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簡介
公司堅持科技創新,在新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掌控了大量自主智慧財產權,在新型環保製冷劑、氟矽材料、氯鹼離子膜等方面打破了多項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國產化替代。胡錦濤、溫家寶、李克強、李源潮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東嶽視察,對東嶽在氟矽材料特別是離子膜研發國產化取得的重大自主創新成果給予高度評價。未來發展,東嶽將沿著科技、環保、國際化發展方向,建設一個現代化園區,打造一個世界知名品牌,爭創一個受人尊敬的企業。
發展歷程
1、1987年2月22日,張建宏董事長率38名後來被稱作“黃埔一期”的員工赴濟南學習,東嶽人從此開始了創業之路。2、1987牛7月1日,1200噸氟化氫項目投產,東嶽集團公司前身——濟南化工廠桓台分廠正式成立。
3、1991年,張建宏提出“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東嶽精神。
4、1991年,公司全面推行軍事化管理,並由此形成了“雷厲風行,馬上就辦”的東嶽作風。
5、1993年5月1日,新引進的3000噸規劃氟製冷劑R22項目一次性投產成功。
6、1995年10月,公司與美國華實公司簽訂了第一筆出口契約,公司產品開始走出國門。
7、1996年11月18日公司與馬來西亞新華聯集團合資合作,東嶽化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8、1997年8月30日,東岳順利通過ISO9002質量保證體系認證,此後,又先後通過了ISO14001環境質量體系、ISO10012計量體系和UI.產品安全認證,成為行業中第一個通過四證的企業。
9、1997年12月31日,東嶽銷售收入突破一億大關。
10、1998年7月9日,東嶽與清華大學在濟南南郊賓館簽約合作。
11、1999年4月28日,東嶽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12、2001年2月,公司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13、2001年2月19日,張建宏董事長和清華大學教授朱明善出席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東嶽清華綠色環保製冷劑”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
14、2001年東嶽躋身中國石油化工500強,列497位,5年後的2006年排名迅速攀升至52位。
15、2002年4月23日18時,歷經11個月的苦戰,東嶽高分子材料公司3000噸聚四氟乙烯投產。
16、2002年6月26日,在創建15周年之際,公司舉行萬噸高分子材料一期工程投產剪彩暨二期工程開工奠基儀式。
17、2002年8月20日,張建宏董事長在企業管理創新與三年發展戰略研討會上提出了“厚德載物,誠信為本”的東嶽道德理念。
18、2002年11月29日,公司舉辦了“中國東嶽PTFE推介會”,不久,東嶽聚四氟乙烯高分子材料被稱作市場上出現的一匹黑馬。
19、2003年5月8日,公司舉行總投資10億元的熱電、甲烷氯化物、氯鹼三大項目開工奠基儀式,拉開了工業園建設的序幕。
20、2002年9月,東嶽清華綠色環保製冷劑在大亞灣核電站冷水機組上試運行成功,大亞灣核電站使用的製冷劑實現了“國字號”替代。
21、2004年9月7日,我國材料工業泰斗兩院院士師昌緒到公司了解離子膜研發情況,對東嶽為國家科技攻關做出的貢獻給予高度評價。
22、2004年11月10日,全省科學發展情況交流會與會領導張高麗書記、韓寓群省長等省、各市領導150餘人到東嶽視察。
23、2005年9月8日,省政府加快東嶽離子膜項目產業化現場辦公會在東嶽會議室召開,會議提出將東嶽離子膜項目列為舉全省之力支持的山東省高新技術一號工程。
24、2005年11月2日,由市政府主辦的“東嶽氟矽材料產業園招商暨新產品推介會”在香港舉行。2006年10月11日,“東嶽氟矽產業園區規劃發布會”在青島海天大酒店召開。兩次高品位、高層次的園區發布會分別由吳小莉和周濤主持,大大提升了東嶽和東嶽園區的社會美譽度。
25、2006年3月19日,東嶽離子膜項目通過國家863驗收。
26、2006年4月4日,公司與中國建設銀行山東分行舉行戰略合作暨授信方案簽約儀式,省建行一次授信60億元。
27、2006年5月12日,公司與新日鐵、三菱商事舉行了CDM環保項目簽約儀式,CDM項目落戶東嶽。
28、2006年11月22日,國家人事部和省市人事部門在公司舉行了博士後工作站揭牌儀式,公司被正式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29、2006年7月6日,“東嶽氟矽材料產業園區擔保公司”揭牌儀式舉行,市政府設立專項基金為園區高新技術項目發展提供金融擔保。
