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16年3月9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伯尼·桑德斯在密西根州舉行的初選中再次擊敗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這讓希拉蕊希望儘快在民主黨內勝出的希望破滅。雖然外界對行政經驗豐富的希拉蕊普遍看好,但若從戰績來看,希拉蕊目前僅在21個已經舉行初選的州中贏得12個。桑德斯的”頑強生命力”給希拉蕊造成了困擾,迫使希拉蕊不得不表態稱,沒想到桑德斯如此頑強,需要認真對待。美國總統初選中,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特朗普颳起的“特朗普旋風”成為美國內外輿論焦點。而在民主黨初選中,與希拉蕊·柯林頓對壘的伯尼·桑德斯颳起的“桑德斯旋風”同樣凌厲。
某種意義上,“桑德斯現象”與“特朗普現象”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共同暴露了當前美國社會的深度分裂和分化。
當特朗普在共和黨初選中已經掃平競爭對手、坐等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提名之際,民主黨主流屬意的總統競選人希拉蕊仍舊不得不一個州接一個州地拼初選,因為她的對手桑德斯發誓要戰鬥到“最後一票”。
5月17日,民主黨俄勒岡州和肯塔基州初選結果揭曉,桑德斯和希拉蕊各下一城。在西海岸的俄勒岡州,桑德斯以明顯優勢勝出。在肯塔基州,希拉蕊僅以幾千張選票的微弱優勢勝出。
民主黨初選至今,單從初選產生的“承諾代表”選票來看,桑德斯已獲1494票,相比希拉蕊的1768票,差距並不大。之前,桑德斯在印第安納州和西維吉尼亞州等地連戰連捷,勢頭不衰。
在美國各大電視台的總統初選節目中,桑德斯一頭凌亂的白髮,與特朗普奇異的金髮髮型同樣惹眼。在以美國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年選民眼中,74歲的桑德斯更是偶像級的政治明星。意識形態
特立獨行的民主社會主義者
桑德斯是當今美國政壇上少見的特立獨行者。他1941年出生於紐約市的布魯克林,畢業於芝加哥大學,20世紀60年代曾積極參加和組織民權運動,並多次被捕。70年代後,他在美國東北部小州佛蒙特投身於政壇,曾在長達36年的時間裡,以獨立人士身份先後當選市長、聯邦眾議員和參議員。由於他的立場更接近民主黨,他在國會裡往往追隨民主黨的投票立場。2015年4月30日,桑德斯宣布將角逐民主黨總統提名,但直到當年11月他才正式加入民主黨。
桑德斯的意識形態在美國也是非常獨特的。他一直以民主社會主義者自居,希望將美國建設成瑞典、芬蘭那樣的北歐福利國家,因此他可以被視為民主黨中的極左翼。雖然美國主流社會仍然厭惡社會主義,但桑德斯卻明確亮出其民主社會主義者的身份參加總統選舉。這在美國兩大黨總統競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桑德斯還自稱是猶太教徒,他也因此開創了兩大黨歷史上非基督徒首次贏得一州初選的記錄。
桑德斯的民主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鮮明地體現在他的政策選擇中。他是支持2011年“占領華爾街”運動的極少數政治家之一。在2016年的競選中,他聲稱其目的是要通過積聚草根力量,在美國掀起一場“政治革命”。桑德斯提出了一整套激進的政治綱領:希望建立一套覆蓋所有人的、由聯邦政府單獨支付的醫療保險體系,拆解華爾街的大銀行,加強對大企業和跨國公司的監管,對富人和企業大幅度增稅,取消公立大學的學費,將聯邦最低工資從當前的7.25美元/小時提高到15美元/小時,實施帶薪產假,縮短非法移民的歸化時間,對污染企業徵收碳稅,禁止採用壓裂法開採天然氣,反對自由貿易和TPP等區域貿易協定,反對美國發動海外軍事干預,等等。
桑德斯的觀念與當前民主黨以及美國主流社會的偏好大相逕庭。已有不少專家論證說,桑德斯所主張的全民醫保、大幅度增稅、公立大學免費等政策,在美國當前的政治經濟環境中幾乎是完全不可行的。雖然以希拉蕊和歐巴馬為代表的民主黨建制派都試圖加強對華爾街的管制,但他們與華爾街的關係都很密切,絕無可能拆解大銀行。民主黨建制派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支持自由貿易和海外軍事干預。民主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在民主黨精英中也遭到普遍排斥。桑德斯至今只得到8位民主黨聯邦眾議員和1位聯邦參議員的支持,僅相當於希拉蕊的零頭,就是一個例證。他甚至被許多民主黨精英貶斥為假民主黨人。
引領美國的左翼民粹主義運動
桑德斯雖然不受民主黨建制派的青睞,但他擁有大批堅定的草根支持者。這些人主要是年輕人,其次是中下層白人。根據蓋洛普對民主黨認同者的調查,低於30歲的人中有62%的人支持桑德斯,只有35%的人支持希拉蕊。同時,高達61%的白人支持桑德斯,不過只有36%的黑人和37%的拉美裔支持他。在當今美國,年輕人面臨的問題是沉重的學費、大學貸款和就業壓力,而中下層白人面臨的問題是就業機會的消失、經濟社會地位的下降以及嚴重的焦慮感。這些人的意識形態比民主黨整體更加自由化,也更加關注經濟不平等。桑德斯為他們提供了一整套左翼民粹主義的解決方案。
