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聯壁全集

格言聯壁全集

【原文】 助人為樂做善事,是人生最愉悅的事;勤奮讀書求學問,來提高自己的修養和能力,是最讓人讚賞的事。 他認為培養出來的人,要能“服禮樂之文,游名教之地,精治人之術,蘊致君之方。

基本信息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格言聯壁全集格言聯壁全集
ISBN:9787802139640
作者:李才俊
原價:¥38.00
出版時間:2011-07-01
印刷時間:2011-07-01
裝幀:平裝
頁數:299
開本:16開
字數:390.00千字

內容簡介

《格言聯璧》是金纓所編的淺近格言另刻之單行本,是一部格言書,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鐘之警,以聖賢之智慧濟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啟蒙。其中不乏為人處世的智慧法則,治家教子的諄諄教誨,修身養性的至理箴言,字字珠璣,句句中肯,雅俗共賞,發人深省。其說理之切、舉事之賅、擇辭之精、成篇之簡,皆冠絕古今,堪稱立身處世的金科玉律,修心養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格言聯璧》曾被其跋者稱為“本世事為學問”。意思是說此書是從社會生活的實踐入手,從人情世故中探索正確適用的生存之道。本書的這一特色,對於人們入世、出世有很好的借鑑價值和指導意義,因此實用性很強。語言準確樸實,含義明晰深沉,極少用典,可稱為雅俗共賞的醒世恆言,令人回味無窮。

書摘

【原文】 古今來許多世家①,無非積德: 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 【譯文】 從古至今許多世家的名譽都是靠積德行善而獲取的:天地問最高尚的品質還是通過讀書取得的。 【注釋】 ①世家:古代泛指門第高、世代做大官的人家。 【解讀】 古往今來的名門望族,之所以能夠聞名一世、威震一方,肯定有他們的傳家之寶,這個傳家之寶,就是“讀書積德”。多行善事多積善德,才可以使一個家族繁榮昌盛;要延續家族的美德,必須讓子孫讀書,修德養性。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略”,就是鼓勵人們多讀書,多出去走走,從而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只有德才兼備,才能肩負起傳家興業的家族使命;只有卓爾不群,才能令家業世代興旺發達。占人有“萬卷藏書宜子孫”的座右銘,今人有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上學讀書的感人事跡。重視子孫德學培養的人家大都為忠厚善良之輩。如果熱衷於追求紛繁的權勢財利,其家業反而像過眼的煙雲、划過天幕的流星,很快就消散了。所以,要重視培養道德品質,奠定孝悌和友愛的根基,多做好事,修煉高尚的人品,才能繼承祖先大業;要讀書修業,傳授聖賢經典,方可青雲直上,為子孫打算,才會使子孫終身受益。 【原文】 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 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 【譯文】 勤奮刻苦讀書,即使不能夠考取功名,畢竟還可以使人的品行高潔優雅,氣度不凡;積德行善,並不是期望獲得回報,而是能以時時刻刻恬然安靜的生活為目標,自然會心安理得,感到滿足。 【解讀】 有一句名言說:“人從一生下來到死去,這中間的過程,就叫幸福。”是的,生命只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高官福祿,也有閒雲野鶴;有金榜題名,也有名落孫山;有鮮花和掌聲,也有荊棘和淚水;有歡樂,也有痛苦。人們無論是積德行善。還是修身養性,不能是一味地貪圖回報,而是應該出自本心。同樣.讀書求學也不能只是為了博取功名,而是應該以讀書明理為本,尊長愛幼、愛家愛國為己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體驗到人生的幸福,自然心安理得,知足常樂。 【原文】 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譯文】 助人為樂做善事,是人生最愉悅的事;勤奮讀書求學問,來提高自己的修養和能力,是最讓人讚賞的事。 【解讀】 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人人都想平安快樂地度過一生,那么,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快樂?俗話說,“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由此可見,做好事能使人心情舒暢,能使人修德積善,是人人感到快樂的事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助人為樂,“雪中送炭”不但會得到對方的深深的感謝,更能使自己心情舒暢,感到十分的快樂,因為“付出永遠比索取快樂”,世上沒有比幫助他人所得的快樂更多了。假如只是一味地以求得豐盛的宴席和華美的房屋作為回報,才去施善救困,那與自私又有什麼區別呢?同樣的道理,勤奮刻苦讀書鑽研學問,應以提高修養和增長學識為目標,這樣才是最值得稱道的事情。有人目光短淺只是看到有些讀書人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而紈絝富豪之輩,不學無術卻反而紙醉金迷,多有行為不軌。於是就認為聖賢迂腐,讀書無用。越沒有文化,見識越淺薄,越不了解讀聖賢經典著作的重要,不知道子孫後代都不讀書,就會不懂得孝敬長輩,不懂得提高自身修養,不懂得教育子孫後代。代代相傳,後世的人就會越來越沒修養學識,越來越沒有獨善其身的品質,又怎么能立足於社會之中,家族又怎么會繁榮強盛呢?所以,我們應當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讀書,讓子孫後代都成為知書達理有用的人! 【原文】 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 擅一藝①微長。便算讀書種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 盡五倫②本分,共成名教③中人。 【譯文_】 諸位到學院來做什麼?難道只是為了求取學問,學習寫文章嗎7如果只會做學問或寫文章的一些雕蟲小技,就可以算作是真正的讀書人嗎?其實沒有這么簡單,我在此所求的是懂得寬恕,不過是學一學為子為臣為弟為友之道,好盡一盡做人的本分,和大家一起成為恪守禮教的正人君子。 【解讀】 范仲淹執掌應天書院時,他的教書育人的思想總的要求是“以天下為己任”。他在應天書院掌教期間,無論在教學內容還是在教學方法上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總結出一套自己的教書育人的理論和教學方法。在教育這條戰線上,他清醒地認識到,教育行業是為社會服務的,是為鞏固封建制度和繁榮昌盛封建文化服務的。他的教育理論很明確,就是為封建社會“長養人才,材不乏而天下治,天下治而王室安。斯名著之效矣”。他認為“國家之患莫大於乏人”。意思是人才的培養很重要,關係到國家的存亡與王室的安危。至於人才的標準是什麼?他認為培養出來的人,要能“服禮樂之文,游名教之地,精治人之術,蘊致君之方。然後命之以官,授之以政”使他們具有一種本領,“列於朝,則有制禮作樂之盛;布於外,則有遺風易俗之善”。只有培養這樣的人才,“國家以之富盛,基業由是綿昌”。由此可見上學讀書,不是僅僅為了求學問寫文章,更是為了增長自己的才德,使自己擁有為人處世的能力,大的方面說來報國,小的方面來說來愛家。廣州香山書院有一楹聯。劉直齋云:“士先器識而後文藝。若夫少時無所持養,不為事親從兄之事,不聞禮義廉恥之說,但為無根浮偽之文。驟登青雲之路,其不蔑棄君親、草菅人命者,鮮矣。”強調讀書求學應該有更高的追求,不但要在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上有一技之長,還要儘量拓展自己的學問廣度和深度。在五倫之上,不但要遵循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要求,同時,也不能因為五倫而束縛了自己手腳。從一個人的才能(六藝)和為人(五倫)來看,我們的評價標準是先看他的處世為人,再看他的技能才學。P2-5

目錄

前言

學問類
存養類
持躬類
攝生(附)
敦品類
處事類
接物類
齊家類
從政類
惠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