30、2006年7月7日,公司隆重舉行30萬噸有機矽項目奠基儀式,公司向矽材料進軍。
31、2006年8月5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視察東嶽時,高度評價東嶽速度,他說:東嶽,好像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企業。
32、2006年9月,“東嶽聯邦”牌綠色環保製冷劑榮獲中國名牌。
33、2007年6月11日,中國氟矽材料協會主辦了“東嶽集團自主創新與科學發展研討會”,與會專家高度評價東嶽二十年為石油化工行業和氟矽行業做出的巨大成就。
34、2007年6月2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專程視察東嶽,他說:“科技部就是要支持象東嶽這樣,在關係國計民生的科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企業”。
35、2007年6月29日,集團組織了聲勢浩大的創建20周年慶典活動。中央部委及省市縣黨政領導,50多家國外著名企業、300家國內著名企業和高校負責人1000餘人齊聚東嶽,與東嶽幹部員工共慶節日。慶祝儀式上,舉行了東嶽研究院落成剪彩儀式。在集團創建20周年文藝晚會上,彭麗媛、董文華、閻維文、蔡國慶等藝術家為全體幹部員工和當地幹部民眾獻上了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
36、2007年11月25日,集團30萬噸有機矽項目一期工程成功投產拿出合格產品,創造了行業三個之最:建設時間最快、試車時間最短、產品質量最高。標誌著集團正式向矽材料行業進軍。2010年10月,二期投入生產,總規模達到20萬噸。
37、2007年12月10日,集團在香港主機板上市。12月20日至26日,公司分別在總部、上海、廣州、揚中、溫州、武漢等地組織了總計700餘名重要客戶參加的上市慶祝酒會,在市場上反響熱烈。香港上市使東嶽國際化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企業發展打開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
38、2008年8月2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到東嶽視察。李源潮對公司“以效益體現價值,用財富回報才智”的人才理念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對張建宏董事長說:“你們為國家爭光了。”
39、2008年9月26日,集團技術中心被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和稅務總局確認為第十五批國家認定企業(集團)技術中心。
40、2008年11月,集團與海爾、海信、勝利油田、山東電力、青島啤酒等24家企業被授予最高榮譽——“改革開放30年山東省功勳企業”。12月5日,集團再獲“新中國60年山東百家領袖品牌”。
41、2008年11月3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到集團調研指導,他充分肯定了東嶽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國家做出的特殊貢獻。他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黨員幹部會議上說:“看了東嶽集團,很受鼓舞,深受啟發,他們自主創新,打破壟斷,長了民族志氣。”
42、2009年1月17日上午,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到東嶽考察。他盛讚東嶽“一定能成為一個百年企業,成為中國的杜邦、巴斯夫、拜耳。”
43、2009年6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以及省市縣領導的陪同下到東嶽視察,他充分肯定了東嶽在新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為國家氟矽材料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在東嶽集團研究院發表了十五分鐘的重要講話。溫總理在講話中說:“今天,看了東嶽集團很高興、很振奮,東嶽作為民營科技企業,走的是新環保、新材料、新能源之路,大有發展前途,我們要予以重視、培育和支持。”
44、2009年9月22日,歷時八年科研攻關和工程技術開發的東嶽離子膜成功下線,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向國慶6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標誌著我國氯鹼離子膜實現產業化,保證了國家經濟安全運行。圖為離子膜生產現場。
