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梧桐讓路事件

簡介

2011年3月,南京捷運建設砍遷梧桐一事引起了南京市民的集體憂思,包括黃健翔、孟非在內的南京市民或曾在南京生活過的外地名人,或利用微博號召,或為梧桐樹綁上綠絲帶,發起了一場聲勢頗為浩大的“拯救南京梧桐樹”運動,媒體新聞又將此事擴大化至全國性關注。針對此事,南京市政府進行了積極的民意溝通,3月17日,南京市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古樹名木及行道大樹保護的意見》,承諾市政建設“原則上工程讓樹,不得砍樹”,網民對此處理結果普遍表示滿意。
2月末網民在社區發帖引發的“保衛梧桐樹”事件由於微博名人的介入而使得話題變得“炙手可熱”,其中除微博名人“黃健翔”“孟非”外,還有台灣立委、國民黨中常委邱毅,也表達關注並參與協調。在輿情高漲期間,南京市民眾走上街頭,為樹木繫上了綠絲帶表達了市民對梧桐樹的不捨。針對此輿情,南京市政府審時度勢由先提出“少砍”到最後由南京市副市長陸冰親自承諾不再砍伐梧桐樹,並對台灣立委、國民黨中常委邱毅在微博上的意見進行了反饋,用實際行動表現了政府對網路輿情的重視。南京市政府的表態和舉動得到了市民和媒體的充分肯定。在此階段,南京市政府行政效率之高效、對傳媒反映之慎重塑造了政府的媒體新形象。
梧桐樹在被停止砍伐之後,針對輿情事件南京市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古樹名木及行道大樹保護的意見》從政策層面上肯定了此次輿情事件的成果、安撫了民心、順應了民意。

評論

相對於2006年南京為修建“二號線”而大舉砍伐梧桐市民無法大規模表達民意不同,在此次事件的初期,網民便動用了網際網路最熱門的網路套用:微博。讓公共事件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傳播,並且通過大規模的公共討論獲得各方意見,這就是微博的力量。微博不僅自己成為新聞的生產者,即自身承擔媒體功能,而且能夠成為各種媒體的發布平台。但是要注意的是,微博本質上只能承擔媒體的功能,即匯聚民意並形成輿論場,但民意並不代表完全正確,因為微博中同樣存在“沉默的螺鏇”導致的錯誤意見。而此次南京梧桐保衛戰雖然是微博的勝利,但是微博的功能僅僅到此而已,它只是把民意匯集起來,把輿論壓力給了執政者。所以在此次事件之中政府對輿情的尊重和民主處理程式是危機處理的亮點,是政府危機應對的政策範本。
也正是政府對網路輿情的關注和對民意的尊重,才導致南京市政府在3月14日至3月18日多次鄭重回應網路中反映比較多的問題。從一開始的“移栽”到“少砍”再到“不砍”均是政府善對民意的體現。而南京市政府針對此次危機事件所體現出來的民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將會更深層次的影響到以後的行政決策過程,體現了官民互動價值。此次“梧桐讓路”事件中所建立起來的城市“民主決策程式”也會成為其他城市借鑑的範本。用網路手段擴大政府聲音、推動輿情發展方面稍顯不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