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林再成,1970年生,199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書法篆刻專業,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甘肅書法院藝術顧問,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研究員,國家文化部青聯中國書法篆刻藝委會委員,全國70年代書家藝委會委員,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
作品先後三十餘次入展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各項重大展覽,並獲得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書法最高獎“全國獎”。 2006年被江蘇省文聯、江蘇省書協授予首批“江蘇省優秀青年書法家”稱號。2012年榮獲江蘇省文聯推選的“江蘇省首屆十大優秀中青年書法家”稱號。2014年9月榮獲江蘇省書法最高獎“首屆江蘇書法獎”。現任教於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師從劉江、章祖安、王東齡、祝遂之和陳振濂諸教授,獲益匪淺。“潤秀”是他書法風格特徵的最好概括,豪放之中不乏秀麗,粗獷而不失細膩,將二者結合最佳,方能稱得上是成功之作。
其篆刻以滿白、細朱為主,工穩秀麗,流光溢彩。印風雖工穩,細微處見變化機巧,蘊藏匠心。因為有大量臨摹漢印的功底,其印雖多平直,亦見高古神韻。
作品賞析
作品獲獎
1995年 西泠印社第三屆篆刻作品評展 優秀獎(最高獎)
2004年 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書法最高獎“全國獎” (中國書法家協會)
2006年 全國首屆行書大展提名獎(中國書法家協會)
2009年 翁同和書法獎獲提名獎(中國書法家協會)
2014年 首屆江蘇書法獎(最高獎)(江蘇省文聯)
作品入展
1995年 第三屆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
1995年 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
1996年 全國第四屆篆刻藝術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
1998年 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
2000年 全國當代青年篆刻家邀請展(浙江省書法家協會)
2000年 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
2001年 “走進新世紀——江蘇省青年書法篆刻精品展”(江蘇省書法家協會)
2001年 全國當代古典細朱文精品展(浙江省書法家協會)
2002年 吳門青年書家十人作品展(江南風)
2002年 第二屆中國(天津)書法藝術節全國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組委會)
2002年 全國七十年代書家十八人作品展
2004年 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全國大型書法展覽(中國書法家協會)
2004年 首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
2004年 第二屆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羲之杯”全國書法大獎賽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
2004年 全國第五屆楹聯書法作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
2005年 當代江蘇書法精品晉京展(江蘇省書法家協會)
2005年 全國第五屆篆刻藝術展(中國書法家協會)
2009年 08中國書協千人千作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
2010年 09中國書協五百強作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
2011年 全國首屆手卷展(中國書法家協會)
2012年 江蘇省首屆十大優秀中青年書法家(江蘇省文聯)
藝術年表
1970年3月出生於黑龍江省木蘭縣。
1991年9月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
1995年4月入展第三屆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
1995年7月篆刻作品獲西泠印社第三屆篆刻作品評展優秀獎。
1995年8月畢業後在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任教。
1995年11月入展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
1998年2月入展全國第四屆篆刻藝術展。
1998年2月入展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
2000年7月入展全國當代青年篆刻家邀請展。
