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概況
林啟壽,1919年9月28日出生在安徽省無為縣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國中畢業後,由於家境困難,於1934年,考入安徽高級工業學校套用化學科學習,畢業後由學校介紹到南京金陵兵工廠材料科化驗組工作。不久,考入國立藥學專科學校並獲得了優秀獎學金。1941年,畢業後到齊魯大學理學院藥學系任助教。在薛愚先生領導下,從事中藥研究及藥學著述。在此期間,他完成的有《漢木鱉子的研究》 、 《藥物化學》教材及《臟器化學製劑》等書。 1944年,他又應聘返母校工作,一年後,提升為講師,兼任高職科主任,編著《植物生理化學》一書。1948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赴美國孟他那州立大學藥學院深造,被聘為助教並獲碩士學位。1949年6月底,應聘到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藥理系任研究員,從事麻醉藥的合成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1950年3月,林啟壽懷著為祖國的科學事業獻身的強烈願望,毅然回國,受聘於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任副教授,從事藥物化學和植物化學的教學科研和編著工作。1955—1957年,任藥化教研室主任。他是中國藥學會主辦期刊《藥學通報》 (現為《中國藥學雜誌》的第一任主編,也曾任中國藥學會北京分會副理事長。
醫藥遺產
林啟壽十分注重對祖國醫藥學的研究,提倡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整理祖國醫藥遺產,他發表過有關中草藥有效成分研究及有關色層分離法在中草藥有效成分研究中的套用等文章,約20多篇。如《漢木鱉子的研究》 、 《中藥洋金花的成分》、 《白芍和赤芍成分的比較》 、 《黃草石斛主要化學成分的研究》、 《中藥八角烏的成分》 、 《商陸(野蘿蔔)有效成分的化學》 、 《黃花敗醬的鎮靜有效成分的研究》 、 《檗肌松的研究》等文章。他對國外在天然藥物研究方面的進展極為重視,經常通過學術報告向國內同行介紹國外的天然藥物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成就。50年代初,當色層法在國外剛剛開始套用到醫藥領域時,他就將此項技術及時套用在中草藥的研究中,在《藥學學報》上連續發表8篇文章,總吉他在科研中的經驗和成果,在國內推廣。1955年,又出版了28萬字的專著《色層分離法及其在藥學上的套用》一書,專門論述中藥研究中色層分離法的套用。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本系統論述多種色譜法的原理、實驗方法及在藥學方面套用的專著,為藥物化學和中草藥化學成分的分離、分析起到了促進作用。
培育人才
林啟壽滿腔熱情、認真地對待教學和師資培養工作,桃李滿天下,為祖國培育了眾多的人才。聽過林啟壽講課的學生,無不公認他講課內容豐富,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為了使中草藥化學課跟上國內外發展的先進水平,他在國內首先把色層分離法套用於中草藥成分的分離,將光譜解析套用於中草藥成分的鑑定中,以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他還善於理論聯繫實際,結合生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1975年,他帶學生到北京平谷藥廠參觀,他結合黃連素及蘆丁的生產工藝及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多種現象,抓住有效成分的特性及去除雜質干擾的諸多矛盾,從現象到本質,理論到實踐,講得淋漓盡致,深刻透徹,使人至今記憶猶新。他常說:“科學發展日新月異,不能只憑老本教學,要讓學生掌握現代科學,教師首先自己要跟上現代科學的發展,這就迫使你去學習,去鑽研,學到老,才能教學相長”。他不但緊跟學科發展的水平,而且還能放下架子深入實踐,虛心向生產者學習,再把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研究課題,回校進行深入研究。這樣就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還得到課堂之外的活知識與本領。他除經常擔任重要的本科生的教學與教材編寫外,還十分關心青年教師、進修教師及研究生的成長,經常給他們作學術報告,指導他們開展科研工作。為此,全國各地藥學院系、研究單位、藥房、藥廠的工作者,經常來人或來信向他求教,他總是認真對待,儘量做到滿意的答覆。1963年,他受聘兼任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化學技術指導。