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區成立於1984年,是東營市的中心城區,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1155.62平方公里,轄4鎮6個街
道,總人口61.13萬人。全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及其40多個二級單位、全國重點大學—石油大學(華東)坐落於境內。
東營區是在油田礦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組團式新興城區,主要由東城、西城兩大部分組成,東城建成區面積44平方公里,西城建成區面積66平方公里,兩地相距15公里,以新區建設為重點加速了東西城的對接。
地理位置
東營區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三角洲腹地。地跨東經118°12′42″~118°59′52″,北緯37°14′13″~37°
31′57″。東瀕渤海,西依黃河,南與廣饒縣、博興縣接壤,北與墾利縣毗鄰。東西最大橫距67.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6.5公里,總面積1155.62平方公里。城區北距墾利縣城15公里,西距利津縣城20公里,南距廣饒縣城50公里,西南到省會濟南220公里,西北到首都北京450公里。
歷史沿革
東營區域地歷史悠久。據對出土文物考證,早在4000年前,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殷為薄姑國領地。周為齊地。秦屬齊郡,西漢屬千乘郡琅槐縣、濕沃縣,東漢屬樂安國博昌縣、濕沃縣,三國時屬魏國齊郡,西晉屬廣饒縣、濕沃縣,南北朝時屬樂安郡廣饒縣、濕沃縣,唐宋時屬渤海郡千乘縣、蒲台縣,元明清三朝境域東部屬樂安縣、西部屬蒲台、博興縣。民國年間,為廣饒、蒲台、博興三縣交界之地。
戰國時期,人們在此“伐薪煮海水為鹽”,鹽業生產已有一定規模。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大批移民自山西洪洞、直隸棗強遷移至此,構成境內居民的主體。悠久的歷史滌就絢麗多彩的地方民間文化。東營區牛莊鎮時家村是呂劇的發源地。清光緒二十六年,時殿元等人將琴書《王小趕腳》由坐唱改為化裝演出,形成呂劇雛形,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獨具地方特色的大劇種,並躋身於國家地方戲曲藝術之林。
1940年後,境域屬抗日民主政府清河區行政專員公署。解放戰爭時期,境域屬廣饒縣、蒲台縣,隸屬渤海區清河專署。建國後,境域隸屬惠民專區。1961年4月,東營村(今東營居委會)東打出的華北第8號探井首次獲得日產8噸的工業油流,拉開了華北石油會戰的帷幕。1962年9月23日,營2井噴出當時全國日產原油最高555噸的油流,“九二三廠”(勝利油田)誕生。
1982年11月10日,國務院以[82]國函字249號檔案批准設定東營市東營區、牛莊區。1983年10月15日東營市成立。1984年1月12日,市轄東營區、牛莊區(東營區轄42個行政村,牛莊區轄179個行政村)成立。1987年7月2日東營、牛莊兩區合併為東營區。建市後,選定沙營以東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的地區作為東營市中心城,稱“東城”,市委、市政府設在東城。勝利油田機關所在的礦區城鎮相應稱“西城”,東城距西城15公里。區委、區政府駐西城。
區劃變遷
東營區是東營市中心區。1987年轄辛店、勝利、六戶、牛莊鎮,史口、油郭、西范、龍居鄉,西城街道辦事處,221個行政村。1988年4月撤銷西城街道辦事處,設立泰安路、海河路街道辦事處。1991年3月設立東城街道辦事處,與勝利鎮合署辦公。1992年10月,史口鄉撤鄉設鎮。1995年3月,東城街道辦事處與勝利鎮分設。
2001年3月,鄉鎮街道規模調整,撤銷油郭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史口鎮;撤銷西范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牛莊鎮;撤銷勝利鎮,設立勝利街道辦事處;撤銷辛店鎮、海河路街道辦事處、泰安路街道辦事處,設立辛店街道辦事處、黃河路街道辦事處、文匯街道辦事處。11月撤銷龍居鄉,設立龍居鎮。2003年11月,成立勝園街道辦事處。將史口鎮北高、盧家、丁家、姜王、業基王、溫家、東商、趙家8個村和黃河路街道辦事處東現河、南田、西現河、王連、東升、陳家6個村(居),劃入勝園街道辦事處管轄。
人口民族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時為標準時間,普查登記的對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常住的人,每個人都在常住地進行登記。全區總人口為568405人(包括外來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時的465334人相比,十年零四個月增加了103071人。全區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65055人,占99.4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350人,占0.59%。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02318人,增長了22.11%,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753人,增長了28.99%。
綜述
2007年底,東營區總人口為615634人,其中男性316145人,女性299489人,男女性別比106:100。計畫生育率為99.8%,晚婚率為85.52%,人口出生率為7.447‰,人口死亡率為3.3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15‰,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全區有少數民族3350人。
一、全區總人口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時為標準時間,普查登記的對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常住的人,每個人都在常住地進行登記。