2000年12月全國入展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
2001年10月入展“走進新世紀——江蘇省青年書法篆刻精品展”。
2001年11月入展全國當代古典細朱文精品展。
2002年1月入展吳門青年書家十人作品展。
2002年2月入展全國七十年代書家十八人作品展。
2002年8月入展第二屆中國(天津)書法藝術節全國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
2004年3月榮獲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書法最高獎“全國獎” 。
2004年7月赴日本金澤市參觀學習交流。
2004年8月入展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全國大型書法展覽。
2004年9月入選第二屆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羲之杯”全國書法大獎賽入選。
2004年10月入展首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
2004年10月入展全國第五屆楹聯書法作品展。
2005年6月入展當代江蘇書法精品晉京展。
2005年10月入展全國第五屆篆刻藝術展。
2006年12月榮獲全國首屆行書大展提名獎。
2007年1月江蘇省文聯三十佳赴香港展覽,作品入《江蘇省優秀青年書法家作品集》。
2008年6月國家文化部青聯中國書法篆刻藝委會委員。
2008年7月入展中國書協千人千作展 。
2009年5月榮獲翁同和書法獎獲提名獎。
2009年8月被聘為甘肅書法院顧問。
2010年6月入展中國書協五百強作品展,參展作品被中國文字博物館收藏。
2011年5月入展全國首屆手卷展。
2011年12月當選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首任主席。
2011年5月全國70年代書家提名展十周年特展”5月6日在南京奧體中心更斯藝術館舉行。
2012年6月參加大型紀錄片《中國書法五千年》行、草書的專題拍攝。
2012年11月榮獲江蘇省首屆優秀中青年書法家精品展(十人)。
2013年 11月參加蘇州美術館得意之作展。
2013年11月雁盪尋夢-全國七十年代書家提名展。
2013年11月當選為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
2014年3月由中國教育電視台拍攝並播出林再成專題片-儒風雅韻。
2014年6月榮登《澳門航空》雜誌封面人物。
2014年 9月榮登《澳門航空》雜誌封面人物。
2014年9月榮獲江蘇書法最高獎“首屆江蘇書法獎”。
2014年11月榮登《南方航空》雜誌封面人物。
2015年2月再榮登《南方航空》雜誌封面人物。
2016年2月當選為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作品出版
1995年10月作品入編《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展覽作品集》,榮寶齋出版社。
1998年2月作品入編《全國第四屆篆刻藝術展覽作品集》,榮寶齋出版社。
1998年2月作品入編《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展覽作品集》,榮寶齋出版社。
2000年12月作品入編《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展覽作品集》,榮寶齋出版社。
2001年10月作品入編《走進新世紀江蘇省青年書法篆刻精品展作品集》,江蘇省書法家協會。
2001年11月作品入編《當代古典細朱文印精品展》,精雅創作書苑。
2002年2月作品入編《七十年代書家18人作品選集》,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2002年8月作品入編《蘇州青年美術書法作品選》,中國國際美術出版社。
2002年8月作品入編《全國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作品集》,第二屆中國(天津)書法藝術節組委會。
2002年9月作品入編《七十年代書家作品選集第二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2004年3月作品入編《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作品集》,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4年6月作品入編《江蘇 遼寧百人篆刻精品集》,瀋陽出版社。
2004年8月作品入編《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大型書法展覽作品集》,香港書藝出版社
2004年10月作品入編《全國第五屆楹聯書法作品展作品集》,河南美術出版社。
2004年10月作品入編《首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展作品集》,河南美術出版社。
2005年6月作品入編《吳門書道——蘇州市全國獲獎書法家作品集》,古吳軒出版社。
2005年10月作品入編《全國第五屆篆刻藝術展覽作品集》,萬卷出版公司。
2006年3月作品入編《江蘇書法通訊》,江蘇省書法家協會。
2006年12月作品入編《全國首屆行書大展作品集》,榮寶齋出版社。
