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⑴栝樓子 卵狀橢圓形,扁平,長1.1-1.8cm,寬0.6-1.2cm,厚約3.5mm。表面光滑,淡棕色或棕褐色。沿邊緣有1圈不甚明顯的稜線,頂端稍尖,有1色淺的短條狀種臍,基部印圓或稍偏斜。種皮堅硬,剖開後內表面淡綠色,子葉2片,富油性。氣微,味淡,有油膩感。
⑵雙邊栝樓子 較大而扁,長1.5-1.9cm,寬0.8-1cm,厚約2.5mm。表面棕褐色,溝紋明顯而環邊較寬。頂端平截。
以個均勻、飽滿、油足、味甘者為佳。
附註:植物描述,詳見詞條:栝樓、雙邊栝樓
基本內容
中藥名栝樓子
別名瓜蔞仁《丹溪心法》,栝樓仁《藥性類明》,瓜米《四川中藥志》。
拉丁藥名
1.Semen Trichosanthis Kirilowii
2.Semen Trichosanthis Rosthornii
原植物
1.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2.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科屬分類: 葫蘆科
藥用部位:以植物的種子入藥。
功效分類:潤肺藥;祛痰藥。
來源考證:出自《本草經集注》。
藥材基原:為葫蘆科植物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Maxim.)及雙邊栝樓(T.rosthorniiHarms)的種子。
產地溯源:栝樓子主產于山東、安徽、河南;中華栝樓子主產於四川。
性味歸經:味甘;微苦;性寒。歸肺;胃;大腸經。
①《日華子本草》:“味苦,冷,無毒。”
②《藥品化義》:“屬陽中有陰,體潤而滑,氣和味甘(雲苦非),性平(雲寒非),能降。性氣薄而味濁,入肺、大腸二經。”
③《藥性通考》:“味甘、苦。”
④《本草求真》:“專入肺,兼入脾、胃。”
⑤《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功效主治:潤肺化痰;滑腸通便。主治痰熱咳嗽;肺虛燥咳;腸燥便秘;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用藥禁忌:脾胃虛冷作泄者勿服。反烏頭。
①《本草經集注》:“惡乾薑。畏牛膝、乾漆,反烏頭。”
②《本草匯言》:“脾胃虛冷作泄者勿服。”
各家論述
①《食療本草》:“下乳汁,又治癰腫。”
②《日華子本草》:“補虛勞,口乾,潤心肺。療手面皺,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
③《本草蒙筌》:“補肺下氣,滌垢開郁。治傷寒結胸,虛怯,癆嗽;解消渴,生津;止諸血。”
④《品匯精要》:“消結痰,散癰毒。”
⑤《藥品化義》:“利熱痰老痰。”
⑥《本草再新》:“解郁,祛風,生津止渴,止腰腿痛。”
⑦《飲片新參》:“清肺,化熱痰,潤腸,通大便。”
⑧《醫學中衷參西錄》:“其開胸降胃之力較大,”“且善通小便。”
名典論述
1、梁·《名醫別錄》:“栝樓生弘農川谷及山陰處。根入土深者良。二月、八月采根暴乾,三十日成。”
2、陶弘景曰:“出近道。藤生。狀如土瓜而葉有叉。入土六七尺、大二三圍者,服食亦用之。實入摩膏用”。
3、唐·蘇恭曰:“出陝州者,白實最佳。”
4、宋·蘇頌曰:“所在有之。三四月生苗,引藤蔓。葉如甜瓜葉而窄,作叉,有細毛。七月開花,似葫蘆花,淺黃色。結實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黃色。其形有正圓者,有銳而長者,功用皆同。”
5、明·《本草蒙筌》:“栝蔞實。春生山陰僻處,苗系蔓藤引長。葉作叉有毛,花淺黃六瓣。實結拳大,青漸赤黃。皮黃蒂小正圓者名栝,皮赤蒂粗銳長者名蔞。名傳雖異,證治相同,霜降採收。”
