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由來
![查拉魯普石窟](/img/8/f51/nBnauM3XwUDOwITN1QjN5czNwUTMwcTOykzMyQTNwAzMxAzL0Y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相傳,這座小寺廟開鑿於公元七世紀的唐初。它頂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鄉時向東方朝拜的地方。洞窟開鑿於松贊乾布時代,據說藏王松贊乾布的木雅妃如雍在查拉魯普山崖上雕刻大梵天神像,用當時西藏很緊俏的鹽作為工匠的報酬。
石窟呈不規則長方形,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與洞壁之間是狹窄的轉經廊道,岩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廊道兩邊排列石刻神像,北面石壁上有松贊乾布與文成、尺尊兩位公主以及重臣吞彌桑布扎、祿東贊的造像。
地理位置
![藥王山](/img/9/6c7/nBnauM3X3EDO3MTM0AzN5czNwUTMwcTOykzMyQTNwAzMxAzLwc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頂。藥王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咫尺相對,兩山之間有市內的一條主要幹道穿過。
藥王山東側有個洞窟式的小廟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廟,叫查拉魯普。
藥王山後面有拉薩十分著名的萬佛牆,附近有很多刻瑪尼石的人家。從西藏旅遊局東面的一條小路一直往南走就可找到。
中央石柱
![查拉魯普石窟](/img/8/1d7/nBnauM3XwUTNxcTM3QjN5czNwUTMwcTOykzMyQTNwAzMwIzL0Y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石柱東面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5尊造像。中為釋迦牟尼佛,高1.28米,兩弟子阿南、迦葉分站左右,阿南像高0.92米,迦葉像高1米,另兩菩薩造型相同,高1.05米。石柱西面有一佛、二弟子3尊造像。
中為釋迦牟尼佛,高0.77米,同東面造型相似,兩弟子迦葉和阿南像高0.64米。
石柱南、北兩面均有一佛、二菩薩3尊造像,佛像造型、服飾、大小相同。中為釋迦牟尼坐像,高1.44米,其身後為兩尊脅侍菩薩。
南壁造像
![查拉魯普石窟](/img/3/d37/nBnauM3XyMTO3IDOyUjN5czNwUTMwcTOykzMyQTNwAzMxAzL1Y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第一組左脅侍菩薩像,菩薩像高0.35米。
第二組主尊為西藏歷史上寧瑪派大譯師素爾穹·喜饒扎巴,右脅侍菩薩像即
第三組主尊阿彌陀佛,像高0.4米,右脅侍菩薩造像高0.42米,左脅侍菩薩造像高0.45米。
第四組主尊釋迦牟尼像,像高0.38米,右脅侍菩薩造像高0.42米,左脅侍菩薩高0.47米。
第五組主尊釋迦牟尼佛,像高0.38米,左脅侍菩薩像高0.45米,右脅侍菩薩像高0.43米。
第六組主尊釋迦牟尼佛,像高0.37米,右脅侍菩薩即前一組左邊菩薩,左脅侍菩薩高0.3米。②中排。為一尊釋迦牟尼佛造像,因上下兩排空隙較小,故像高0.25米。③下排。共有14尊造像,距地面約1米,包括13尊菩薩造像及1尊金剛力士造像。菩薩造型、服飾基本相同。
北壁造像
![查拉魯普石窟](/img/1/f03/nBnauM3X0YTN4UjM3YjN5czNwUTMwcTOykzMyQTNwAzMxAzL2Y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菩薩造像高0.5~0.8米,整體造型協調、優美。松贊乾布像高0.71米,其主要特徵是帽頂有一小佛頭像。
文成公主像位於松贊乾布像右側,高0.55米,梳唐朝頭飾,戴耳飾、手鐲等飾物,與松贊乾布裝束大體相同,動作優美典雅。赤尊公主像位於松贊乾布像左側,高0.52米,衣著與文成公主相同。祿東贊像高0.64米。
西壁造像
![查拉魯普石窟](/img/d/f36/nBnauM3X0gzMwcTOwUjN5czNwUTMwcTOykzMyQTNwAzMxAzL1Y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西壁造像在數量上較少,自南向北有6尊造像,其中一尊為泥塑護法神頭像,距地表高1.1米。
由於西壁崖面的崖石紋理呈斜狀,不宜於雕鑿,因此西壁中部3米多長的崖面上無任何造像,但西壁造像非常精緻,形象各異。菩薩造像體形高大,造像比例協調,面相端莊,像高0.83米,造像雕刻細膩,人物形象生動,裝飾齊全,衣紋清晰流暢。
三世佛三尊造像基本相同,過去佛與現在佛均高0.4米,未來佛高0.41米。蓮花生像高0.4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