2007年1月作品入編《江蘇省優秀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集》,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2007年7月作品入編《七十年代書家墨跡冊》,中國藝術出版社。
2007年8月作品入編《明清書法家詩詠——當代書法名家作品集》,古吳軒出版社。
2008年5月作品入編《當代行書藝術展作品集》,河南美術出版社。
2008年5月作品入編《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展》,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8年8月作品入編《中國書法》,《中國書法》雜誌社。
2008年8月作品入編《定慧寺巷書畫街中國書畫當代名家作品集》,蘇州市滄浪區雙塔街道辦事處。
2008年12月作品入編《全國中青年名家書法邀請展作品集》,中國文藝出版社。
2008年12月作品入編《全國教育系統名家書法邀請展作品集》,中國文藝出版社。
2009年3月作品入編《運河情——南長古韻書法邀請展作品集》,河北美術出版社。
2009年8月作品入編《張乃田師生藝術展作品集》,中國文藝出版社。
2009年8月作品入編《中國書法名城(之鄉)國慶巡禮書法作品集》,榮寶齋出版社。
2009年10月作品入編《筆歌墨舞》,蘇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2010年1月作品入編《西溪全國書法名家聯墨集錦》,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0年3月作品入編《全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作品集》,福建美術出版社。
2010年4月作品入編《當代書壇系統工程:五百家書法精品展作品集》,語文出版社。
2010年4月作品入編《蘇州市文藝界紀念唐寅誕辰540周年——名家書畫作品集》,蘇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2010年 6月作品入編《蘇州友城卅年書畫集》,蘇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2010年9月 作品入編《墨香安達——黑龍江籍全國書法篆刻名家作品邀請展作品集》,黑龍江省安達市書法家協會。
2010年11月作品入編《蘇州 婁底書法聯展作品集》,中國文藝出版社。
2010年11月作品入編《書法》,上海書畫出版社。
2010年11月作品入編《五省十市政協第三屆書畫聯展作品集》,政協肇慶市委員會。
2010年12月作品入編《書法觀察》,甘肅書法院。
2011年5月作品入編《全國首屆手卷書法展作品集》,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1年6月作品入編《中國書法》,《書畫藝術》編輯部。
2011年6月作品入編《光輝的歷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蘇州市美術書法大展作品集》,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2011年12月作品入編《滄浪詩詠——蘇州市書法篆刻名家作品集》,華夏美術出版社。
2012年5月作品入編《70年代書家提名展十周年特展作品集》,江蘇賜百年廣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012年5月作品入編《雁盪尋幽——第十三回全國七十年代書家提名展作品集》,七十年代書家藝委會。
2012年7月作品入編《首屆江蘇省優秀中青年美術家書法家精品展作品集》,江蘇美術出版社。
2012年7月作品入編《林書謝繪》,華夏美術出版社。
2012年11月作品入編《對話園林——當代中青年書法名家邀請展作品集》,蘇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2012年12月作品入編《書學之路——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創辦五十周年校友作品集》,中國藝術出版社。
2013年1月作品入編《姑蘇篆刻名家作品集》,華夏美術出版社。
2013年5月作品入編《書畫藝術》,《書畫藝術》編輯部。
2013年7月作品入編《西園雅集——書法名家》,中國書法主義文獻館。
2013年10月作品入編《蘇州體育詩詞書法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3年10月作品入編《人民文摘》,人民日報出版社。
2013年11月作品入編《得意之作——蘇州中青年書法家作品集》,古吳軒出版社。
2014年2月作品入編《書法報》 2014年第6期“蘭亭諸子—林再成”通版介紹。
2014年5月作品入編《書法報30年——讀者作者編者書法作品蘇州展》。
2014年6月作品入編《澳門航空》,《澳門航空》雜誌社。
2014年7月作品入編《青少年書法報》通版刊登“林再成書法作品展”。
2014年7月作品入編《江南時報》“江南文化”整版刊發“林再成書法作品”。
2015年出版《全國七十年代書家精選集》林再成卷。
文論
文論一
技近乎道
----林再成書法斷想
齊玉新
一
前不久,一個收藏家給我發來一條簡訊說“你寄給我的林再成絹本手卷是印刷品!”我一愣----怎么可能呢?!他說“手寫的怎么跟印刷的效果似的?”我只好給他出了一個餿主意----你把手卷泡在水盆里,湮墨就不是印刷的。
我與再成認識差不多有十年了,自八屆國展看著他現場考試、獲獎之後就覺得他好像在書壇上消失了一樣。於是我很奇怪,大家都在折騰,他為啥沒動靜了?