45、2009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畫,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科技部黨組書記李學勇和省市縣主要領導陪同下到東嶽集團視察。他高度評價東嶽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的成績,在公司離子膜生產現場發表了鼓舞人心的重要講話,他說:“祝賀同志們在離子膜研製中取得的成績,你們在這個領域為我們國家填補了空白,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希望大家繼續努力。你們不僅會在這個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大家還要努力走在世界的前列!”。
46、2009年11月25日,張建宏董事長等214名復退軍人榮獲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殊榮,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回良玉、徐才厚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47、2010年6月30日,東嶽離子膜成功套用於萬噸氯鹼生產裝置,標誌著國產離子膜實現產業化替代、國產化套用,徹底結束了我國氯鹼行業長期受制於人的歷史。
48、2010年6月-7月,淄博市委市政府將張建宏董事長列為全市重大宣傳典型,大眾日報、魯中晨報及市各大媒體對張建宏事跡進行了集中宣傳報導,各單位紛紛以座談會等形式學習張建宏董事長事跡。
49、2010年,DYR—3製冷劑喜獲國際編號R439A,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優秀獎,並迅速進入市場,成為“國字號”替代主力軍。
50、201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分別在離子膜國產化替代的新華社內參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發改委及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東嶽全氟離子膜的推廣的政策措施。9月26日,國家發改委按照批示要求,組織離子膜國產化替代專題會議,聽取了集團離子膜研發、進展、市場推廣等基本情況匯報。國家發改委領導充分肯定東嶽離子膜研發成功和國產化替代的重要意義,逐步形成了離子膜產業化替代的扶持措施和政策,稱東嶽為“國寶”級企業。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也迅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企業的發展目標、思路、措施和離子膜的市場推廣套用措施。
51、2011年1月4日,集團下屬企業山東東嶽聯邦置業有限公司營業執照正式下發,標誌著集團正式向房地產開發、銷售業進軍。公司正式著手開發的第一個項目為東嶽氟矽材料產業園區所屬國家實驗室和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及配套專家公寓。
52、2011年3月17日,國家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到東嶽就科技創新、進出口貿易和國際合作進行調研,他希望東嶽按照做一個世界級品牌公司的目標,放眼世界,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53、2011年3月,集團全氟離子膜入選《“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成果彙編》一書。此書由國家科技部、中組部、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解放軍總裝備部等11個部門共同編輯,書中精心整理了“十一五”期間近四百項重大科技成果。與此同時,東嶽離子膜科研團隊被國家科技部表彰為“國家‘十一五’科技項目執行優秀團隊”。
54、2011年4月,在寧波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氯鹼論壇上,“十二五”氯鹼行業規劃技術路線圖浮出水面,離子膜產業化應彡低汞觸媒開發、氧陰極離子膜電解槽技術工業化套用被列為氯鹼業“十二五”三大關鍵技術。
55、2011年4月,東嶽全氟離子膜工程技術研究團隊受到國家科技部表彰,獲得“‘十一五‘國家科技計畫執行優秀團隊獎”。
