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柏嶺

楊柏嶺,男,1968年出生,漢族,安徽定遠人,博士,教授,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安徽省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中國詞學研究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美學、中國傳統文化及文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代詞史、唐宋詞藝術及審美批評、近現代學人美學思想等。現任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基本信息

工作簡介

1987年自安徽鳳陽師範學校被保送到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讀書,1991年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991年被保送到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讀書,導師為祖保泉先生,1994年畢業,獲碩士學位。1994年碩士畢業留校任教,1995年晉升講師。1999年考取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從鄧喬彬先生攻讀古典文學專業的博士學位,2002年畢業,獲得博士學位。2000年晉升為副教授。2002年博士畢業回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工作。2005年晉升為教授。2005年至2007年在暨南大學中文系博士後流動站工作,聯繫導師為鄧喬彬先生。出站後,回安徽師大文學院工作。

教學情況

自1994年工作始,曾講授過“寫作學”、“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美學原理”、“中國古代文論”、“中國文化概論”、“藝術與人生專題研究”、“唐宋詞審美文化闡釋”及“中國古典哲學名著導讀”等課程。另,教學立項及獲獎情況如下:

1.曾主持校教學研究項目“傳統與現代: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教學改革研究”,編號為“XJJY200505”。

2.2005年“唐宋詞審美文化闡釋”,獲得校教材出版基金資助。

3.2005年專著《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獲校首屆優秀教材獎。

4.2006年在校教學評獎中,獲“優秀教學一等獎”。

5.2007年獲得學校“三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科研項目

1.中國詞學審美理論批評,安徽省教育廳人文項目(97JW018)。

2.梁啓超藝術思想研究,安師大青年基金項目(99xq101)。

3、中國近代詞學的構建,安徽省教育廳人文項目(2000jw078)及華東師大博士科研基金項目。

4.晚清民初詞學思想研究,安師大博士科研啟動基金及校教材出版基金(2004CB05)。

5.中國古典詩學範疇研究,安徽省教育廳人文項目(2003JW060)。

6.清代詞學範疇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一等資助(20060390205)。

7.近代詞史,教育部省屬基地重大項目(06jjd75011-44014)。

8.龔自珍詞箋說,全國高校古委會古籍整理項目。

科研成果

著作方面

1.《近代上海詞學系年初編》(專著,25萬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專著,29萬字,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2006年再版,獲安徽省圖書三等獎)。

3.《唐宋詞審美文化闡釋》(專著,48萬字,黃山書社2007年版)。

4.《梁啓超傳》(李平、楊柏嶺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教材方面

參編的有

1.《中國古代文學導讀》(鄧喬彬主編,奧林匹克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國文化概論》(李平主編,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2002修訂版)

3.《中國古代文論名篇講讀》(朱志榮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等。

創作及論文方面,在大學及研究生學習期間,發表散文詩、散文、詞作、隨筆等文學作品約20篇,自1990年(大學三年級)發表學術論文至今,共發表詞學、美學、詩學、寫作學等領域論文50餘篇,主要(按發表時間排列)有:

1.夢窗詞的藝術個性試探,《安徽師大學報》1994年第1期。

2.論老莊哲學的逆向思維與道教內丹逆煉學說的關係(李平、楊柏嶺),《東方文化》(香港)1995年第2期。

3.推尊詞體:況周頤詞論的主導思想,《晉陽學刊》1996年第5期。

4.王國維入出說的寫作學意義,《寫作》1996年第12期。

5.也論況周頤的“重拙大”,《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

6.梁啓超藝術精神的詩性意義,《廊坊師專學報》1999年第3期。

7.論詞的閒適境界,《學術界》1999年第4期。

8.詞的雅化與尊詞觀念的演變,《安徽師大學報》1999年第4期。

9.況周頤、王國維詞學思想比較研究(上),《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10.“背影”之後說“淚水”,《寫作》2001年第5期。

11.況周頤、王國維詞學思想比較研究(下),《重慶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12.訴說與對話:《離騷》藝術構思的獨特性,《淮北煤師院學報》2001第2期。

13.陳廷焯詞學思想的合理性與偏頗性,《安徽師大學報》2001年第4期。

14.況周頤詞學思想的傳統藝術精神解讀,《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8),原載《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15.梁啓超學術價值觀中的“善疑”思想,《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第2期。

16.近代詞家對詞體地位及體性的思考,《古代文藝理論研究》第二十輯(2003)。

17.傳統詞體觀的終結——梁啟超詞學思想評議,《詞學》14期(2003)。

18.中國古典繪畫思想的精神追求,《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19.江順詒詞學理論評說,《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20.正變說與晚清詞家的詞學史觀,《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12),原載《淮北煤師院學報》2003年第4期。

21.晚清詞家詞品觀念評說,《文學前沿》第7期(2003年)。

22.也論梁啓超的詞學思想,《學術界》2004年第1期。

23.論晚清民初詞家的詞人意識,《東方叢刊》2004年第2期。

24.晚清詞家詞心觀念評說,《文藝理論研究》2004年第3期。

25.鄉邦之戀與晚清民初詞學區域觀念,《江海學刊》2004年第4期。

26.比興與晚清詞學思想的建構,《延邊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27.感、雅、遠:晚清詞家詞趣結構論,《中文自學指導》2004年第4期。

28.晚清詞家對艷詞體性的文化詮釋,《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29.晚清詞家詞境觀念評說,《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

30.近代上海詞人及詞籍考略,《文獻》2004年第4期。

31.憂生念亂的虛渾——譚獻“折中柔厚”詞說評介,《中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4期。

32.晚清詞家對詞之筆法的藝術體認,《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33.詞史觀念與晚清詞家詞學思想的時代共感,《文化中國》(加拿大)總第43期(2004)。

34.渾化理念的門徑追尋——周濟的宋四家門徑論,《文學前沿》第10期(2005)。

35.鼓盪個性的渾涵:蔣敦復“有厚入無間”辨,《嘉興學院學報》2005(2)。

36.梁啓超的稼軒詞研究,《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37.況周頤的金元詞研究,《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第2期。

38.為何寫作:論龔自珍的心力美學,《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三輯。

39.劉熙載“厚而清”藝術理念的評介,《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40.晚清詞家對詞體音樂性的闡釋,《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41.龔自珍筆下的女性世界,《學術界》2006年第3期。

42.近代閩地詞學的論爭及其意義,《閩江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43.由柳永詞看王喆等道士詞的傳播行為,《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第4期。

44.話題選擇與闡釋思路——鄧喬彬教授詞學訪談錄,《南陽師範學院》2007年第1期。

45.龔自珍的士心定位及其意義,《中國文學研究》2007年第2期。

46.舂音詞社考略,《詞學》第十八期(200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