6、李時珍曰:“其根真下生,年久者長數尺。秋後掘者結實有粉。夏月掘者有筋無粉,不堪用。其實圓長,青時如瓜,黃時如熟柿……內有扁子,大如絲瓜子,殼色褐、仁色綠,多脂,作青氣。”
7、清·《本草從新》: “栝樓仁……實圓長如熟柿,子扁多脂。”
套用配伍
用於痰熱咳嗽。栝樓子寒甘清潤,化痰瀉熱,為治熱痰燥痰之要藥。
用於熱痰內結,咳嗽喘急,痰黃稠粘,每與其它清熱化痰之品如黃芩、杏仁、半夏配伍,如《醫方考》清氣化痰丸;或與黃連、杏仁、竹瀝等配用;若肺癰咳吐膿血,常與桔梗、薏苡仁等配伍,如《濟生方》桔梗湯。
用於腸燥便秘。栝樓子質潤多脂,有滑腸通便之功,單用或與火麻仁、郁李仁等同用於燥熱便秘。
用於癰疽惡瘡。栝樓子能化痰散結消腫,可配伍乳香、沒藥等活血祛瘀藥,如《百一選方》神仙靈寶膏。
化學成分
⑴栝樓子 富含油脂,脂肪油含量約26%,基中飽和脂肪酸占30%,不飽和脂肪酸點66.5%,以栝樓酸(trichosanic acid)為主成分。從種子中分離得到2種有抗血栓形成作用的甘油酯:1-栝樓酸-2-亞油酸-3-棕櫚酸甘油酯(1-tri-chosanoyl-2-linoleoyl-3-palmitoyl-glucerin),1-栝樓酸-2,3-二亞油酸甘油酯(1-trichosanoyl-2,3-dilinoleoyl-glycerin)以及1,3-二栝樓酸-2-亞油酸甘油酯(1,3-ditrichosanoyl-2-linoleoyl-glycerin)等。種子油中含有多種甾醇成分: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7-菜油甾烯醇(7-campestenol),谷甾醇(sito-sterol),7,22-豆甾二烯-3-醇(7,22-stigmastadien-3-ol),7,25-豆甾二烯-3-醇(7,25-stigmastadien-3-ol),7,24-豆甾二烯-3-醇(7,24-stigmastadien-3-ol),7,22,25-豆甾三烯-3-醇(7,22,25-stigmsta-trien-3-ol),5,25-豆甾二烯醇(5,25-stigmastadienol)等。種子還含三萜類成分:栝樓萜二醇(karounidiol),栝樓萜二醇-3-苯甲酸酯(karounidiol-3 benzoate),7-氧代二氫栝樓萜二醇(7-oxodihydrodarounidiol),5-去氫栝樓萜二醇(5-dehydroka-rounidiol)。又含多種胺基酸,以谷氨酸(glutamic acid),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和亮氨酸(leucine)含量較高。還含一種能使核糖體失去活性的栝樓子糖蛋白(tri-chokirin)。
⑵中華栝樓子 含11-甲氧基去甲央戈寧(11-methoxyno-ryangonin),香草酸(varillic acid),小麥黃素(tricin),3-豆甾烯醇(3-stigmastenol)的和α-菠菜甾醇的葡萄糖甙混合物。又含多種胺基酸,以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較高。
藥理作用
⑴瀉下作用 栝樓仁所含脂肪油致瀉作用較強。
⑵抑制血小板聚集栝樓仁的主要成分栝樓酸,對膠原、二磷酸腺苷、腎上腺素刺激的血小板聚集有濃度依賴性抑制作用,抑制效價和亞麻酸(LNA)大致相同。
⑶抗癌作用栝樓仁體外有抗癌作用。從栝樓種子提取出的栝樓子糖蛋白具有核糖體滅活作用,栝樓子糖蛋偶聯單克隆抗體(抗原為Thyl,2)可選擇性殺滅表達Thyl,2抗原的白血病細胞;栝樓子糖蛋白免疫毒素進入細胞的機制與蓖麻毒蛋白A鏈免疫毒素不同,前者在體內的套用前景更好。
⑷其它作用栝樓子、仁均有擴張豚鼠離體心臟冠脈的作用。