57、2011年8月17日,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MSCI)公布最新指數成分股變動,東嶽集團(00189)躋身環球標準指數系列中國指數成分股。
58、2011年10月1日。集團集團投資5000萬元建設的公租房一期項目正式投入使用,近1000餘名職工搬入新居。公租房將成為公司穩定職工隊伍、吸引人才的重要舉措。
59、2012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集團全氟離子膜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張永明教授代表集團參加會議並領獎。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李克強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國產全氟離子膜產業化後,在國家有關部門、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國產化替代步伐加快,先後在上海氯鹼、中鹽化工、魯北化工、江蘇蘇化集團張家港有限公司等8家氯鹼企業成功套用,各項數據運行平穩,綜合性能優於國外同類著名產品。國產全氟離子膜產業化技術的成功,使我國從世界氯鹼大國向氯鹼強國轉變,國家發改委也因此決定在五年內淘汰出於戰略安全仍保留的落後石棉隔膜氯鹼生產能力,全部改造成先進的離子膜氯鹼裝備,這將對我國產業增效、節能減排等產生重大意義。業內專家認為這是繼侯德榜制鹼技術問世以來我國氯鹼工業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
60、2012年4月2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在省市縣領導姜異康、姜大明、劉慧晏、周清麗、王可傑、賈剛等陪同下來到東嶽集團。賀書記先後視察了東嶽氟矽材料產品展廳、東嶽研究院實驗室及全氟離子膜生產現場,聽取了東嶽集團張建宏董事長和張永明博士科技創新、特別是離子膜研發和產業化匯報。他對東嶽氟矽材料領域取得的自主創新成果,特別是在離子膜等高端領域取得的技術突破給予高度評價。在了解到下一步膜材料產業化攻關和集團整體發展方向時,賀書記給予充分肯定,並願意為東嶽做一些支持工作。最後他稱讚東嶽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民營企業,並希望東嶽堅持自主創新之路,取得更多、更高自主創新成果。
主要產品
綠色環保製冷劑
lR418AlR415B
l五氟乙烷(R125)
l二氟甲烷(R32)
l氯-1,1-二氟乙烷(R142b)
l二氟乙烷(R152a)
l四氟乙烷(R134a)
l二氟一氯甲烷(R22)
有機氟新材料
l六氟丙烯(HFP)
l懸浮聚四氟乙烯微粉
l造粒料
l預燒結料DF-22
l濃縮液
l聚四氟乙烯分散樹脂DF-205
l聚四氟乙烯分散樹脂DF-204
l聚四氟乙烯懸浮樹脂細粉DF-19
l聚四氟乙烯懸浮樹脂細粉DF-16
l聚四氟乙烯懸浮樹脂中粒度
有機矽新材料
l甲基氫二氯矽烷
l三甲基氯矽烷
l甲基三氯矽烷
l二甲基矽氧烷混合環體
l八甲基環四矽氧烷
氯化物系列
l二氯甲烷
l32%離子膜燒鹼
l48%離子膜燒鹼
l一氯甲烷
氟鹽氟酸
l氟化氫銨
l無水氟化氫
l工業氫氟酸
企業優勢
東嶽化工始創於1987年,從事氟化學材料的研究並不算很早,但起點卻很高。每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經費占銷售收入的10%左右,依靠自主創新和人才、技術整合,擁有了一大批世界領先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多項國外技術壟斷。東嶽集團與清華大學聯合成功開發的對臭氧層和溫室氣體無損害的東嶽清華綠色環保製冷劑系列產品,成為國家環保局頒發的綠色“環境標誌”產品和美國國家環保局新替代物項目批准認可產品,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並獲得國際統一編號。現東嶽清華綠色製冷產品已達十幾個品種,並形成產業化,產品迅速占領了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成為我國唯一自行研製開發、被美國、西歐等國家環境保護署認定並一致推廣的帶有綠色標誌的製冷替代品。東嶽集團用了11個月的時間,首次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成功上馬了3000噸聚四氟乙烯裝置,之後又用兩年時間擴大到萬噸規模。專家鑑定,東嶽萬噸聚四氟乙烯有六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規模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這一項目的成功上馬,結束了中國含氟高分子材料主要依靠進口和低檔次小規模生產的歷史,成為與美國、義大利比肩的世界聚四氟乙烯三大生產基地之一。