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川在重山之北,地積陰冷,五穀不殖,郡縣難建,蓋自古極邊荒棄之壤也。氣候殊異,中夏降霜,一日之間,寒暑交至,特與上京、中都不同,尤非聖躬將攝之所。凡奉養之具無不遠勞飛挽,越山逾險,其費數倍。至於頓舍之處,軍騎闐塞,主客不分,馬牛風逸以難收,臧獲逋逃而莫得,奪攘蹂躪,未易禁止。公卿百官衛士,富者車帳僅容,貧者穴居露處,輿台皁隸,不免困踣,飢不得食,寒不得衣,一夫致疾,染及眾人,夭傷無辜,何異刃殺。此特細故耳,更有大於此者。
臣聞高城峻池,深居邃禁,帝王之籓籬也,壯士健馬,堅甲利兵,帝王之爪牙也。今行宮之所,非有高殿廣宇城池之固,是廢其籓籬也。持甲常坐之馬,日暴雨蝕,臣知其必羸瘠矣。禦侮待用之軍,穴居野處,冷啖寒眼,臣知其必疲瘵矣。衛宮周廬才容數人,一旦霖潦積旬,衣甲弓刀沾濕柔脆,豈堪為用,是失其爪牙也。秋杪將歸,人已疲矣,馬已弱矣,裹糧已空,褚衣已弊,猶且遠幸松林,以從畋獵,行於不測之地,往來之間,動逾旬月,轉輸移徙之勞,更倍於前矣。
以陛下神武善騎射,舉世莫及,若夫銜橛之變,猛摯之虞,姑置勿論。設於行獵之際,烈風暴至,麈埃漲天,宿霧四塞,跬步不辨,以致翠華有崤陵之避、襄城之迷,百官狼狽於道途,衛士參錯於隊伍,當此宸衷寧無戒悔。夫神龍不可以失所,人主不可以輕行,良謂此也。所次之宮,草略尤甚,殿宇周垣,唯用氈布。押宿之官、上番之士,終日驅馳,加之饑渴,已不勝倦。更使徹曙巡警,露坐不眠,精神有限,何以克堪。雖陛下悅以使人,勞而不怨,豈若不勞之為愈也。故君人者不可恃人無異謀,要在處己於無憂患之域也。
燕都地處雄要,北倚山險,南壓區夏,若坐堂隍,俯視庭宇,本地所生,人馬勇勁,亡遼雖小,止以得燕故能控制南北,坐致宋幣。燕蓋京都之選首也。況今又有宮闕井邑之繁麗,倉府武庫之充實,百官家屬皆處其內,非同曩日之陪京也。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關,東西千里,山峻相連,近在都畿,易於據守,皇天本以限中外,開大金萬世之基而設也。奈何無事之日,越居草萊,輕不貲之聖躬,愛沙磧之微涼,忽祖宗之大業,此臣所惜也。又行幸所過,山徑阻修,林谷晻靄,上有縣崖,下多深壑,垂堂之戒,不可不思。
臣聞漢、唐離宮,去長安才百許里,然武帝幸甘泉,遂中江充之奸,太宗居九成,幾致結社之變。太康畋於洛汭,后羿拒河而失邦;魏帝拜陵近郊,司馬懿竊權而篡國。隋煬、海陵,雖惡德貫盈,人誰敢議?止以離棄宮闕,遠事巡征,其禍遂速,皆可為殷鑑也。臣嘗論之:安民濟眾,唐、虞猶難之。而今日之民,賴陛下之英武,無兵革之憂,賴陛下之聖明,無官吏之虐,賴陛下之寬仁,無刑罰之枉,賴陛下之節儉,無賦斂之繁,可謂能安濟矣。而游畋納涼之樂,出於富貴之餘,靜而思動,非如衣食切身有不可去者,罷之至易耳。唐太宗將行關南,畏魏徵而停,漢文帝欲馳霸陵,袁盎諫而遽止。是陛下能行唐、虞之難行,而未能罷中主之易罷,臣所未諭也。
且燕京之涼,非濟南之比,陛下牧濟南日,每遇炎蒸,不離府署,今九重之內,台榭高明,宴安穆清,何暑得到。議者謂陛下北幸久矣,每歲隨駕大小,前歌后舞而歸,今茲再出,寧有遽不可乎。臣愚以為患生於不戒者多矣,西漢崇用外戚,而有王莽之禍,梁武好納叛降,而有侯景之變。今者累歲北幸,狃於無虞,往而不止,臣甚懼焉。夫事知其不可猶冒為之,則有後難必矣。
議者又謂往年遼國之君,春水秋山,冬夏捺缽,舊人猶喜談之,以為真得快樂之趣,陛下效之耳。臣愚以謂三代之政今有不可行者,況遼之過舉哉。且本朝與遼室異,遼之基業根本,在山北之臨潢,臣知其所游,不過臨潢之旁,亦無重山之隔,冬猶處於燕京。契丹之人,以逐水草牧畜為業,穹廬為居,遷徙無常,又壤地褊小,儀物殊簡,輜重不多,然隔三五歲方能一行,非歲歲皆如此也。我本朝皇業,根本在山南之燕,豈可舍燕而之山北乎?上京之人,棟宇是居,不便遷徙。方今幅員萬里,惟奉一君,承平日久,制度殊異,文物增廣,輜重浩穰,隨駕生聚,殆逾於百萬。如何歲歲而行,以一身之樂,歲使百萬之人困於役、傷於財、不得其所,陛下其忍之歟?臣又聞,陛下於合圍之際,麋鹿充牣圍中,大而壯者,才取數十以奉宗廟,余皆縱之,不欲多殺。是陛下恩及於禽獸,而未及於隨駕眾多之臣庶也。