全區總人口為568405人(包括外來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時的465334人相比,十年零四個月增加了103071人。
二、人口分布
全區總人口分布如下:
泰安路街道 87658人
海河路街道 115214人
東城街道 46854人
辛店鎮 102031人
勝利鎮 70810人
牛莊鎮 26571人
六戶鎮 26946人
史口鎮 24531人
油郭鄉 19671人
西范鄉 15156人
龍居鄉 32963人
三、家庭戶人口
2000年11月1日0時,全區共有家庭戶176428戶,家庭人口503742人,占人口的88.62%,平均家庭戶規模為2.86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3.53人下降了0.67人。
四、年齡構成
全區人口中,0~14的人口為98914人,占17.40%;15~64歲的人口為442641人,占77.88%;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6850人,占4.72%。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的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5個百分點。
五、性別構成
全區人口中,男性為294579人,占51.83%;女性為273826人,占48.17%,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7.58。
民族分布
全區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65055人,占99.4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350人,占0.59%。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02318人,增長了22.11%,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753人,增長了28.99%。
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區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66074人,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35557人,接受國中教育的174379人,接受國小教育的120273人。
與1990年第四次任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有如下變化:具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由5425人上升為11624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5770人上升為23849人,具有國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1383人下降為30679人,具有國小受教育程度的由27503人下降為21160人。
全區人口中,文盲人口為28911人,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粗文盲率由11.20%下降為5.09%,下降了6.11個百分點。
自然資源
在東營區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蘊涵著豐富的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和生物資源,黃河從這裡奔流入海,全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就坐落在這裡。東營區地處黃河沖積平原的濱海地帶,屬黃河三角洲尾閭部分。地勢總體平緩,但西高東低,比降為1/10000,最高高程海拔11.5米,最低點海拔2.5米,地面高程一般在6~8米之間。全區共有河流9條。黃河是境內唯一的自然河流。區內有排水河道8條:支脈河、廣利河、老廣蒲溝、武家大溝、五六乾合排、溢洪河;境內排澇河道有廣蒲河、東營河,控制面積分別為339.6、83.4平方公里。東營河匯入溢洪河,廣蒲河匯入支脈河,後入海。東營區海岸線南起支脈河,北至丁字壩,全長26.7公里,地勢低平,屬粉沙淤泥質海岸。灘涂面積139.57平方公里,潮間帶面積133.5平方公里,負10米淺海面積為534平方公里,是灘涂養殖和采捕貝類的良好場地。潮汐屬不規則日潮和不規則半日潮的不同潮型,每日2次,潮差一般為0.2~2米,潮汐流速平均為1.1海里/小時。沿海受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影響,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沿海氣溫以1月最低,平均1~4℃,7~8月氣溫最高,平均24~26.3℃。海水錶層水溫年平均12℃。水溫的年度變化與氣溫大致相同,魚類生長期較長,浮游生物種類多,天然餌料豐富,適宜魚、蝦、蟹、貝類等棲息生長。
土地資源
據2007年底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顯示,全區土地總面積115561.99公頃。土地利用三大類面積為:農用地51546.33公頃、建設用地36899.11公頃、未利用地27492.67公頃,分別占總面積的44.68%、31.63%、24.69%。
水資源
歷年平均降水產生的地表水徑流量為0.65億立方米,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排入渤海,利用率尚低。全區淺層地下淡水面積為26.67平方公里,當年平均水量為4627.28萬立方米。黃河是境內主要客水水源,1950~1999,利津水文站年徑流量平均為352億立方米,年際間豐枯變化較大,一年之內水量分布不均,多年平均流量為1264立方米每秒。自2001年以來,由於實施黃河水量統一調度,保證了利津站全年不斷流,2006年黃河徑流量204億立方米,全年沒有斷流。另外,支脈河入境內流域面積138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33立方米每秒;廣利河入境流域面積510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43立方米每秒。