東嶽能夠用十九年時間走到世界高技術的前沿,凝聚著企業多年自主創業的艱辛。“國外企業是不會把核心技術賣給我們的,國內企業要想領先世界,就必須靠自主創新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談起東嶽集團的發展之路,集團董事長張建宏深有感觸。科技已經成為撬動東嶽集團快速健康發展的槓桿和東嶽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發展60%以上的貢獻來自於科技進步。東嶽集團主導產品綠色環保製冷劑、聚四氟乙烯的規模、技術、市場占有率分別雄踞國內和亞洲第一位,是春蘭、海爾、格力、美的、長虹等100多家家電集團公司的優秀供應商,主導產品創出“三個40%”: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0%以上,產品40%以上銷往國外,出口世界77個國家和地區,占全國同行業出口總量的40%。公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先後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骨幹企業,是國家863計畫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重點火炬計畫項目實施基地。
這些,都為東嶽集團攻克全氟離子膜項目核心技術奠定了科技和物質基礎。在攻關過程中,東嶽集團與上海交通大學等16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產學研”的合作關係。已經在東嶽集團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離子膜研發課題負責人張永明博士說:“是東嶽給他們搭建了很好的研發平台,沒有校企聯姻,就沒有今天全氟離子膜項目的規模化生產。”
現在東嶽集團已建成年產50噸燃料電池離子膜所需要的全氟磺酸樹脂生產裝置,可滿足2.5萬輛電動汽車的離子膜所需。
企業策略
氟矽材料工業園模型三大核心文化帶動跨越式發展
作為公司三大核心文化,“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東嶽精神,“雷厲風行,馬上就辦”的東嶽作風和“厚德載物,誠信為本”的東嶽道德理念,成為全體幹部員工共同的價值觀、行為準則和標誌性風氣,成為東嶽人永葆無比的創業激情和奉獻精神的動力之源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公司豐富的子文化是三大核心理念在工作中的具體化,如“能吃大苦,能耐大勞,能幹大事”的“三能精神”,“盯上、靠上、摽上、豁上、拼上”的“五上精神”,用三分之一時間人員和資金完成建設任務的“三個三分之一”定律。二十年的發展,東嶽積累的最大財富就是形成了較為系統和符合企業實際、獨具特色的東嶽企業文化。東嶽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和提升管理執行力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東嶽集團出身於鄉鎮企業。1987年,桓台縣一家鄉鎮企業出資從一家國有企業購回了兩隻退役的無水氟化氫小轉爐,張建宏和後來成為東嶽集團總經理的劉傳奇以及幾名東嶽元老就是從這兩隻小轉爐幹起來的。1987年年初,張建宏董事長率38名後來被稱作“黃埔一期”的員工赴濟南學習,東嶽人從此開始了創業之路。當年7月,1200噸無水氟化氫項目投產。建廠20年來,建成了從螢石粉到氟化工基礎材料,再到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其深加工,以至尖端技術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全氟離子交換樹脂及離子膜等的高新技術產業鏈和產品群,大大提高了東嶽集團的自我配套能力和資源綜合利用能力。這一產業鏈和產品群互惠互生,資源、產品、廢物得到了充分利用,公司的物料單耗、能源消耗、設備維修費用等都比國內同行業低3%以上,被國家化工協會稱為“亞洲最好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在短短的20年間,東嶽已經成長為中國氟矽材料行業的骨幹企業,向著科技、環保、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形成了以新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鏈。
