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茨監獄

梅茨監獄位於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西部,建於北愛爾蘭政治暴力活動爆發的1971年,專門關押政治犯和準軍事組織的犯人。

監獄改工廠

梅茨監獄梅茨監獄

隨著犯人的陸續釋放,以關押曾在北愛境內製造恐怖活動的愛爾蘭共和軍以及新教派準軍事人員而著稱的梅茨監獄,前天又釋放了86名犯人。這樣,這所舉世聞名的監獄現在只剩下了16名犯人。北愛爾蘭經濟部長前天說,剩下的犯人也將於被陸續釋放,梅茨監獄將完全關閉,他現在正在考慮將梅茨監獄改建為一個工廠
這位部長說,梅茨監獄是“噩夢和慘劇的象徵”,而他想把“劍鑄造成犁”,為此,他想把這個監獄改造成工廠,為人們造點福利。不過,他不想把梅茨監獄建成一個旅遊點。因為他不想讓人們記住那段令人心碎的往事。

過去,梅茨監獄裡關押了許多令人膽寒的兇犯,其中包括不久前才釋放的著名的“葬禮殺手”。這些兇犯在梅茨監獄裡還不斷製造越獄事件,自從梅茨監獄建立以來,總共有20多名獄卒被殺害。
根據北愛各方達成的和平框架協定,梅茨監獄於前不久開始陸續釋放在該監獄裡關押的犯人。

絕食事件

梅茨監獄梅茨監獄

1981年,梅茨監獄裡的愛爾蘭共和軍囚犯們進行絕食抗議的時候,斯蒂夫.麥克奎恩(Steve McQueen)才11歲。每天晚上,他坐在倫敦北部少數族裔聚居區伊令社區的家裡,看報導囚犯絕食的電視新聞。每天,他都能看到博比。桑斯(Bobby Sands)。桑斯是絕食抗議運動的領導者,是絕食的第一個犧牲者。1981年5月5日,桑斯餓了66天后去世;之前數周,由於嚴重的經濟衰退和高發的失業率英國國內爆發了布里克斯頓騷亂(Brixton Riot);幾天后托特納姆熱刺俱樂部拿了足總杯冠軍。這三件毫無關聯的事件定格在麥克奎恩的記憶里,成為了1981年的象徵。"我把這三件事當做我成大成人的標誌,它們強烈震撼我的精神世界。"
據BBC的介紹,它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裝著歐洲“最危險的殺人犯,爆炸犯“——北愛爾蘭共和軍囚犯。它更為人知的名字是”H監區“,已於2000年關閉,儘管英國政府至今不願正面提及這座監獄,但它是北愛爾蘭問題無法迴避的一部分。在《飢餓》上映之前,關於”H監區“的資料很少,只有當年從監獄偷偷傳遞出去的幾張照片,照片上囚犯正在監室牆壁上塗抹糞便,還一段90秒長的錄像,幾十年來一直被政府禁播。
塗抹糞便是囚犯們在實施“穢物示威”,他們還拒穿囚服,赤裸身子只披塊毯子做“毯子抗議”,抗議始於1976年9月14日,這一年英國政府決定逐步廢除《特殊身份法案》。該法案規定,按照《日內瓦公約》 ,政治犯享有某些權利,比如可以不穿囚服,接見親屬的次數多過普通罪犯,可以接受親屬送來的食物,不必參加監獄勞動,可以和同案犯關押在一間囚室。在新政策下,愛爾蘭共和軍囚犯將被取消政治犯待遇,被定為實施恐怖活動的刑事犯。
據當年的看守說,第一個被判為恐怖分子的宣稱:“要讓我穿囚服,除非你把它釘在我的背上。”監獄方只好給了他一床毯子蔽體。其他囚犯步其後塵,到1978年,“毯子抗議”升級為“穢物示威”,囚犯們拒用抽水馬桶,拒不洗漱,把尿倒在走廊上,隨地大便。作為懲罰,他們遭到獄卒的虐待,一連好幾天只能和一床毯子,一張床墊,一本《聖經》同處一間狹小的水泥牢房裡。當年,愛爾蘭羅馬天主教的大主教Cardial O’Fiaich去監獄探視後寫道:“我被監獄裡的非人處境驚呆了。這幾個監區關押了300多名犯人,別說人,動物都呆不下去。”他甚至無法說話,一開口就會嘔吐。《飢餓》中有個場景:兩個囚犯躺在污穢不堪的床墊上,從身旁腐爛的事物中拱出來,緩緩蠕動,屋角堆著大便。影片上映前,《衛報》記者曾採訪被釋放的囚犯,其中一位有4年時間沒穿過衣服只裹著毯子。他們說,多年後,做夢還會夢見監獄裡的一切,醒來汗濕衣衫。
監獄的黑暗狀況,當時的英國政府北愛爾蘭事物辦公室回應說,這一切由囚犯自己負責,柴契爾政府的推脫和狡辯,加據了英國政府和北愛爾蘭民族主義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監獄內,保黃派的獄卒對信仰愛爾蘭天主教的囚徒實施慘無人道的暴力,《飢餓》中反覆出現獄卒們腫脹的指關節特寫鏡頭,那時毆打犯人打腫的,靠不停地用自來水沖洗來緩解不適.監獄外,監獄官成為北愛爾蘭共和軍的仇殺對象,18個獄卒死於以牙還牙的報復。“毯子抗議”和“穢物示威”失敗後,被剝奪了一切的囚犯們只能用自己的身體當武器,絕食抗爭。第一次絕食自1980年10月27日開始,12月18日以失敗告終。11月,首相柴契爾夫人清楚地表明了英國政府的姿態,政府絕不向梅茨監獄的絕食者們妥協,絕不因為殺人犯或其他刑事犯絕食就給予他們政治犯的地位。“鐵娘子”沒想到自己也碰到了比她還強硬的對手。博比。桑斯在12月18日當天就對獄友表示,他將領導第二次絕食,有必要的話以身赴死。1981年3月1日,他開始採取行動,是絕食者中第一個餓死的。
死亡逼近的4個月,桑斯被選為英國下議院議員,死亡使他成為了英雄,在貝爾法斯特有10萬人參加了他葬禮。為了紀念他,巴黎和德黑蘭兩座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條街道,法國政府為此還抵制查爾斯王子的婚禮