議者謂,前世守文之主,生長深宮。畏見風日,彎弧上馬,皆所不能,志氣銷懦,筋力拘柔,臨難戰懼,束手就亡。陛下監其如此,不憚勤身,遠幸金蓮,至於松漠,名為坐夏打圍,實欲服勞講武。臣愚以為戰不可忘,畋獵不可廢,宴安鴆毒亦不可懷,然事貴適中,不可過當。今過防驕惰之患,先蹈萬有一危之途,何異無病而服藥也。況欲習武不必度關,涿、易、雄、保、順、薊之境地廣又平,且在邦域之中,獵田以時,誰曰不可?伏乞陛下發如綸之旨,回北轅之車,塞雞鳴之路,安處中都,不復北幸,則宗社無疆之休,天下莫大之願也。
方今海內安治,朝廷尊嚴,聖人作事,固臣下將順之時,而臣以螻蟻之命,進危切之言,仰犯雷霆之威,陷於吏議,小則名位削除,大則身首分磔,其為身計,豈不愚謬。惟陛下深思博慮,不以人廢言,以宗廟天下為心,俯垂聽納,則小臣素願遂獲,雖死猶生,他非所覬望也。
世宗納之,遂為罷行,仍諭輔臣曰:「梁襄諫朕毋幸金蓮川,朕以其言可取,故罷其行。然襄至謂隋煬帝以巡遊敗國,不亦過乎。如煬帝者蓋由失道虐民,自取滅亡。民心既叛,雖不巡幸,國將安保?為人上者,但能盡君道,則雖時或巡幸,庸何傷乎?治亂無常,顧所行何如耳。豈必深處九重便謂無虞,巡遊以時即兆禍亂者哉!」
襄由是以直聲聞。擢禮部主事、太子司經。選為監察御史,坐失察宗室弈事,罰俸一月。世宗責之曰:「監察,人君耳目,風聲彈事可也。至朕親發其事,何以監察為?」轉中都路都轉運戶籍判官,未幾,遷通遠軍節度副使,以喪去。服闋,授安國軍節度副使,同知定武軍節度事,避父諱改震武軍。太常卿張暐、曹州刺史段鐸薦襄學問該博,練習典故,可任禮官。轉同知順義軍節度使事、東勝州刺史。坐簸揚俸粟責倉典使償,為按察司所劾,以贖論。歷隩州刺史,累遷保大軍節度使,卒。
襄長於《春秋左氏傳》,至於地理、氏族,無不該貫。自蚤達至晚貴,膳服常淡薄,然議者譏其太儉雲。
相關詞條
-
襄陽城
國務院批覆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原襄樊市襄陽區更名為襄陽市襄州區,更名“襄陽”凸顯文化底蘊。襄陽城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漢水中游南岸。...
基本概況 歷史遺蹟 文化遺產 歷史名人 城池年表 -
劉襄[梁平王]
劉襄(?-前97年),漢朝宗室,西漢第七代梁王。前137年,其父劉買死後,劉襄襲位梁王,在位四十年。 前97年,劉襄去世,諡號平王,其子劉毋傷嗣位。
人物生平 史料記載 家族成員 -
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興化軍仙遊縣慈孝里赤嶺(今福建省仙遊縣)人 。北宋名臣,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 天聖八年(1...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個人作品 人物評價 逸聞趣事 -
襄州
西漢初置襄陽縣,在今襄陽古城西北築襄陽城,襄陽開始建城設治。約東漢桓帝時樊城建城,城址現已淹沒漢水中。東漢獻帝初平元年(190),荊州牧劉表將治所由武陵...
-
齊襄
齊襄,原名齊歡,1979年4月12日出生於吉林省,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2003年齊襄憑藉自己的電影處女作《美人草》提名第...
早年經歷 演藝經歷 個人生活 主要作品 社會活動 -
劉襄
劉襄(?—公元前179年),漢高祖劉邦長孫,齊悼惠王劉肥長子,西漢宗室、諸侯王。前189年,劉肥去世,劉襄即齊王位。前188年,漢惠帝劉盈駕崩,年僅24...
人物生平 歷史評價 史籍記載 家庭成員 -
王世襄
王世襄,字暢安,男,漢族,原籍福建福州,生於北京。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鑑賞家、收藏家、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享受國...
人物生平 人物軼事 個人生活 社交關係 治學精神 -
《送梁學士知襄州》
《送梁學士知襄州》是宋朝著名文學家梅堯臣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平襄樓
平襄樓位於蘆山縣蘆陽鎮南街漢姜侯祠內,始建於北宋,是為紀念三國時期蜀國鎮西大將軍平襄侯姜維而建造。現存有牌坊、姜公廟大殿、平襄樓。平襄樓是研究古建築、三...
簡介 結構 建造歷史 文物保護 雅安地震中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