東嶽集團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矽材料生產基地,掌控了大量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了多項國外技術壟斷。東嶽的三廢綜合利用、能耗控制水平走在了世界同行業的前列。公司先後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承擔多項國家重大計畫項目,並躋身中國石油化學工業百強和中國民營企業百強。
東嶽集團主導產品綠色環保製冷劑、聚四氟乙烯裝置規模雄踞世界第一。東嶽集團公司生產的綠色環保製冷劑在內地市場占有率約40%,是內地逾100家空調製造商的主要供貨商。東嶽集團的有機矽項目全部建成後,將使東嶽躍升為全國最大的有機矽生產基地。東嶽人能吃大苦、耐大勞、受大罪、幹大事的創業精神成就了今天東嶽的發達。東嶽集團也從工廠化管理轉變為園區化運作,從生產製造型轉變為科技創新型,從本土化經營型轉為全球化經營。
由公司與日本三菱商事及新日鐵公司合作開發、目前全球最大的CDM項目已經正式投入生產,每年可減排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1000萬噸,經濟和社會效益都十分顯著。作為民營企業,山東東嶽集團承擔著國家的科技攻關項目,這是我們的自豪和驕傲。山東東嶽集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聚四氟乙烯生產基地,為國家爭得了榮譽。1991年推行軍事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員工服從意識、大局意識和執行力。“雷厲風行,馬上就辦”的東嶽作風誕生於此。新進公司員工要經過半個月的軍訓,管理後勤人員每早上班點名,每周大會操,車間上班整隊入廠,下班列隊出廠。培養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品質。
東嶽有一支能打善戰,擁有“鐵的信念,鐵的意志,鐵的作風,鐵的紀律”的東嶽鐵軍,在項目建設上,他們連續創造“三個三分之一”奇蹟,即用常規三分之一時間、三分之一人員、三分之一投資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在市場一線,他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且紀律嚴明。這支隊伍除了有山東人、有來自鄉土的能吃大苦耐大勞的品質外,與張建宏十多年堅持不懈地抓軍事化管理有著直接關係。
東嶽三大核心理念包括“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東嶽精神、“雷厲風行,馬上就辦”的東嶽作風、“厚德載物,誠信為本”的東嶽道德理念。“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東嶽精神是張建宏董事長於1991年提出的,它凝聚了東嶽公司創業者管理思想、創業理念和執著追求的豐富內涵,體現了東嶽創業者們歷經艱難、百折不撓、矢志不渝、用於進取的奮鬥精神。“追求卓越,自強不息”即永遠追求最好,不只要在本地區、本行業做到最好,還要在全國、全世界做到最好,不只產品要做到最好,還要企業的人品、企業的員工做到最好,還要企業的人品、企業員工做到最好;“自強不息”即不管經歷什麼艱難,不管遇到任何挑戰,東嶽人都永不言棄,永不退縮,眾志成城,勇往直前,直到成功。追求卓越就是永遠追求最好,自強不息就是永不滿足,不斷進取。
小型企業靠能人、中型企業靠制度、大型企業靠文化。東嶽集團的企業文化有兩個重要目標,一是培養全體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精神信念和良好風氣。一個令行禁止、管理暢通的團隊,必定是一個有著共同價值觀念、精神信念和良好風氣的團隊。其二,是培養全體員工的共同的行為習慣。一支有戰鬥力的團隊,必定有著共同的行為習慣。企業強大的文化魅力一旦將企業全體員工培養成一支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優秀團隊,它定然有令必行,戰無不勝。
東嶽集團以振興民族工業為目標,以強烈的責任感自覺將企業發展與國家和社會發展融為一體,使員工形成正確、統一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東嶽是化工企業,安全環境事關企業的生命也事關社會的發展進步。公司創立之初便提出了一個重要理念:安全環保高於一切,安全環保就是效益。這一理念刻入了公司每一名幹部員工的大腦。
東嶽的職工有榮譽感,有民族自豪感,為自己的工作而驕傲。公司一直特別注重先進典型的樹立和宣傳,典型引路,將企業文化建設人格化,湧現出了大量新時代的學習典範。其中的三個典型格外引人注目。從一線員工迅速成長進步走上領導崗位的東嶽高分子公司總經理張恆,在萬噸四氟乙烯及其聚合物建設工程中,他帶領東嶽高分子材料公司全體參戰幹部員工,以科學求實的態度和忘我的沖天幹勁,高標準完成了建設任務,使公司成為了規模、技術水平亞洲第一的聚四氟乙烯生產基地。創造了占淄博市化工行業出口創匯總額50%以上的進出口公司經理趙素芳大學畢業進入公司,帶領年輕的進出口團隊縱橫國際市場,每年進出口額以80%的速度遞增,從幾百萬元起步到實現進出口幾十億元。