去年夏天在蘇州,因為“書法蘇軍” 的採訪我才真正知道了他這些年到底幹嘛去了,才真正飽覽了十年磨一劍之後的林再成書法藝術。原來,這十來年的時間,他就終日沉浸在書法的古代經典長河中默默地修煉著自己。在當下物慾橫流的時代,一個七十年代的書法家能夠耐得住寂寞,我幾乎沒有見過。面對他的作品中的技術含量與十 年前相比,只好用震驚兩個字來表達了。
二
在當代,搞書法顯然是很幸運的。專業的書法院校教育、那么多的資料和資源(甚至有些古人都沒見過)、發達的媒體、眾多的國展平台資源,因此這也是一個少年成名的時代,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書法領域這些年被充分的體現出來了。
可是,我一直認為儘管當代是一個青年優秀書法家輩出的時代,然而“早熟”卻掩蓋不了“青澀”,這也是當代書法存在的最大問題----技術不過關!很多書法家依仗自己的才氣逼人,創作全憑才情,作品自然激情充溢、瀟灑縱橫,可是如果用一生的時間去考量一個書法家的時候,才情、才氣總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慢慢褪去。有人說,老了,拼的是學養和功力。功力是什麼?是技!
“技近乎道”這是一個人人皆知的道理,在錘鍊技術的寂寞之路上,再成埋頭去做了,這是一個書法家難能可貴的清醒認識。或許有人說,書法是藝術,是抒發心性的藝術形式。可是,技術不過關,如何才能更好、更準確、更自由的承載一個藝術家的情緒和思想呢?在這一點上,再成對於技術的錘鍊是非常聰明和理智的,也只有這樣,才有他的爆發。
三
再成是一位以行草書創作為主的書法家,儘管我們所能見到的作品基本都是行草書,可書路卻非常寬。比如,他的大字行草書取法宋代諸家,尤以米芾為主,用筆雄強潑辣,線條粗壯挺拔,頗有“刷”字之神采,觀之深有汪洋恣肆之感,酣暢淋漓。大字難做,很多人做大字用筆卻有粗糙之病,雖則有氣勢,卻失之荒率,不見筆墨。再成的大字行草書在用筆上十分講究,點畫精微,起承轉合拿捏準確,足見其精湛的用筆技術。大字難做,而能做到氣勢與精到則非常之難,很多人也只好取神舍貌,這個,包括古代書家中也不鮮見。
如果通覽再成的小字行草書,你會驚訝於他對幾種風格的駕馭能力。比如,他能做米家風格的小字行書,用筆提按變化很大,鋪毫痛快而又於細膩處纖毫畢現,可謂風檣陣馬、開合有度;他還能寫一手沉靜圓融的元代趙孟頫風格的小行書,只見筆毫在宣紙上婉轉迴環,一派蕭散的松雪味兒魏晉風度溢於紙上;當你見到他的另一種小行書的時候,又會驚嘆於那種規整謹嚴的法度在筆尖下快速的流淌,一點一畫之間腕下自然生髮出康里子山的神韻。
我曾經納悶好幾種風格截然不同的行書,林再成是怎么在手下生成的?他說,一個是技術的熟練和紮實;一個是對於古人經典的深刻理解。我想,能夠清晰地分開不同的風格和“技術參數”,上述兩點不是輕易就能夠做到的。
四
作為一個書法家,是需要有自己的藝術主見的,最可怕的是隨波逐流,終將會淹沒在時代的長河中;最可貴的是有一個清醒的思路,能夠深入的去挖掘被別人忽略的盲點。在當代魏晉書風籠罩的創作格局下,林再成十年如一日的瞄準宋元書風,去錘鍊自己的技術、去與古人做著心手雙暢的技術融合,最終他不與人同。
學米者不乏其人,而能沉浸在米芾的手札中,從中提煉自己的技術語言,並由此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這是再成的聰明之處。潛心趙孟頫的書法,這又何嘗不是對魏晉書風的另外一條通道呢!而涉足康里子山並由此融合成為自己的一個藝術語言,這難道僅僅是獨闢蹊徑嗎?我想,這或許又是再成對於古典經典深刻理解與發現的體現。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第一個發現道路的人就成了領路者,後面的人就成了隨從。