⑸毒性內服過量栝樓仁可引起胃部不適、噁心嘔吐和腹痛泄瀉。
禁忌
脾虛濕痰不宜。
《本草經集注》:“枸杞為之使。惡乾薑。畏牛膝。反烏頭。”
《本草匯言》:“脾胃虛冷作泄者勿服。”
附方
① 治痰咳不止:瓜蔞仁一兩,文蛤七分。為末,以薑汁澄濃腳,丸彈子大。噙之。(《摘元方》)
② 治酒痰,救肺:青黛、瓜蔞仁。上為末,姜(汁)、蜜丸。噙化。(《丹溪心法》)
③ 治婦人形瘦,有時夜熱痰嗽,月經不調:青黛、瓜蔞仁、香附(童便浸、曬乾)。上為末,姜(汁)、蜜調。噙化。(《丹溪心法》)
④ 治熱游丹腫:栝樓子仁末二大兩,釅醋調塗。(《產乳集驗方》)
藥方選錄
①治肺臟蘊熱痰嗽,胸膈塞滿: 瓜蔞子(去殼,別研)、半夏(湯泡七次,焙,取末)各一兩。上件和勻,生薑自然汁打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用薑湯送下。(《濟生續方》半夏丸)
②治大便燥結:栝樓子、火麻仁各9g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③治產後惡露不盡,或經後淤血停滯腸胃作痛:薏苡仁四錢,桃仁、牡丹皮、瓜蔞仁各二錢。水二鍾,煎八分,食前並空心服。(《外科正宗》瓜蔞子湯)
④治熱游丹毒:栝樓子仁(末)二大兩,釅醋調塗。(《產乳集驗方》)
⑤治胃氣痛方:瓜蔞一個,取仁炒熟。煎酒服。連服六七日(《萬氏秘傳外科心法》)
⑥清肺化痰丸:成份:膽南星(砂炒)30g,苦杏仁60g,法半夏(砂炒)60g,枳殼(炒)60g,黃芩(酒炙)60g,川貝母30g,麻黃(炙)30g,桔梗60g,白蘇子30g,瓜蔞子60g,陳皮60g,萊菔子(炒)30g,款冬花(炙)30g,茯苓60g,甘草30g。功效:降氣化痰,止咳平喘。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日2次。
藥材鑑定
顯微鑑別
種子橫切面:
⑴ 栝樓 種皮表皮細胞1列,長方形,長36-55μm,直徑10-22μm,壁具條狀增厚紋理,在稜線處表皮細胞延長呈柵狀;外被角質層。厚壁細胞6-15列,壁木化;外側細胞較小,向內細胞大小不一,排列不規則;最內1-2列為石細胞,石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壁厚10-15μm。排列昆密。腔隙薄壁組織為4-6列星狀細胞,壁微木化。色素層細胞擠壓皺縮,界線不清楚。種脊維管束位於腔隙薄壁組織的兩端。外胚乳外層細胞的外側壁角質化,其餘細胞皺縮,內胚乳細胞1列,類長方形,內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子葉細胞充滿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⑵ 雙邊栝樓 種皮表皮細胞長34-72μm,直徑12-48μm,外緣具齒狀突起。厚壁細胞9-19列,陽內3-4列為石細胞,石細胞類方形或不規則我角形,壁厚10-12μm,鑲嵌排列。
品種介紹
尚有以下幾種同屬植物的種子在部分地區亦作栝樓子藥用:
①綿陽栝樓(Trichosanthes mianyangensis Yueh et R.)
②多卷鬚栝樓(變種)(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var. multicirrata (C. Y. Cheng et Yueh) S. K. Chen)
③糙籽栝樓(變種)(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var. scabrella (Yueh et D. F. Gao) S. K. Chen)
④湘桂栝樓(Trichosanthes hylonoma Hand. -Mazz.)