東嶽集團在發展過程中,始終以承擔社會責任為己任。1998年初,臭氧層保護問題引起了全球高度關注。東嶽集團把自主創新的目標瞄準了綠色製冷劑的研發上。東嶽董事長張建宏在報紙上捕捉到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明善教授在製冷劑替代品研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訊息。經過一番努力,1998年底,東嶽與清華大學共同組建了東嶽——清華綠色新技術有限公司。不到一年,綠色環保製冷劑系列產品開發成功,並很快實現產業化,徹底打破了歐美的技術壟斷。這種綠色環保製冷劑,綜合環境性能好,於2001年2月獲得國家技術發明最高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另一主要產品“塑膠王”原料——聚四氟乙烯(PTFE),無論規模、技術還是市場占有率均為世界第一,是與美國、義大利比肩的全球PTFE三大基地之一。
全氟離子膜是未來新能源和氯鹼工業的關鍵材料。該項技術先後被納入國家863計畫和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同時,東嶽氟矽材料產業園也被授予“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稱號,躋身於全國獲此殊榮的18個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之一。
近年來,東嶽集團先後與國內2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資本和技術合作關係,成立了東嶽清華綠色新技術研發中心和東嶽上海交大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擁有近百名博士、碩士和專家隊伍,被國家掛牌為博士後工作站。
突出事跡
研製出的離子膜山東東嶽集團成功研製出離子膜
2010年年6月30日,山東東嶽集團向全世界宣告,由“東嶽”自主研發的氯鹼用全氟離子膜實現國產化。在我國新材料、新能源、新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攻堅陣地上,“東嶽”插上了一面五星紅旗!歷經8年科研攻關,東嶽集團100%國產化的全氟離子膜,在萬噸級氯鹼裝置上一次通電成功,打破了美國、日本長期對該項技術的壟斷,長了民族志氣。這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三個擁有氯鹼離子膜核心技術和生產能力的國家。這是“東嶽”人自主創新創造的奇蹟!政產學研“結合”的力量
“別小看這張膜,它關係到我們國家的經濟安全。”8月29日,東嶽集團董事長張建宏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據他介紹,全氟離子膜是氯鹼行業和未來新能源利用的關鍵材料,被稱為化學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誰摘下了它,誰就掌握了國家戰略“制高點”。
離子膜,一直是中國人的一個“心結”。作為氟鹼行業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中國一直對離子膜實行零關稅進口。張建宏介紹,為了消除這一威脅國家經濟安全的隱患,從1980年開始,中國曾將這一技術列入國家“六五”“七五”重大科技攻關計畫,先後投入幾億元資金進行科技攻關。但由於我國基礎新材料的落後和投入機制等問題制約,該項目一直沒有研製成功,被專家稱之為“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攻克該項技術寄託著幾代化工人的追求與探索。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結果不難預料。一張成品“離子膜”,薄如蟬翼,分量卻“重如泰山”。張建宏說,我國現有氯鹼工業裝置規模超過3800萬噸,成為全球第一氯鹼生產大國。“東嶽”離子膜產業化以前,中國離子燒鹼所用的核心材料離子膜100%依賴進口,成為中國基礎產業氯鹼工業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瓶頸。
2009年9月22日,“東嶽”成功研製出的氯鹼工業用大面積全氟離子膜成功下線;今年5月14日到6月30日,全氟離子膜成功套用於中化集團滄州大化黃驊氯鹼廠、藍星(北京)化工機械廠和東嶽集團氯鹼裝置,實現市場化套用和國產化替代。
新材料、新能源一直是黨和國家領導人最關注的行業。張建宏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東嶽”全氟離子膜的研發工作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近3年多來,胡錦濤、溫家寶、李克強、李源潮、萬鋼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重視“東嶽”的“離子膜”研究,親臨現場視察指導。
