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東流道上
幾處煙樹幾重山,山外人家緣水灣。
樵豎牧童歌上下,夕陽影里自閒閒。
作品評析
詩作者行進在東流道上,放眼前方和身左右,煙樹迷離,崗巒重疊,山下河灣邊村民臨水而居,山上打樵的青年、放牧的少年亮嗓高歌,夕陽西下,人影橫拖,鄉村一派安樂、祥和的閒適景象。豎:小子,年輕人。可以說是一種胸懷,是對人生的一種清醒認識。人就是要正確看待自己,正確確定位置,順應人生規律,走好人生的旅途。不要不知輕重,不知進退,不知好歹,不知死活。所以說,這是一層天機。執迷不悟的人是參不透的,被權、錢、色迷住心竅的人更加參不透的。形容有些事不能人為的改變或者不可能隨主觀意識的改變而改變。
作者簡介
張士范(1726—?),清代詩人。陝西蒲城縣人,雍正四年(1726)出生,乾隆十五年(1750)中舉,後六次會試均名落孫山。乾隆二十七年(1762)朝廷招考內閣掌撰擬、記載、翻譯、繕寫的中書,張士范榮信被取錄用。在這一任職崗位上勤奮工作,業績出色,深得文淵閣大學士好評,由初授七品官晉升為五品朝議大夫,乾隆三十六年(1771)以朝議大夫銜擢任四品的池州知府。乾隆四十七年(1782),張士范遷任蕪湖觀察,乾隆五十年(1785)“花甲”之年,奏準致仕,歸蒲城故里。擅長詩文,為池州留下許多清新的詩歌和文采艷麗的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