礦產資源
主要有石油、天然氣、天然滷水、貝殼、地熱及少量磚瓦用粘土。石油、天然氣資源富集,含油層系多,油氣藏類型多,主要分布於現河、東辛、六戶、牛莊、王崗等處,已發現油田8個,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0億噸以上,累計生產原油約2.8億噸。滷水年開採量約300萬立方米,現保有儲量約3433萬立方米。地熱是繼油氣資源的第二大能源資源,儲量豐富,中心城區地熱資源自上而下有兩個較好的熱儲層——上第三系館陶組熱儲層和下第三系東營組熱儲層,熱水儲存總量為143億立方米,可采儲存量為61408立方米/日。有2處地熱井開發利用。貝殼資源主要分布於牛莊鎮,經地質勘查探明儲量約20萬噸,可供開採的約16萬噸。
生物資源
野生動物中獸類有野兔、刺蝟、獾、黃鼠狼、鼴鼠、狐狸等;鳥類有燕、雀、水鳧、鴨藍、大雁等,珍貴島類有大天鵝、白頭鶴、大鴇等。水產資源中魚類以梭魚、青鱗魚、鱸魚、斑鯽、刀鱭為主;蝦類以毛蝦、對蝦、青蝦、脊背白蝦為多;蟹類有三疣梭子蟹、梭子蟹等;貝類有文蛤、毛蚶、魚回蟶、竹蟶、蘭蛤等;黃河鯉魚、黃河刀魚為淡水名產。野生植物中的中草藥有益母草、菟絲子、車前子、茵陳、羅布麻等數10種。
經濟發展
農業
現代農業日益壯大。建成放心蔬菜基地6000畝、標準化畜牧養殖小區20處,實施休閒觀光農業項目5個,新增農業龍頭企業5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6個,促進了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科技含量和裝備水平明顯提高,主要農作物兩種普及率達到95%以上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20萬畝,新增大中型拖拉機2700餘馬力。動植物疫病防治成效突出,美國白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民生問題不斷改善。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980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790元,分別增長14.9%、15%。
工業
2008年全年年產值過10億元企業發展到7家,預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35億元、利稅36億元、利潤24.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8%、38%和37.3%。石油化工、石油裝備等支柱產業不斷膨脹,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達到41.1%、22.8%,榮膺中國石油裝備產業基地稱號。化工產業北移擺上議事日程,率先在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設立“園中園”,海科循環經濟園基礎配套加快實施。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異軍突起,光伏太陽能有限公司在法國成功上市,入選“全國第一批國家級徵信企業”,全區高薪技術企業發展到37家,完成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0.22%。發展載體更加完備,勝利工業園區投產企業71家,預計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5億元、利稅4.5億元,分別增長54%和31%,被評為全國先進科技產業園,榮獲全國民營科技發展貢獻獎;大學科技園勝利園區新增孵化面積1萬平方米,入孵企業30家,申請專利30項,開發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25項。全區“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發展到15家。
服務業
嚴格落實加快服務業發展載體建設,促進了服務業快速健康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同比提高3.04個百分點。全區規模以上批發零售餐飲企業和星級住宿業企業發展到74家,預計實現零售額61億元,同比增長31%。全國首家世界金鑰匙酒店聯盟培訓基地落戶藍海職業學校。東營商貿園跨入省、市服務業重點園區行列,實現銷售收入20.6億元、利稅3.5億元,分別增長10.8%和10.2%;商河路商業步行街日趨繁榮,西苑水產、劉家副食批發等專業批發市場更加活躍。信息化建設卓有成效,軟體開發、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勢強勁,天成恆信、百祥數碼等電子商城蓬勃發展,信息產業實現產值26.62億元,增長23.8%,被評為全省信息化工作先進區。中心城區“逍遙遊”漸趨成熟,景區景點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龍居紫椹採摘節等活動成功舉辦,攬翠湖旅遊度假區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龍居鎮成為全省旅遊強鎮,為東營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做出了積極貢獻。全區全年接待遊客2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7.88億元,分別增長36%和38%。
城建
以創建文明城市為總抓手,不斷強化城市建設管理,著力打造最宜人居住環境。積極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堅持以人為本、堵疏結合,堅持文明執法、有情操作,推行人性化、差別化、精細化管理,城市管理質量和成效不斷提高。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切實抓好市政基礎設施管養,積極實施城市“六亂”治理、“五小”行業規範、交通秩序、建築市場等專項整治活動,城市面貌和形象明顯改觀,再次榮獲“省級文明城區”稱號。紮實推進“一流社區”創建工作,科學調整社區規劃,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隊伍建設,新建城市社區服務站17處,社區管理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統籌一體發展。新建戶用沼氣池1400戶,安裝太陽能2000個;實施農村飲水鞏固工程村莊40個,受益民眾3.1萬人;建設改造農村公路23.1公里、便民橋25座,硬化村莊街道31公里、新建垃圾集中收集房140個、完成舊村改造7個,拆遷房屋2萬平方米,建設新型農民住宅370戶;4處農資超市、40處農資便利店全部投入運營;35個村莊標準化電網改造圓滿完成,500KV油城輸變電、220KV史口變電站工程順利實施。“三網”綠化工程建設開局良好,栽植各類苗木266.5萬株,新增綠化面積2.1萬畝。
