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啟

林啟

林啟在杭州的最大政績是興辦學校,提倡農桑,並開篤實的士風。他於1897年農曆正月創辦“求是書院”,5月21日正式開學,為浙江大學的前身。同年辦蠶學館,為浙江絲綢工學院(2004年改名為浙江理工大學)前身。1899年辦養正書塾,即今杭州高級中學、杭州第四中學前身。三校為浙江省開創省立大學、職業學校和普通中學先河。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簡歷

林啟林啟

林啟生於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字迪臣,福建侯官人;是清同治

甲子(公元1864年)舉人,於清光緒丙子二年(公元1876年)中進士,擔任過編修,陝西學政,後又任浙江道監察御史。提出過“簡文法以核實政、汰冗員以清仕途、崇風尚以挽士風、開利源以培民命”的政主張。

甲午戰爭中,清軍戰敗,可慈禧太后卻挪用建海軍的經費去建造頤和園。林啟聽後十分氣憤,毅然上書:“請罷頤和園之役,以疏民困”,得罪了慈禧太后和親貴大臣,被外放到浙江任衢州知府。他在衢州任職雖不到兩年,卻做了許多好事,這些好事概括起來,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一是重視生產,發展經濟;二是興辦教育。後來又調到杭州任知府。他摒棄一切官場陋規,剛正廉明,勤於治理,倡導務實之風,杭州市民稱他“守正不阿,精明篤實。”史書記載,林啟“守杭五年,政平人和”,“治杭得其政,養士得其教,為匹夫匹婦得其利”。

林啟最大的政績在於興辦教育,開創了杭州近代教育的先河。林啟治杭四年,在興學建校方面有突出貢獻,他是浙江大學前身“求是書院”、浙江理工大學前身浙江蠶學館 、以及養正書塾的創始人,培養出邵飄萍、陳獨秀、許壽裳等傑出人才。

林啟於1900年病逝。

林啟與求是書院

林啟認為:“居今日而圖治,以培養人才為第一義。居今日而育材,以講求實學為第一義。”

林啟建議浙江巡撫廖壽豐利用籍沒的、位於杭州蒲場巷的普慈寺寺屋興辦新式學堂,取名求是書院;書院“以講求實學為第一義”。求是書院後發展為中國著名的浙江大學。時廖壽豐任命林啟為“求是書院”總辦,負責確定章程、延聘師資、招收學生等事宜。林啟每逢望日(每月十六日)親臨書院課學,命題閱卷,督促甚勤。書院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史地、博物、音樂、英語、日語等現代課程,購置了教學儀器和圖書;浙江和杭州的近代高等教育自此開始。書院聘請美國人王令賡擔任總教習,請兩位具有革新思想的學者任教習,成為當時傳播新知識、新思想的場所,邵裴子曾說求是書院“為浙江革命思想重要源泉之一。求是書院成立不過三年而校內革命思想已蓬勃發展,後來參加革命的亦有其人,成為本省及全國革命史上不可或缺之一部分”。

林啟與蠶學館

浙江理工大學校內林啟紀念像浙江理工大學校內林啟紀念像

林啟十分關注蠶桑,在任衢州知府時,就大力提倡發展蠶桑。調任杭州知府後,他看到由於蠶桑技術落後等

原因,“蠶病蠶窳而絲劣”,蠶絲生產衰退,農民養蠶歉收,就興辦了注重課堂教學與實習的蠶學館(現浙江理工大學),目的在於除去蠶微粒子病,選育佳種,把優良的飼養技術傳授給學生,然後推廣到民間。蠶學館在金沙港一帶擇30多畝地為館址,經費由布政司撥給。蠶學館設有動植物、理學、蠶體生理、病理、解剖、氣候、土壤、飼育、植桑、繅絲、採種等課程,並在杭州城內和湖州設定了試驗場。蠶學館學制為兩年,學生多為秀才,向全國招生。蠶學館不僅供給一伙食,還給每個學生3塊錢零用錢。林啟自兼總辦,請在法國留學時學過選種的江生金任總教習,聘請了日本蠶學家轟木長子、前島次郎、西德德太郎等為教習。還派畢業生去日本學習養蠶和制絲技術。蠶學館的興辦,對全國蠶桑絲綢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養正書塾