1974年,為主辦一期全國植物化學師資培訓班,他作了認真、充分的準備。他事先編寫了較高水平的教材,並親自講授全部課程,最後還指導他們搞畢業專題,提高了這些教師的植物化學專業水平。1977年,林啟壽受衛生部委託主編植物化學統編教材。他及時編寫好大綱並親自編寫了生物鹼及中草藥藥物化學淺論兩章。在這兩章中,他結合自己多年的科研實踐,從有效成分的結構、理化性質和療效出發,結合實例,提出潛伏作用、載體假說、受體假說、生物同型基的取代及活性成分與活性成分的結合等多種思路和途徑,闡述如何改造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結構去發展新藥。教材中所表現出的林啟壽淵博的藥物化學功底及活躍的研究思路,給人以極深的啟迪。這兩個章節為第一屆植物化學統編教材打下了基礎。
提倡科研
林啟壽十分注意科學研究和臨床、生產相結合,以使科研成果為防病治病、提高社會效益服務。他親自深入到醫院、藥廠和農村等基層,向那裡的醫藥工作者請教,和他們共同討論生產和臨床中存在的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1975年,他深入到山西大同製藥廠,根據生產實際設計了預發酵法提制薯蕷皂素的生產工藝,與原常規酸水解法相比,新工藝不但縮短了水解時間,而且還提高了薯蕷皂甙元的收率(薯蕷皂甙元是近代製藥工業中合成甾體激素和避孕藥的重要原料)。他還深入到北京平谷製藥廠,將提制黃連素的副產物小檗胺研製成新的肌肉鬆弛劑——檗肌松。為提高療效,改進劑型,他與臨床醫生結合,從不同的粗製劑中提制有效成分,設計了不少研究課題。如從紫草中提制紫草素治療患紫癜症的血液病人,從黃花敗醬揮髮油中分離出鎮靜有效成分,製成膠丸劑供精神科病人作鎮靜劑,他了解到廣東梅州市梅縣區民間用穿心蓮致流產後,便將穿心蓮內酯製成丁二酸酐鈉鹽,增加其溶解度後配成注射液。該藥經動物實驗,證明確有抗早孕作用,遂被研製成計畫生育用藥。1976年,在山東棲霞縣癌症高發區,他結合胃癌普查,調研了民間偏方巴豆治癌症的情況,並研究了其有效成分……。他善於從生產、臨床中發現問題,經實驗研究再返回臨床為防病治病服務。這些科研任務都是他帶著青年教師和學生們完成的。他這樣做,除了傳授具體業務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想幫助青年們掌握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以及培養他們為社會生產和病人服務的思想作風。可惜的是很多課題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做到善始善終,因為林啟壽1977年突然發現患了晚期胃癌,1978年,病魔過早地奪去了他的生命。
貢獻藥學
林啟壽不管在任何艱苦條件下,一貫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忘我地把畢生精力貢獻於藥學科學事業。1957年,他被錯劃成右派,政治上受到極大的打擊,雖1962年被摘掉右派帽子,但在極左路線下,他在政治上仍受到歧視。“文化大革命”中,他又被扣上“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下放“五七”幹校勞動鍛鍊。他無兒無女,愛人又患精神分裂症,在繁重的工作之餘,還要去照顧愛人服藥。林啟壽多年在政治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與壓力,生活上又如此坎坷的境況下,他在北京醫學院工作幾十年,每天很早從城裡趕到城外上班,幾乎沒有請過假。一次實驗出了故障,他的手和臉被燙傷幾處,可他毫不介意,上點藥仍堅持工作。他的辦公室不向陽,冬天陰冷,有時青年人都在暖氣不足時到別的地方去看書,而林啟壽卻是終年從早到晚堅守在辦公室,伏案工作。他善於利用點滴時間查閱文獻,收集資料,作成卡片活頁,並裝訂成冊。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後,林啟壽十分興奮,幹勁倍增,決心要在自己有生之年為國家、為人民做出更大貢獻。這一年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他130萬字的《中草藥成分化學》一書,這是目前國內唯一有關中草藥化學方面較系統完整的一部藥學巨著。這本書是林啟壽在“文化大革命”中,政治上受到衝擊時日夜辛勞而寫成的。它通過大量的資料,全面、系統而詳細地介紹了中草藥化學成分的結構類型和理化性質、生理活性、提取分離和結構鑑定方法。無論從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還是資料的豐富來說,都不愧是國內從事中草藥研究、生產和教學人員一本很有價值的參考書。為此,林啟壽榮獲1977年全國科學大會的個人獎。林啟壽忘我工作的精神一直留在很多同志的記憶中。他生了病,很少去校醫室。他在北京醫學院工作幾十年,校醫室大夫幾乎不認識他。1977年秋,同志們發現他在實驗台上老用燒杯煮著幾棵甘草,問他作什麼,他說胃不好,可能有點潰瘍病。