五
前些天,我曾經和一個剛學書法的人講----其實書法很簡單,一是你能夠控制住毛筆,正確、合理的使用它;二是你腦子裡面要有東西。於是,用你的手準確的表現出來,你就是書法家了。說起來很簡單,真正能做到了,那就是“心手雙暢”了。
一個書法家,,需要一輩子做臨摹古人經典書法的事情,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反覆錘鍊技術的過程,這個過程也無非就是----不斷地訓練手的技術,不斷地強化對古人書法的記憶過程。賣油翁那兩下子就是技術,而他的那兩下子難道不是表演藝術嗎?他最終道出了真諦“唯技熟耳”!作為書法藝術,我們的情緒、心性、思想、審美最終還是要通過筆墨線條來傳達出來,沒有精熟、準確的技術表現手段,一切又都是空的。
難怪有人以為林再成的字象印刷的,這是因為他的技術太高妙了,以至於每一個點畫、每一根線條、每一個用筆動作都非常嚴謹、精熟,他的用筆技術已經完全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手工書寫,而只有如此,他才能正確、準確的來用毛筆、用線條傳達他的審美追求。所謂藝術中的“無意於佳”,應該理解成是建立在技法純熟基礎上的率意和自然流露。
面對林再成的書法,我堅持認為,他對於技法的錘鍊最終決定他會不斷超越他人並超越自己的今天;他對技法的錘鍊,也最終決定他的作品會不斷趨於完美。一件藝術品,也只有近乎完美的技法,才能決定他的藝術品質。沒有絕妙技法的藝術品都不是好的藝術品,如同沒有技術含量的書法作品一樣----絕對不是高級的書法作品。
書法的技術,包含了用筆、結構和章法,現 在,林再成完成了技術的熔鑄,那么,技近乎道就在他的眼前!
-----------------------------------------------------------------------------------------------
文論二
行間玉潤 瀟灑無塵
————評林再成的書法篆刻藝術
薛元明
林再成是書法篆刻雙修的青年藝術家,以不俗的成就印證了自身才情。再成1970年出生於黑龍江省綏化市,朝鮮族,自幼酷愛金石書畫。儘管少年時家境貧寒,學書條件不足,但他一直頑強地堅持著自己的愛好,1991年考上中國美術學院,師從劉江、章祖安、王東齡、祝遂之和陳振濂諸教授,獲益匪淺,創作突飛猛進,畢業後分配到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從事專職書法教師,學以致用,書法篆刻進而變成了一生的事業。
再成為人不多言辭,守謙慎獨,不作張揚,因而擁有了一份寧靜的創作心態,這對年輕人來說,實在是難能可貴,其書法以二王為宗,近涉米芾、王鐸,這一路書風時人頗多,但真正學而貫通的不多,有自己個性面目則更難。留心再成翰墨,用筆精到溫潤,極少張揚之態,具謙謙君子之風,猛利的米字變得很溫和,沒有劍拔弩張的火氣,這當是他對二王有深刻領悟相關。
我和再成多年未曾謀面,屬於神交,靠電話交流、作品交流。我對他的了解是從諸多展覽和書籍中所了解的一段段印象,逐漸地累加而清晰起來。因為時空的距離,對他評價更直接、更客觀。再成創作用功極勤,深感不於老實處勤奮用功,將難有所成,在勤奮中獲取新的靈感,而不流於虛偽淺薄。實際上,他的成功除了勤奮之外,還有大徹大悟之後對自身不斷地否定和超越,以及不斷地調整和完善自我,在他的藝術主張中,認為書法的最高境界是淡雅沖和、大味必淡。基於此,創作力求脫盡造作和浮躁的火氣,注重格調層次領悟,因而清醒地確立了自身的審美坐標和創作方向,即不重複古人,亦不局限於當代,真正做到“古不乘時,今不同弊”,融會貫通,深入精微,大膽創造。