財稅
預計2008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73億元,同比增長19.5%,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8.7億元、89.3億元、75億元,分別增長2.3%、21%和22%。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2.88億元,增長22.01%,其中稅收收入占到8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增,全年完成155億元,增長22%,其中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65.7億元,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82.1億元,分別占到42.4%、53%。消費拉動作用顯著增強,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億元,增長23.5%。完成進出口總額3.9億美元,增長30%,其中出口3.5億美元,增長37%;實現外商直接投資5200萬美元。招商引資取得新的成績,引進投產(營業)和在建項目35個,到位外來固定資產投資18.9億元。
社會事業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紮實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被評為全省首批文明城區。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順利通過省“兩基”鞏固提高和省級實驗教學普及區評估驗收,成為全省教育工作示範區。健全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全面推行城鄉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防治禽流感、美國白蛾等動植物疫病成效卓著。認真落實三項基本國策,深入開展平安中心城建設,紮實做好雙擁共建工作,積極開展“雙創”活動,先後獲得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平安山東”建設模範區、全省雙擁模範城、全省民政工作先進區等多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成為國家衛生城、全國環保模範城。
教育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改造農村低標準建材校舍2.1萬平方米,配套教學儀器1.46萬件、圖書13萬冊、微機和多媒體設備495台(套),在全市率先實現中心國小以上學校“班班通”;全面開展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文體
大力弘揚呂劇藝術等傳統文化,牛莊鎮中心國小成為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加快城鄉文體設施建設,區圖書館順利啟用,全區農民體育健身路徑達到89處。科普教育、民主法制、油地共建、廣播電視、徵兵雙擁、史志檔案等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衛生
不斷加強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建設,認真做好政府購買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試點工作,建設改造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10處,培訓基層衛生技術人員456人,成為全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聯繫縣區和首批“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示範區”。大力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提高到95.6%。紮實開展手足口病等重點傳染病防控,全力做好嬰幼兒奶粉重大安全事故處置工作,保障了人民民眾身體健康。
勞動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689人,轉移農村勞動力7800人,安置下崗事業人員1265人,實現“4050”及特困人員再就業429人。
民政
規範低保動態管理,提高低保補助標準,全年發放城鄉居民低保金1539.7萬元,在全市率先推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分類施保制度,切實保障了農村特困民眾的基本生活。在全市率先將農村老年人救助範圍擴大到70周歲,兌付農村老年人生活救助金402萬元。完成四鎮敬老院改擴建和147戶重點優撫對象舊房改造,新建農村特困民眾安居用房150戶。嚴格執行物價變動與困難民眾生活救助聯動機制,及時救助城市低保邊緣困難民眾1500人。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兌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石油價格改革補貼等2328萬元。
計畫生育
進一步健全計畫生育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改造鎮、街道計生服務站3處,新建村級計生家庭幸福指導站5個;紮實做好人口計生基礎信息清理核查工作,拓展延伸出生缺陷干預惠民服務工程,不斷加強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嚴格落實計生優先優惠政策,各項人口發展指標均保持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