⑤截葉栝樓(Trichosanthes truncata C. B. Clarke)
附註說明
1.據調查,商品瓜蔞的品種有十多種,全國使用最多的除上述兩種外,還有大子栝樓
T.truncataC.B.Clarke在廣西、雲南等省使用;大苞栝樓T.bracteata(Lam.)Voigt在貴州,雲南及兩廣地區使用;前者果實長卵圓形,長15—18cm,寬1.5-2cm,厚0.4-0.6cm,一側略凸出,沿邊緣一圈不明顯稜線。後者果實倒卵狀橢圓形,長8—9cm,寬4.5-7cm,表面深橙紅色,果頂稍窄,花柱殘基長約0.4cm;種子長方至矩狀橢圓形,種臍端扁圓形黑色,另端方形或微凹。
2.江浙一帶有以同屬植物王瓜T.cucumeroidesMaxim.的果皮、種子,分別混作瓜蔞皮和瓜蔞仁藥用。其成分及功效與栝樓有明顯區別,不能混淆.須加鑑別:
王瓜皮:為橫切成兩半球形殼狀,頗似小帽,直徑約4cm,表面黃色,內面類白色,質脆,折斷面薄如紙,整齊不分層,氣微味淡。
王瓜子:呈長方十字形,兩端各有一圓形的凹陷或成小孔,中間圍有一個寬環,俗稱“玉帶纏腰”。表面粗糙,有小顆粒狀突起。氣微味苦。
3.瓜蔞皮、籽,功用稍異。皮長於清熱化痰,利氣寬胸;炒後緩減寒性,宜於兼卑虛便溏者;蜜炙又能潤肺止咳。仁以潤燥滌痰、滑腸通便為優;生用可致惡嘔,炒用則去其弊;制霜油性大減,痰嗽咳逆兼便溏之症投之最宜。
4.食用瓜蔞在安徽省潛山縣、岳西縣、等地有相關種植;主要是做為炒製品,可做休閒食品食用。在安徽安慶本地,一般每逢過年過節都會做為招待客人每家必備的瓜籽。
文獻論述
1、《藥性類明》:"栝樓仁,昔人謂通肺中鬱熱,又言其能降氣者,總由甘合於寒,能和,能降,能潤,故鬱熱自通。丹溪所謂胸中垢膩,蓋亦鬱熱之所成,熱之郁者通,氣之痹者降,何垢膩之不滌乎。"
2、《本草匯言》:"栝樓仁,潤肺消痰,清火止渴之藥也。其體油潤多脂。專主心肺胸胃,一切燥熱鬱熱逆於氣分,食痰積垢滯於中脘。凡屬有形無形,在上者可降,在下者可行。其甘寒而潤,寒可以下氣降痰,潤可以通便利結。"
3、《本草正》:"瓜蔞仁,性降而潤,能降實熱痰涎,開鬱結氣閉,解消渴,定脹喘,潤肺止嗽。但其氣味悍劣,善動噁心嘔吐,中氣虛者不宜用,《本草》言其補虛勞,殊為大謬。"
4、《藥品化義》:"瓜蔞仁,體潤能去燥,性滑能利竅。凡薄痰在膈,易消易清,不必用此。若郁痰濁,老痰膠,頑痰韌,食痰粘,皆滯於內.不得升降,致成氣逆胸悶,咳嗽,煩渴少津,或有痰聲不得出,借其滑潤之力,以滌膈間垢膩,則痰消氣降,胸寬嗽寧,渴止津生,無不奏效。其油大能潤肺滑腸,若邪火燥結大便,以此助苦寒之藥,則大腸自潤利矣。"
5、《食療本草》:"下乳汁,又治癰腫。"
6、《日華子本草》:“補虛勞,口乾,潤心肺。療手面皺,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
7、《本草蒙筌》:“補肺下氣,滌垢開郁。治傷寒結胸,虛怯,癆嗽;解消渴,生津;止諸血。”
8、《本草經疏》:“主消痰。”
9、《藥品化義》:“利熱痰老痰。”
10、《本草再新》:“解郁,祛風,生津止渴,止腰腿痛。”
11、《飲片新參》:“清肺,化熱痰,潤腸,通大便。”
12、《中藥志》:“治老年或病後之腸結便秘。”
附註
1、根名天花粉,含天花粉蛋白,能清熱生津、消膿排腫。天花粉蛋白純品用於中期引產,抗早孕。見天花粉。
2、瓜蔞皮:清肺化痰,寬胸利氣。見瓜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