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中華國小

桂林市中華國小

桂林市中華國小,現有學生 1200 人, 24 個教學班,教職員工 84 名。目前,占地面積為 7750 平方米。 中華國小創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 年),由廣東旅桂同鄉會創辦,校址就設在會館,為當時桂林市比較有名的私立公益國小堂。1921年,孫中山為組織北伐途經桂林時,曾經到過廣東旅桂同鄉會(原校址)視察,並鼓勵廣東會館“不僅要辦國小堂,還需辦中學”,之後便有了逸仙中學。因此,三十年代以後,逸仙中學和公益國小都是由一個大校長擔任,後又過渡為由中學校長委任。這種管理制度一直延至 1956年,學校收歸國有,改名中華路國小止。最後一任私立校長目前尚健在,至 2005 年,學校已經進入第100個辦學年頭。

學校介紹

中華國小的建校史,在廣西可稱得上是首屈一指,在全國也不可多得。在其百年的辦學史中,這所學校以其良好的辦學行為和踏實的辦學效益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桂林市乃至廣西享有很高的聲譽。

70年代,學校被桂林市確定為重點國小。學校因進行筆珠結合課改而聞名全自治區,1974年曾接待過時任自治區主席的喬小光同志深入課堂聽課視察,喬主席高

桂林市中華國小 桂林市中華國小

度評價了張至明和何德志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好!值得推廣!”。當時《廣西日報》和《桂林日報》都作了頭條報導。

80年代,進行過“作文一條龍”的課題研究,並承擔了國家級子課題《獨生子女教育》的研究。

90年代,進行了國家級課題“目標教學”的系列研究。

2000年以來,先後開展了國家級的“小學生思維訓練”和自治區級的“創新教育”的課堂教學研究。

2004年,學校的自創課題《教師課堂教學智慧的提升》獲得自治區課題立項批准,目前正在實施研究中。

辦學成果

學生成果

在中華,校籃球隊和羽毛球隊是學校里最具活力的學生團隊,多次在桂林市中小學生比賽中榮獲團體一等獎;文藝之星群星璀璨,廖盈在第二屆國際才藝之星全國選拔賽中,獲獨舞金獎,黃麗柔在第十一屆“星海杯”全國少年兒童鋼琴比賽廣西賽區中,獲業餘組二等獎,王元星等同學在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比賽中,獲國家級一等獎;“小小數學家”人才輩出,在大型的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中,蘇韌賢等近百名同學獲得國家級獎;中華學子愛科學,黃文青等同學在桂林市青少年科技大賽中獲獎。

獲得榮譽

“科研立校”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長期的教育科研,培養和造就了一支比較成熟的教師隊伍。教師隊伍中先後產生過“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輔導員能手”、“自治區特級教師”、“自治區優秀教師”、“小中高教師”、“省科研優秀工作者”、“市學科帶頭人”、“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教師。

學校獲得的系列榮譽,僅有關科研的獎項就有國省兩級(目標教學)實驗先進校、全國首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校、省級創新教育課題實驗校、省級創新教育課題先進校、桂林市文明單位、市級科研先進校等。

中華國小在桂林市國小界起著很重要的帶頭作用: 桂林市科研示範校、桂林市雙語實驗校、自治區級課題實驗校、自治區社區家長學校示範校、全國親職教育廣西基地學校。其厚實的教育師資力量,長期以來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和讚譽。

中華國小具有百年辦學的歷史在國內十分罕見,她見證了桂林教育的百年發展史,是挖掘桂林市歷史文化名城很有價值的教育資源。

歷任校長

任職時間 姓名 性別 學歷及職稱 備註
1905-1944 (無從查找) 廣東旅桂同鄉會會長兼任
1945-1947 黃松 大學/ 中山大學畢業
1948-1952 鄭玉麟 大學/ 中山大學畢業
1952-1953 黎偉瑩 中師/
1953-1958 唐明娟 中師/小高
1958-1959 白紀琛 大學/科長
1959-1962 黃平秋 中師/小高
1962-1965 唐明娟 中師/小高
1965-1983 甘群榮 中師/小高
1983-1988 王金秀 中師/小高
1988-1994 蘇仙玉 大專/小中高
1994-1996 黃曄 中師/小高
1996-2000 唐樹楷 大專/小中高
2000-2011 帥曉菊 研究生/小高

校園文化

校 訓:明天的我是中華的驕傲

校 歌:明天的我是中華的驕傲

教 風:嚴教、善導、高效、創優

學 風:守紀、互助、好學、善問

校 風:文明、和諧、創新、奮進

教學管理

在培養教師方面

中華國小採用“過篩子”的辦法,讓每位教師都承擔教學研究課重任。相信每一位教師都能上出具有“民主、和諧”氛圍的好課;幫助每位教師寫出頗具理性思維的研究性文章;鼓勵每位教師做一個“學生擁護、家長歡迎”的優秀教師。要求教師把職業當成事業,培養教師“用心品嘗工作帶給我的快樂”的工作態度,提倡用“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心靈” 的教育方式對待每一個學生,走一條做“學者型教師”的自我成長道路。經常以“理論講座”、“外出交流”、“敘事研究”、“典型課例”等方式為教師搭建成長平台,積極促進教師成長。教師的個人發展與學校的發展已然融為一體,教師隊伍中產生過特級教師1名,勞模2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全區優秀教師1名,全市優秀教師數名……教師群體“群星璀璨”的格局已然形成。學校多次承擔國家級、自治區級科研課題,是桂林市科研示範學校;全區校長建設培訓基地、教學骨幹教師培訓基地;全區親職教育優秀單位;全國“雙合格”學校。

在教育學生方面

學校堅持“育人先育德”,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多層次多方面開展系列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樹立起“努力就有進步”的自信心,相信每位學生都能做一個有出息的好孩子。我們讓每位學生自己設計“個性化成長”檔案,自定目標,自我整理,展示進步,自我教育;並從儀表、健康、行為、特長、全能等七個方面鼓勵學生人人爭做“中華美少年”。“明天的我是中華的驕傲”成為孩子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校園活動

打造書香校園 ,培養謙謙君子

“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家庭收穫快樂”是中華國小教育工作的追求。學校把培養學生文明舉止,養成良好習慣,提高家長教子藝術作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形成了中華國小的德育特色,成為了廣西“雙合格”親職教育實踐基地示範學校。

學校充分利用通道、走廊向學生宣傳《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及我校的德育要求和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全力打造書香校園,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育人的功能。

根據學校實際,編寫了《中華國小學生十個道德好習慣》、《中華國小文明禮儀三字歌》輔助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提高學生的禮儀修養,培養謙謙君子。

開展了“爭當中華美少年”的宣傳、實踐、評選、展示活動,即 “禮儀美少年、守紀美少年、好學美少年、愛心美少年、誠信美少年、才藝美少年、健康美少年、全能美少年”。學校每年評出四百多名中華美少年。這一活動讓學生個個參與其中,人人獲得進步。

校園 校園

一個美麗、和諧、健康的育人環境體現了一個學校的文化底蘊,它不僅能對學生的身心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而且可以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新校園別出心裁的設計使得校園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體現出學校文化的特有底蘊,本著“處處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師”的原則開展環境建設。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成為了知識的載體,牆壁會說話,花草會發聲,潤物細無聲。學校前庭後院的精心挑選布置並不斷更新的80米長廊文化與書香道的竹韻飄香、桃李園裡的花紅柳綠、假山奇石營造出濃郁的書香校園。這裡是一個多么美麗的地方,多么理想的讀書聖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