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幼鳥羽色相似於成鳥,但頭頂黑褐色,頭的兩側和頸其黑色斑點。翅覆羽較淡。虹膜黃色,眼先裸露皮膚黃綠色,嘴黑色,下嘴和口角黃色,脛裸出部、跗跖和趾綠黑色。
大小量度為:體長430—490毫米;嘴峰38一40毫米,翅267—288毫米;尾83一105毫米,跗跖63—66毫米。
分布範圍
栗鳽繁殖於日本本州、九州和伊豆群島。越冬於中國台灣、琉球群島、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西里伯斯等地。遷徙時經過中國上海、香港和福建等地。
生活習性

主要以小型魚類、甲殼類、環節動物和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主要在夜間活動覓食;有時白天也在密林中陰暗的地方覓食。
生育繁殖
繁殖期為5一7月。營巢于山地密林中,巢多築於樹冠枝叉上。巢的結構較為簡單,主要由樹枝築成,內墊有苔蘚。巢的形狀為皿形。每窩產卵4一5枚,偶爾有多至6枚和少至3枚的。卵為白色,光滑無斑,大小為17×37毫米。現狀與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