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遺傳因素
在臨床上,已經查明遺傳因素同精神障礙的發病有直接關係。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礙、人格障礙、精神發育遲滯等。雖然在調查中可以認定抗訴疾患在遺傳方面有明顯的趨向性,但在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方面的研究至今沒有一個結論性的結果。因為遺傳性是“先天既得性”與“後天獲得性”兩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所以說遺傳性的顯現,是同患者病前和發病時的社會環境對患者的影響有直接的關係。
素質因素
素質里包含有心理素質和軀體素質兩個方面。所謂心理素質就是指人的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穩定性。臨床上表現為不同人對不同事物的反應強度、速度、覺醒度和情緒指數。軀體素質是指個體反應潛力和決定個體精神活動方式的生物學基礎。
性別因素
女性由於性腺的內分泌和某些生理過程等特點會引起情緒不穩、衝動、焦慮等臨床表現。這與中樞神經抑制催乳素的分泌有關。因為女性如出現月經過少或泌乳等現象時,就會反饋到中樞神經而促使體內催乳素升高,這樣就會常常伴有焦慮、抑鬱、精力減退和對應激的耐受力下降等症狀發生。男性多受酒精和菸草的影響,體內血睪丸酮水平的降低會誘發男性的抑鬱症的發生。
生物因素
身體其他部位的病變也可累及到中樞神經系統而引發精神障礙。如腦部的感染、腫瘤、外傷、出血、中毒、變性、營養代謝和精神活性物質等器質性病變,均可直接或間接地損害人腦的正常功能和結構。
年齡因素
童幼年時期,由於兒童身體和精神的發育並未成熟,所以缺乏自我控制情感和行為的能力,同時因為其保持著幼稚的情感、行為和原始反射,所以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再加上現在社會各方面對孩子的壓力增大,所以孩子們會因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情感和行為方面的障礙。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由於內分泌系統特別是性腺不斷的發育成熟,會出現植物神經系統的不穩定性,表現有異常的情緒波動,對外界應激因素的影響極為敏感。在生活中常常會出現如強迫症、癔症、心境障礙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社會因素
各種引起神經系統功能過度緊張的社會心理因素,都會成為該病的促發因素。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工業化,人口城市化,居住稠密,交通擁擠,競爭激烈,失業、下崗,個人收入的懸殊,社會存在著某些不良現象等都會使人們的精神緊張。長期的精神心理創傷,如家庭糾紛、婚姻不幸、失戀、鄰里關係緊張,工作壓力大,同事及上下級關係的不協調,也會使人們的精神過於緊張、心理負荷過重而出現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失調。
臨床表現
自主神經系統支配內臟器官(消化道、心血管、呼吸道及膀胱等)及內分泌腺、汗腺的活動和分泌,並參與調節葡萄糖、脂肪、水和電解質代謝,以及體溫、睡眠和血壓等。當交感神經功能降低或副交感神經功能亢進時,表現為瞳孔縮小、唾液分泌增加、心率減慢、血管擴張、血壓降低、胃腸蠕動和消化腺分泌增加、肝糖原儲存增加以增加吸收功能、膀胱與直腸收縮促進廢物的排除。當副交感神經功能降低或交感神經功能亢進時,則表現為瞳孔擴大、眼裂增寬、眼球突出、心率增快、內臟和皮膚血管功能收縮、血壓升高、呼吸加快、支氣管擴張、胃腸道蠕動分泌功能受抑制、血糖升高及周圍血容量增加等。
因此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時,其臨床表現可涉及全身多個系統,如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代謝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患者自覺症狀繁多。如出現胸悶、憋氣、心慌、瀕死感等心臟神經症;胃痛、胃脹、嘔吐、腹瀉等胃腸神經症;有的患者表現為頭痛頭暈、視物模糊、失眠、健忘、皮膚發麻、皮膚發癢,周身發緊僵硬不適,四肢麻木,手腳心發熱,周身皮膚發熱,但量體溫正常,全身陣熱陣汗,或全身有遊走性疼痛,遊走性異常感覺,女子月經不調、痛經,男子遺精、陽痿等。常伴隨焦慮、緊張、抑鬱等情緒變化,一般按冠心病、胃炎等器質性疾病治療常無效。
檢查
1.臥立位試驗
平臥位計數1分鐘血壓和脈搏,然後起立後再測量血壓和脈搏。由臥位到立位血壓下降10mmHg以上或脈搏增加超過10~12次為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由臥位到立位若減少超過10~12次為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
2.皮膚劃紋試驗
皮膚血管舒縮反應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支配,皮膚受刺激時,交感神經使血管收縮,皮膚變白;副交感神經使血管擴張,皮膚變紅。皮膚劃紋征在正常人也可出現,只有持續時間過長或無論輕重劃法都出現一種皮膚反應時,才有臨床參考意義。白色劃紋征為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引起血管收縮所致。紅色劃紋征可能為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引起血管擴張所致。
診斷
當患者症狀繁多,主要不適超過6個以上,且涉及心血管、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多系統,並難以用單一器官疾病來解釋時,就應考慮自主神經系統紊亂或失調。診斷時一般首先需排除器質性病變。還需與廣泛性焦慮、疑病性神經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相鑑別。
治療
1.一般治療
去除誘發因素,如精神刺激、緊張、過勞、濃茶、咖啡等。改善環境,減少刺激;平時要培養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平衡營養膳食;儘量多進行一些戶外活動,多參加體育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生活要有規律。
2.心理疏導
自我調整心態、放鬆精神。要保持良好情緒,良好的情緒有利於神經系統與各器官、系統的協調統一,使機體的生理代謝處於最佳狀態。症狀嚴重時,可進行專業心理干預治療,提高自己的心理應對能力。
3.藥物治療
(1)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藥物常用的有谷維素、維生素B1等。
(2)對症治療藥物心慌可用小劑量心得安;胃腸功能紊亂可用多酶片或胃蛋白酶;失眠者可睡前服用地西泮;伴有焦慮、抑鬱症狀者,可用抗焦慮抑鬱藥物等對症治療。
4.病因治療
若為帕金森病、更年期綜合徵、內分泌疾病如甲亢或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應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去除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