國青年報,2001年9月13日;

5.“教養的本質是關懷”,中國青年報,2002年3月7日;

6.“讓我們播種德行”,中國青年報,2002年6月13日;

7.“誠信:自信信人,自重重人”,中國青年報,2002年12月19日;

8.“慎獨:從自律走向自由”,中國青年報,2003年5月29日;

9.“自我接納一小步,走向自信一大步”,中國青年報,2003年12月25日;

10.“在承擔責任中實現個人的成長”,中國青年報,2004年5月20日;

11.“假如死亡明天來臨”,中國青年報,2004年10月26日;

12.“讓我們學習仰望星空”,《中國青年報》,2005年3月1日;

13.“上進:從規範、淨化語言開始”,中國青年報,2005年5月17日;

14.與教師朋友談心理健康系列文章連載,中國教師報,2006年1月4日,11日,18日;

15.“共情是一粒和諧的種子——核心人格特質訓練”,中國青年報,2006年1月29日

16.“在高校心理諮詢室回望高考制度”,中國青年報,2006年2月28日;

17.“論道德的心理保健功能--兼談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中國教師報,2007年3月28日;

18.天氣變暖和我有什麼關係?楊眉就環保問題答《心理月刊》記者問,2007年7月;

19.為什麼而活?自殺預防:事關生死的心理救助,中國青年報,2007年9月23日

20.請理解、尊重並保護我們看到的災區人的“麻木”,中國青年報,2008年5月19日;

21.如何有效提升人際溝通能力,中國青年報,2008月11月14日。

五、心理學科普部落格

楊眉心理學科普的部落格http://blog.sina.com.cn/yangmeixinlixu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