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林啟又在大方伯原圓通寺建立了養正書塾。這圓通寺里原有和尚,但這些和尚不守清規,倚仗官勢,做了許多壞事,被百姓告發。林啟對此事進行了調查,掌握確鑿證據後,查封了寺廟,並挫敗了在寺院旁辦廣濟醫院的英國人梅藤更想要霸占寺院的企圖。當時由於維新派剛失敗,清朝廷下令各省停止辦學,因此林啟只能使用“書塾”的舊名來應付朝廷。而實際上,養正書塾是一所中等學校,開設了許多現代課程,培養適應時代發展、能為社會所用的人才,設定的課程有國文、國小、經學、修身、算術、歷史、地理、物理、體操、英文、音樂等。教師中有陳叔通、汪希和常為林紓口譯英文小說的魏易等。

1901年11月,養正書塾改為杭州府中學堂。辛亥革命以後,改稱浙江省立第一中學校。1923年,和省立第一師範學合併。1927年,和浙江省立女子中學(今杭州第十四中學前身)合併,並開始高國中分置,高中稱為省立杭州高級中學(今杭州高級中學前身),國中稱為省立杭州初級中學(今杭州第四中學前身)。林啟為杭州中等學校的創辦開了先河。以後,杭州一些中等學校陸續開辦起來。

林啟與林逋

作為文化人,林啟十分仰慕隱居孤山的林和靖(林逋被後人稱為和靖先生)

。隨著時間的流逝,到林啟所在的時代,孤山的梅樹已減少了許多。為了表達對林和靖的敬意,恢復林和靖當時隱居的環境,林啟在孤山補種了百株梅樹,讓梅香永飄孤山,永伴林逋。

安葬之爭

1900年4月24日,林啟在杭州去世,享年62歲。

林啟去世後,其後人慾將其遺體運回家鄉福建安葬,杭州人民則要求把他安葬在西湖旁,雙方爭執不休。最後,還是因為林啟生前有“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雲帆”的詩句,林家子孫才同意將林啟安葬於孤山北麓。林啟墓的墓門做成石牌坊,墓旁為林社。

林社

林社又稱“林啟紀念館”。

林社位於杭州市西湖區後孤山路1號,坐落在放鶴亭東面,這是一座中西結合、飛檐翹角的小樓。

1900年林啟病逝後,杭人邵章、陳敬第、何燮侯等為永志思念,諭準以孤山民產四分之厘為社基,倡議建林社設祭,初建時為磚木結構的中式平房。1925年,陳叔通等又籌資擴建林社。抗日戰爭期間,林社遭破壞,社宇漸就傾圮。1946年,浙江大學等復員回杭,復發起重建林社。直到1948年,工程漸次建成,但房卻未結頂,張宗祥撰寫“重建林社碑記”刻石,均因籌資不繼而暫停。1951年春,始卒其工。為樓三楹,宏於舊宇。小樓坐南朝北,占地面積206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0平方米

。林社一度用於浙江科技報社辦公

,2004年進行了恢復修葺,並在林社邊增設了林啟塑像。

個人作品

為我湖山留片席;看人宦海度雲帆。

——吳鴻賓題林社

教育及蠶桑,三載賢勞襄太守;

追隨有梅鶴,一龕香火共孤山。

——陸元鼎題林社

林下有宗風,終古梅花兩知己;

薛廬共明水,吾杭太守一傳人。

——楊臨題林社

風流儒雅亦吾師,好作祠堂旁修竹;

神清骨冷無由俗,一生知己是梅花。

——李恂集句題林社

官余長物,冷樹千株,勝地平分高士席;

眼底舊都,炊煙萬戶,蒼生來往我公心。

——邵章題林社

樹谷一年,樹木十年,樹人百年,兩浙無兩;

處士千古,少尉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

——佚名題林社

債課蠶絲,擔簦趨太守仁風,樂土更宏衣被利;

封崇馬鬣,酻酒對西湖明月,梅花永薦墓門馨。

——佚名題林社

舊枝新乾,晨夕寫梅,欲從山外青山,常長雙峰撐勁節;

詩夢酒痕,苔芩結契,爭羨閣邊高閣,永留豐壁起層巒。

——吳廷康題林社

清福幾生修,伴逋仙高隱,少尉孤忠,一嶺梅花尋冷趣;

遺風三代上,繼白傅呼賓,蘇公判事,兩堤楊柳系謳思。

——周錫蕃題林社

一片土本屬逋家,尚友古人,繼絕世高蹤,曾為補梅寫韻;

八百年預留此席,流水今日,想入林把臂,應偕舞鶴同歸。

——程鍾瑞題林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