拍成電影

斯蒂夫.麥克奎恩斯蒂夫.麥克奎恩

20多年後,麥克奎恩拍了他的電影出女作《飢餓》 (Hunger)。講述梅茨監獄的愛爾蘭共和軍囚犯抗議示威事件,男主角正是博比。桑斯。他從未懷疑過桑斯的藝術價值。電影去年底在英國上映,但在早前已經拿了坎城電影節的“金攝影機獎”;多倫多電影節“發現大獎”;之後又在英國獨立電影節上囊括3座獎盃。今年初導演麥克奎恩榮獲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的“最佳處女獎”。3月初,已經11年沒有流血衝突的北愛爾蘭又發生了殺英國士兵和槍擊警察的暴力事件,此時再看《飢餓》,發現它出現得那么適時。

導演麥克奎恩的《飢餓》也沒有在政治問題上糾纏。他不講述絕食鬥爭的全過程,甚至沒有交代任何前因後果。不到100分鐘的片子分三個段落,像記錄片一樣冷靜:第一段長60分鐘,表現囚犯們的“毯子抗議”和“穢物示威”;第二部分桑斯才出現鏡頭前,他和牧師的對話說自己要絕食;第三部分反映桑斯生命的六周,他死,片子結束。導演不願意把桑斯塑造成英雄,也沒有妖魔化監獄看守。他說,他想反映人性所能抵達的極限。他顯然是不相信政治的,片中牧師的原型丹尼斯。法爾(Denis Faul)的境遇令他覺醒。法爾很有俗世情懷,富於同情心,一開始深得囚犯們的尊重,後來,他勸說桑斯終止慢性自殺行為,並批評絕食抗議行動熟練操縱了絕食者,立刻遭到嚴厲批評,甚至被唾棄。
導演在拍《飢餓》之前,已是享有盛譽的影像藝術家,他擅長運用影像語言對觀看者製造強悍有力的生理震撼,《飢餓》一片也讓人產生被關在“H監區”的錯覺。電影的頭一時沒有一句對話,但從穿防化服,防毒面具和橡膠靴子,沉默著給監倉潑消毒水,看不見表情的獄卒身上,觀眾聞得見監獄裡的尿味,聽得見暴力發生前壓抑的沉默,感受到暴力帶給肉體的傷痛,神經和內臟都參與了這部電影的觀看。
《飢餓》獲得成功,桑斯的扮演者麥可.法斯賓德(Michael Fassbender)功不可沒。為拍這部影片,法斯賓得減掉了24公斤的體重,身高1。83米的他體重只有57公斤,為了減肥,他把自己關進了“心理監獄”。扮演桑斯時,法斯賓得30歲,而桑斯只活了27歲,是一個孩子的爸爸。當年的絕食示威行動於1981年10月3日結束,共死10人,最大29歲,絕食時間最長的73天。
“我不站在任何立場上。我只是對沒有被歷史記錄下來的細節感興趣。”——麥克奎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