從這個意義上講,桑德斯引領著當今美國的左翼民粹主義運動。民粹主義在美國歷史上時常出現。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民粹主義,其核心特徵都是崇拜人民和反對精英。桑德斯號召人民行動起來進行反對權勢階層,特別是反對富人、大企業和腐敗的政治精英。2011年爆發的以“99%反對1%”為口號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可以說是桑德斯競選的一場預演。美國的左翼民粹主義往往帶有社會主義色彩,桑德斯的競選也不例外。
桑德斯試圖通過積聚草根力量來迫使民主黨繼續左轉,從而在美國實現民主社會主義的“政治革命”。他猛烈攻擊民主黨建制派,譴責他們被華爾街的金錢以及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所腐蝕。桑德斯的競選也主要依靠個人小額捐款,其總額不僅遠超過希拉蕊,而且打破了歐巴馬在2008年創造的紀錄。
桑德斯的左翼民粹主義與特朗普的右翼民粹主義雖然在意識形態上大相逕庭,但也表現出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兩人都是美國主流政治的局外人,都激烈攻擊兩黨建制派,都得到大批中下層白人的支持,都反對金錢政治和華爾街,都拒絕自由貿易和區域貿易協定,都反對美國的海外軍事干預,等等。左右翼民粹主義在此次選舉中出人意料的興起,表明美國遭遇到了嚴重的經濟社會危機。
原因
以桑德斯為代表的左翼民粹主義運動和以特朗普為代表的右翼民粹主義運動的出現,實際上根源於同樣的社會和政治因素。首先是美國存在的嚴重經濟不平等。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進入“新鍍金時代”,經濟不平等程度重攀歷史高峰。2014年美國基尼係數已經高達0.48,這不僅遠超過0.4的警戒線,而且在已開發國家中是最高的。收入和財富越來越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中,目前美國最富有的0.1%的家庭所占有的財富與中下層90%的家庭幾乎相等。經濟不平等增強了富人對政治的影響力,從而引致中下階層對特權階層的強烈不滿。在這次選舉中,桑德斯的矛頭主要是指向美國日益加劇的經濟不平等現象,希拉蕊將其描述為單一議題候選人。桑德斯認為貧富分化主要是經濟全球化、華爾街金融勢力及其所收買的腐敗的政治精英所造成的。美國的年輕人曾在2008年熱烈擁護歐巴馬,但歐巴馬並未兌現其在競選中所許諾的政治變革,相反卻越來越趨於妥協,在解決經濟不平等問題上採取的措施也非常有限。因此,在今年的選舉中,美國年輕人拋棄了歐巴馬所支持的希拉蕊,轉而支持立場更左的桑德斯。而美國中下層白人由於受到全球化、自由貿易和技術進步的威脅,經濟與社會地位不斷下降,自身規模也在逐年縮減,因此他們站出來支持桑德斯的全民福利、貿易保護主義等民粹主義主張。
最近40餘年裡美國的政治極化愈演愈烈,導致兩黨政治陷入嚴重的僵局。民眾對政府和政客的信任度已經降到二戰以來的最低點,對兩黨建制派的不滿與憤怒也不可抑制地爆發出來。這為民粹主義運動的興起提供了豐富的土壤。桑德斯正是藉此大膽突破了美國的政治傳統,直言不諱地宣傳民主社會主義的主張。
桑德斯的世界主義觀念也反映了不少美國人對美國特性的重新認知。在經歷十年反恐戰爭、美國實力與國際地位相對下降的情況下,許多美國人對戰爭和海外干預變得非常反感。他們不再堅持“美國例外論”的傳統觀念,反而希望美國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遵守國際規則,變得更像某些其他國家。
影響
桑德斯對美國主流政治的挑戰並非主要表現在選舉結果上。儘管他消耗了希拉蕊許多本可以用以對付共和黨的金錢和時間,但他對希拉蕊的挑戰仍然明顯小於2008年希拉蕊對歐巴馬的挑戰。在最終選舉中,桑德斯很可能會為希拉蕊站台,畢竟特朗普的當選更不能令他接受。
雖然桑德斯不可能在與希拉蕊的競爭中獲勝,但他已經顯著地影響了民主黨,也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自己的期望。桑德斯的直接影響是迫使希拉蕊和民主黨建制派接受其部分主張,特別是在TPP協定、管制華爾街、聯邦最低工資、貿易保護、環保政策等方面。在提名無望的情況下,桑德斯依然宣稱要將初選進行到底,其主要目的就是迫使7月份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進一步接受他的主張。
就長期影響而言,桑德斯以民主社會主義者的身份參加民主黨的初選,使得社會主義這個在美國敏感的詞很大程度上“脫敏”了。相對於主流社會,美國的年輕人對社會主義持更加積極的評價。隨著年輕人越來越涉足政治,桑德斯開創的新政治聯盟在未來還可能產生更大的影響。從這個角度講,民主黨可能會在這股力量的推動下繼續左轉。
另一個重要影響是,此次大選中的民粹主義運動使得經濟不平等、全球化等重大問題愈加突顯出來。桑德斯成功地將這些左翼議題帶入主流政治議程中,使它們成為今後不可迴避的長期問題。這些議題也將成為美國左翼政治運動在未來持續下去的重要推動力。
然而,桑德斯的“政治革命”仍面臨巨大的阻礙。民主黨的主流依然遵從美國的政治傳統,不接受桑德斯的過左立場,特別是少數族裔這個民主黨的核心選民群體對桑德斯的號召並沒有做出積極回應。桑德斯的主張看上去更有利於中下層民眾,但大量貧困選民要么不投票,要么投票支持希拉蕊,以致桑德斯將自己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歸因於窮人對選舉不熱心。美國的左翼運動要想動員起足夠大的政治變革力量,前途並不樂觀。而且,桑德斯的左翼民粹主義運動雖然提出了不少重大議題,卻沒能給出多少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也不能使美國廣大選民從中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