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廠

染料廠是以芳香烴為主要原料,經過化學和物理加工,生產染料中間體和各種紡織品、皮毛、紙張、塑膠、食品、化妝品等的著色物質,包括染料、有機顏料、光譜增感染料、成色劑、螢光增白劑和配套用染整助劑等類產品的化工廠,是精細化工中歷史悠久的生產單位。

簡介

染整助劑本身不是染料,但與染料的產品質量和產品套用效果有密切的內在關係,因此染料廠也常生產一些所需要的配套染整助劑。染料廠通常是由若干生產裝置和倉貯系統,水、電、汽、運輸公用系統以及三廢治理系統等組成。

特點

①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能適應市場變化,具有更換品種或更新品種的能力。

②染料生產過程長,工序多。舊的染料廠多為手工操作、間歇生產,廠房按反應過程分段布置。進入20世紀70年代,現代染料廠轉向機械化、自動化和程式控制,廠房以大面積的一體化為主。

③經常使用的化工原料達幾百種,規格上千種,故倉貯系統極複雜。

④耗用的化工原料多,每噸染料的物耗可達幾噸至幾十噸,因而產生大量的副產物或廢料,且多有毒。常見的廢氣有氯、氯化氫、二氧化硫、硫化氫、氧化氮和烴類等;廢液中常含有帶磺酸基、硝基、氨基、氰基、有機氯化物、染料等;廢渣主要為無機鹽,但常含有芳烴衍生物。因此,染料廠的三廢治理系統和副產物綜合利用系統是相當重要的部分。

⑤染料廠的原料、中間體及成品常含有毒物質,對人體有危害。廠房要有排風、吸塵裝置,機械化和遠距離控制很重要。

⑥染料廠所使用的原料及半成品、成品,有著火及爆炸的危險,安全技術和防火措施也是染料廠生產管理的重點。廠房內的滅火劑要能適用不同物質的滅火,通常備有水、蒸汽、二氧化碳、泡沫、乾粉等滅火劑。

⑦染料廠的產品結構須與纖維和染色方法相適應,因此需要不斷進行品種更新和為用戶提供技術服務。

生產系統

染料廠生產的基本模式是由前處理裝置、化學單元反應過程和設備、後處理和商品化裝置組成的。前處理裝置是將染料中間體和化工原料,通過物理方法,製備成規定形態和組成的物料,經過秤量、計量、貯存設備和輸送機械,送入單元反應過程;化學單元反應過程則藉助於形式多樣的反應器、熱交換器、傳質設備和機械而完成;後處理和商品化過程,一般要添加必要的助劑,再通過過濾、乾燥、粉碎、包裝等設備而實現的。

生產線類型

①單一品種生產線,只適用於為數不多的、大噸位染料中間體,或大噸位單色染料品種的生產。這是早期的形式,由於投資大、占地多、占用勞動力多、經濟效益差等因素,已逐漸被淘汰。

②綜合多品種生產線,是目前染料廠最廣泛採用的形式。

③單元過程生產線,是60~70年代世界上大型染料廠開始採用的一種按還原、重氮化、硝化、磺化等類反應步驟組織的生產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