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厚殼貽貝貝殼2片,長約15厘米左右,呈楔形。殼頂尖小,位於殼之最前端,腹緣略直,背緣與腹緣構成30度角向後上方延伸,背緣呈弧形。殼後緣圓,殼面由殼頂沿腹緣形成一條隆起,將殼面分為上下兩部,上部寬大而斜向背緣;下部小而彎向腹緣,生長紋明顯,但不規則。殼表面棕黑色,殼頂常磨損而顯白色。殼內面灰藍色,具珍珠光澤。由背部韌帶末端向下,繞殼後緣至腹緣末端有一寬黑色邊緣。殼表的殼皮繞殼緣卷向內緣形成一紅褐色狹緣。外套痕及閉殼肌痕明顯,前閉殼肌痕小,位於殼頂內方,後閉殼肌痕大,卵圓形,位於後端背緣。殼頂內面具有2個小主齒。韌帶褐色。外套膜在一點癒合,外套緣具有分枝狀的觸手。足後端成片狀,前端呈棒狀。足絲粗,淡黃色。
生活習性
貽貝的攝食也跟其他雙殼類軟體動物一樣,只能被動地從通過它身體內部的水流中獲得。根據貽貝胃的內含物的檢查,我們知道它主要是以硅藻和有機碎屑做餌料的。此外也吃一些原生動物。
貽貝是用足絲固著生活的。它們一般固著在岩石上,有的也固著在浮筒或船底上面,因此浮筒會因增加重量而下沉,船隻也會因增加重量和阻力而大大影響航行的速度。當然,附著在浮筒和船底的生物不只是貽貝一種,其它還有很多,例如牡蠣、藤壺等等。為了防止它們的危害,人們不得不設法在船底塗上各種防污漆,讓它們的幼體無法附著。
雅號由來
嵊泗貽貝還被叫做“東海夫人”。《本草綱目》里記載:“時珍曰:淡以味,殼以形,夫人以似名也。【集解】藏器曰:東海夫人,生東南海中。似珠母,一頭尖,中銜少毛。味甘美,南人好食之。詵曰:常時燒食即苦,不宜人。與少來先煮熟,後除去毛。再入蘿蔔,或紫蘇,或冬瓜同煮,即更妙。《日華》曰:雖形狀不典,而甚益人。”據說,《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是從浙人那裡聽到這個雅號的,所以把它記錄下來,而甬上詩人則把其民間神話傳說聯繫起來,幽默地說:“應是龍宮多嬖倖,故將一品錫嘉名。”意思是說大概是由於龍王后宮太多,才將貽貝封為一品夫人的。因為貽貝在海中喜歡棲居於“石根”深水區,所以又有了“白紅二種石根生,水愈深時產愈精”的說法。
食用方法
菜名:冬瓜淡菜燒鴨湯
配料:冬瓜200g、燒鴨150g、淡菜20顆、扁尖筍3根
做法:1.淡菜乾泡軟(1小時以上),逐個剪除其身上的鬍鬚,洗淨。冬瓜、燒鴨肉切塊。
2.扁尖筍泡軟,撕成細條,沖洗掉多餘的鹽分。
3.鍋燒熱後加少許油,將淡菜和薑片一起在鍋中煸炒至淡菜變色。
4.注入半鍋開水,大火煮約15~20分鐘至湯色變成白色。
5.湯中加入冬瓜、燒鴨塊,燒開後轉小火慢煮30~40分鐘,最後10分鐘加入扁尖筍絲同煮,適量的鹽、胡椒粉調味。吃前撇去浮油。
菜名:冰爽黃瓜拌淡菜
主料:黃瓜300g淡菜肉200g
步驟:1.將淡菜燒熟後剝殼,用肉迅速在事先準備好的冰水中過一下。
2.將淡菜肉和切成滾刀塊的去皮黃瓜拌好,放入鹽、糖、醋、蒜末等在食材中拌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