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保衛戰

梧桐保衛戰

梧桐保衛戰是指南京市民為了保護法國梧桐樹不因修建捷運而從城市中移植出去,而自發在微博上和行動中進行的抗議活動。該活動被南京市政府認可,表示將竭力保護沿途法國梧桐。

背景

回到銳詞報回到銳詞報

法國梧桐南京的標誌,南京人以及喜歡南京的人大多都愛法國梧桐。

2006年,為建捷運二號線,南京就遷走了近200棵,當時政府承諾遷移後的成活率為80%,但恰恰是死亡率80%。

2011年,為興建三號線捷運,南京市政府原本計畫要遷走600多棵大樹,其中法國梧桐就有200棵。其中部分法國梧桐的樹齡達到了60年。3月首周,南京市長江路沿途兩側的梧桐樹開始被鋸,原因是南京捷運三號線在建,工地圍擋範圍內的梧桐樹均將被移走。3月4日,臨近南京總統府遺址的長江路和太平北路路口的兩株粗大梧桐樹的樹枝已被全部剪光。太平北路在中山東路跟長江路交接的一段,路西側的樹則需全部移走。據南京網民稱:太平北路的梧桐樹已基本被“剷平”。
南京梧桐樹遭砍伐、移植後,南京市民紛紛在網上控訴捷運修建對綠化的破壞。

保衛梧桐

微博

市民系綠絲帶護樹市民系綠絲帶護樹

與2006年相比,南京市民多了最重要的武器:微博。“關注南京梧桐樹”一直是新浪微博話題榜的最熱門話題之一,每天有四五十萬條相關信息,而轉發、評論更是不計其數。微博發揮了它的巨大能量,通過大量轉發,整個梧桐保衛戰已經不只是南京市民的事情,全國網民都加入進來了,大量名人、名流尤其是具有號召力的知名媒體人、知識分子和意見領袖紛紛就此發表意見。此事甚至驚動到海峽對岸,國民黨“立委”邱毅發表微博稱:“去過幾次南京,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夫子廟、秦淮河或總統府,而是一路茂密的法國梧桐,不但已是南京的標誌,更表征著對孫中山先生的懷念。在兩岸都在慶祝‘辛亥百年’之際,南京市府為建捷運而砍掉或移植具歷史意義的梧桐,我身為國民黨中常委,須表達最深沉抗議,國民黨高層豈能緘默。”邱毅甚至表示,若不停止砍樹,他將在中常會中提出臨時動議,要求黨中央應儘速透過國共平台或海基、海協兩會協調此事,救梧桐。除此之外,微博也成為南京本土媒體的平台,金陵之聲將節目音頻放到微博上供網友收聽,南京電視台“直播南京”節目也在微博上發布關於梧桐的評論和圖片。

著名足球解說員、南京人黃健翔甚至在自己的微博說,試探性地詢問申請合法遊行示威,以“抗議砍梧桐樹”,24小時不到,此條微博被轉發7000次以上,網友評論近4000個。

南京市政府3月14日正面回應網民,表示將廣泛聽取民意,進一步最佳化捷運設計方案,竭力保護沿途法國梧桐;南京市捷運方面也表示,他們將高度重視捷運施工期間的樹木保護,並採取一切措施做好行道樹的保護和施工後的綠化恢復工作。

意義

捷運施工點附近的梧桐樹上張貼著市民的護樹宣傳單捷運施工點附近的梧桐樹上張貼著市民的護樹宣傳單

讓公共事件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傳播,並且通過大規模的公共討論獲得各方意見,這就是微博的力量。人們已經在各種重大新聞事件上見證了微博的強大———微博不僅自己成為新聞的生產者,即自身承擔媒體功能,而且能夠成為各種媒體的發布平台。要注意的是,微博本質上只能承擔媒體的功能,即匯聚民意並形成輿論場,但民意並不代表完全正確,因為微博中同樣存在“沉默的螺旋”導致的錯誤意見。南京梧桐保衛戰雖然是微博的勝利,但是微博的功能僅僅到此而已,它只是把民意匯集起來,把輿論壓力給了執政者。具體如何決策,南京的城市發展和梧桐的保護之間如何平衡取捨,最終還是要深思熟慮。

綠絲帶運動

一場“拯救南京梧桐樹築起綠色長城”活動正在展開,不少南京市民為樹木繫上了綠絲帶,表達自己的不捨和反對。

官員上微博爭辯

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王德生強調:不是砍伐,是移植!
對於南京市民及網民將梧桐樹移植誤認為是“砍伐”,一位南京城管局系統內的官員表示,南京政府方面對民眾的誤解與憤怒表示理解,但我們不認為這是南京市民與南京政府修建捷運之間的矛盾,民眾的情緒是一種對南京梧桐樹以及南京文化的關愛。
另外,南京政府官員也註冊了微博,試圖在網上明正視聽。
從微博上評論來看,至少目前,官方的解釋並沒有引起網民的重視與認同。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徐少林表示,本番梧桐移植,是因為捷運三號線和十號線的修建,他認為,惹惱南京市民的根本在於兩個捷運站口,一個在南京市圖書館前,一個在江南織造局(音)前。
有些網上梧桐被修剪的照片刺傷了南京市民,但事實上,這並不是砍伐,為了移植搬運,必須將樹的枝椏剪去。對於網上被熱議的一些關於梧桐樹枝椏突兀的照片,徐少林如是稱。

梧桐的移植

網民關心的較多的一個問題是,在捷運修建完成後,因修捷運而移植梧桐樹是否會回來,實際上,被移植的梧桐樹將移植到南京的郊區,但具體在何處,不知。被移走的梧桐樹具體生長環境如何,政府給予的養護費一年幾何,亦未知。

南京政府官員表示,南京老城區,其實梧桐樹的生長環境未必多好,地下網管線很多,地面又是密封的水泥地,並不是利於梧桐樹生長的最佳環境。從科學的角度說,行道樹選取樹齡10年—15年的最為宜。

可以預見的是,即使捷運修建完成,即使政府重新種上新的梧桐樹或其他樹種,但南京市民所熟悉的那種交錯著、可遮蓋全部行道的綠,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再也看不到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