在學書過程中,他從不以個人的好惡一味推崇碑版或帖學,而是轉益多師,力取諸家之長,以冷靜而理性的眼光審視優秀的古典傳統,努力尋找古典和現代之間的契合點,在創作中,一般人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形式的平衡上,如何造險而又如何破險,如何前後呼應方面,但過多地考慮創作細節,反而會平添許多人工之跡。故書寫時不應苛求一筆一畫,而著重於情感的酣暢和和點畫的自由律動。劉熙載雲“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為書。”書家只有將自身情感意趣融入到書法創作中去,才是趨於成熟的標誌。更進一步說,書法創作的藝術魅力在於其間包容獨特的抽象點畫線條體現出書家的情感。一個成熟的書家,應將書法視為一種文化,審美趨向應該是多多角度和全方位的。當我們審視再成的創作,他把開拓進取的精神套用在藝術天地里,對天地有全放位深層次的把握,時常有一種灑脫自如、淋漓放縱天機活潑的人生情趣油然而生。書中情致,在筆墨,更在胸襟。因為歲月的磨礪,以知煉性攝心,以行雲流水之澹衷,儲為和風甘雨之氣象,追尋那令人陶醉和迷戀遠古的足音,以空靈淡泊遠古自如,以自己的人生情趣去尋覓書法真諦。
在創作任何一幅作品前,他更關注作品的整體方面,力求做到書法形式和內容的完美整合,著重抒發自我內心的感受,極力保持創作情境的統一,最大可能地發揮線條功能,以流暢、圓渾,富有彈性的中鋒運筆為主導,輔之以肘、腕、指、背及全身的和諧運動為變化做到左右逢源,順勢利導和水到渠成的流動,一筆一變,擴大筆觸的差異和變動性,將提按、輕重、粗細、行頓、剛柔、長短、斷續和疾徐等矛盾筆觸化作可觀的節奏,統一協調在自己的作品中,賦予線條極大地表現力,通過章法的聚散、疏密,墨法的枯淡濃濕的對比,結字的反造疏淡
等一切手法,以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重新組合的樂章一樣。用筆方折,奇肆迅疾,纖勁清秀,疾而不滑,澀而不滯,無絲毫滯礙之感,盡得情馳神縱之致。結體靈活多變,舒展大度中見嚴謹,欹側而取渾美,具翩翩自得之勢,或一任大小,化繁為簡,或輕重得宜,俯仰有致,節奏明快,骨力洞達,剛勁蘊藉。以簡為用,以碑為質,兼收並蓄,古樸自然而又天真灑脫,於隨意之中見情趣,行筆澀勁,頓挫有力,以粗帶細,以靜顯動,氣韻洞達,宛如信手拈來,風神灑脫,流露出超然不俗之態,充溢著不加修飾,率真樸素的生命輕味。再成以駕輕就熟的筆法技巧,拓展了藝術表現的空間,生成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再成篆刻以滿白、細朱為主,工穩秀麗,流光溢彩。其印風雖工穩但細微處見變化機巧。竊以為,放浪者以意行刀,雖有痛快之感,貌似瀟灑,卻有漂浮之弊。清季黃士陵獨以板到極點求活,勝人一籌,求寫意者若無才情,刀具有爐火純青之功而莫能勝,平板之中靈動變化更要有過人之處。再成以自身不俗的成就確立了在當代印壇的地位。
再成現為中國書協會員。作品參加西泠印社第三屆篆刻展、全國第四屆篆刻展,全國第七、第八屆中青年書法家篆刻展,全國當代古典細朱文展等重大展覽,最 近,他在第八屆全國書展中獲獎。假以時日,必將有更驕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