大家這才知道他患了胃病。1977年11月,他應國家醫藥管理局的邀請出席在長沙召開的全國性藥學專業會議,並帶病在會上作了報告。由於旅途和會議的疲勞,他的病情加重了。回到北京,在同志們的再三催促下,他才去醫院檢查,確診晚期胃癌。他深知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因而抓緊分秒時間,強忍病痛,寫完3篇科研論文總結。他在住進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等待手術切除胃腫瘤時,正值全國五大院校參加編寫中草藥統編教材的同志來京討論編寫大綱,他還從醫院出來與大家見面,闡述他對此教材編寫的意見與期望。手術後,體力稍有恢復,他又著手修改他的《紙上色譜在中草藥成分分析中的套用》一書的手稿。在生命垂危的時刻,他仍堅持工作。直到他說話都很困難的時候,他還把科學出版社的楊淑蘭編審請到病床前,叮囑她如何安排力量協助他完成並出版未完成的遺作。他始終關心的只是工作,只是他的藥學事業,表現了“生命不息,戰鬥不已”的堅強意志和高尚品格。
1978年8月26日,林啟壽因病醫治無效而過早地離開了我們,享年59歲。藥學界失去了一位可敬的植物化學專家,這是醫藥衛生教育戰線的重大損失。
人物簡歷
1919年9月28日 生於安徽省無為縣。1934—1937年 在安徽高級工業學校套用化學科學習。
1941年 畢業於南京(後遷重慶)國立藥學專科學校。
1941—1944年 任成都齊魯大學理學院藥學系助教。
1944—1947年 任重慶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助教、講師。
1947—1948年 任重慶國立藥學專科學校高職科主任。
1948—1949年 任美國孟他那州立大學藥學院助教並攻讀碩士學位。
1949—1950年 任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藥理系研究員。
1950—1978年 任北京大學醫學院(後分出為北京醫學院)藥學系副教授、教授。
1953—1957年 任《藥學通報》第一任主編,及北京藥學會副理事長等職。
1955—1957年 任北京醫學院藥化教研室主任。
1963—1966年 兼任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化學技術指導。
1978年8月26日 逝世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林啟壽.籍顯色吸附作用自甲苯提淨3,4二硝基甲苯.1951:135.
2 林啟壽,曾德麗.藉色層分離法測定國產生藥中蘆丁的含量.藥學學報,1953,(1):1.
3 林啟壽,張如意.中藥洋金花的有效成分.藥學學報,1953,(1):95.
4 林啟壽.合成有機藥物化學.北京:新醫書局,1954.
5 林啟壽,張如意,胡素瑜.中藥研究中色層分離法的套用(一):黃連.藥學學報,1954,(2):39.
6 林啟壽.色層分離法在藥學上的套用.藥學學報,1954,(2):63.
7 林啟壽,薛愚,韓桂秋.中藥研究中色層分離法的套用(二):常山.藥學學報,1954,(2):113.
8 林啟壽.色層分離法及其在藥學上的套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5.
9 林啟壽,田珍.中藥研究中色層分離法的套用(三):大黃.藥學學報,1955,(3):65.
10 林啟壽.植物藥品化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
11 林啟壽,莊麗,王慕鄒.白芍和赤芍成分比較.藥學學報,1956,(4):17.
12 林啟壽,張如意,嵇靜德.中藥研究中色層分離法的套用(四):麻黃生物鹼的分離.藥學學報,1957,(5):127.
13 林啟壽.黃草石斜主要化學成分的初步研究.北京醫學院論文集.1960:63.
14 林啟壽.顛茄生物鹼的紙層離.北京醫學院論文集.1962:156.
15 林啟壽,於德泉.中藥八角烏的成分.藥學學報,1963,(10):489.
16 林啟壽,嚴曉風.野蘿蔔鎮咳有效成分的化學.鹹陽科技,1975,(4):59.
17 藥學委中草藥化學師資進修班黃花敗醬專題組等(林啟壽).黃花敗醬的鎮靜作用和催眠療效的研究.北京醫學院學報,1976,(1):17.
18 北京醫學院藥學系等(林啟壽).肌肉鬆弛劑——檗肌松的研究簡報.中麻通訊,1976,(2):52.
19 林啟壽.中草藥成分化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
20 北京醫學院藥學系(林啟壽).預發酵提高薯蕷皂素產率的研究.中草藥通訊,1977,(4):17.
21 北京醫學院藥學系(林啟壽).農吉利黃酮.中草藥通訊,1977,(11):11.
22 歐陽恆慧,林啟壽.鈴蘭強心甙的化學研究.福建醫大,1979,(2):29—37.
23 林啟壽.紙上色譜及其在中草藥成分分析中的套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