由於離子膜項目事關中國氯鹼產業的自主性,為了明確全氟離子膜項目的可行性,科技部專門派人到“東嶽”現場考察,對這個項目給予了肯定和支持:“全氟離子交換膜材料研究”項目被列為國家863計畫重大項目,“全氟離子膜工程技術研究”被列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重大項目。“東嶽”人記得,山東省委、省政府,山東省科技廳主要領導幾次專程到“東嶽”調研,親自抓各項政策的落實。2005年9月8日,山東省政府加快東嶽離子膜項目現場辦公會提出,將“東嶽”離子膜項目列為山東省高新技術“一號工程”,舉全省之力支持離子膜項目產業化。
這些年來,淄博市委書記劉慧晏、市長周清利等市領導多次到“東嶽”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困難。2006年3月27日,在淄博市科技大會上,淄博市委、市政府獎勵“東嶽”科技扶持資金5000萬元。正是靠著“政產學研”的完美結合,成就了今天的“東嶽”。
敢問世間“膜”為何物
離子膜,一個讓人心動的詞,它是中國企業一直想做但卻沒有誰真正做好的事情。離子膜的原材料是螢石,螢石主要成分是氟化鈣,屬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是發展氟化工的源頭。全球螢石資源儲量約6億噸,我國儲量就占了54%,居全球第一。張建宏解釋說,由於離子膜電解法因兼有環保和節能等特性,採用離子膜電解法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燒鹼生產工藝。離子膜電解槽和離子膜是氯鹼裝置的核心裝置,而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是安裝在電解槽上的全氟磺酸羧酸離子膜(簡稱全氟離子膜)。
進軍離子膜技術攻關,是“東嶽”戰略,也是國家戰略。張建宏自信地說,下決心攻克離子膜技術始於8年前的一個“偶然”。2003年7月,在杭州的一次會議上,東嶽集團總裁劉傳奇介紹了東嶽集團聚四氟乙烯產品的發展情況。當時中國聚四氟乙烯還徘徊在低檔次、小規模水平,能大規模涉足的企業並不多。“東嶽”聚四氟乙烯的單體四氟乙烯正好是離子膜的關鍵原料之一。他鄉遇故知,聽完劉傳奇的報告,正在從事全氟離子膜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學化工學院張永明博士動了心。7月12日,張永明給劉傳奇打電話,談了自己想與“東嶽”合作搞離子膜研發的想法。第二天,劉傳奇和副總裁張恆就來到了上海,邀請張永明來“東嶽”進行離子膜研發和產業化工作。
8年艱辛寂寞“啃下硬骨頭
“當時有個念頭讓我們很激動:如果一旦成功,我們將是中國第一批為氯鹼工業和新能源汽車工業製造心臟的人。在最艱難的時候,這個想法一直鼓舞著我們。可以說,‘自信’和‘志氣’支撐整個團隊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回顧8年來艱辛和寂寞的研發之路,張永明說。
懷揣這樣的信念,張永明團隊演繹了一幕又一幕的創新故事。作為離子膜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作為“離子膜”項目組的“帶頭大哥”,張永明一邊帶領大家竭盡全力、由淺入深地補習離子膜技術開發的一切理論,一邊要進行離子膜技術設計的探索——包括原料、中間體、功能單體、聚合物、功能膜、測試方法、工程技術和裝備技術流程。8年來,“東嶽”離子膜項目研發團隊從基礎理論研究開始,先後解決了科學、技術、裝備和工程等一系列難題,攻克了全氟離子膜項目核心技術,在原料、中間體、功能單體、聚合物、功能膜、測試方法、工程技術、裝備技術等方面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40餘項。
每天早晨6點多,張永明提前兩個多小時便來到東嶽研究院。留在實驗室十四五個小時,即使是休息日,也幾乎都是如此。他已經數不清自己在實驗室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自己遇到了多少棘手的難題。每當遇到難以邁過去的坎兒,張建宏總是安慰他說:“做成了算你的,做不成算‘東嶽’的。”
“離子膜成功研發和產業化的頭功,不是我和我們的科研團隊,應該是董事長張建宏。”張永明說,“東嶽”能夠乾成這件事,捨得投入,將每年銷售收入的10%用於研發。而花費在科研以外的精力和時間絕對比科研本身多得多。
在“張家軍創新團隊”中,東嶽研究院院長張恆是“東嶽”土生土長的專家。5年時間,他帶領團隊將聚四乙烯高分子材料做到超過日本和美國的企業,有29項發明專利創造,其中有6項已拿到國家專利證書。
2006年3月19日,“東嶽”承擔的國家863計畫“全氟離子交換膜材料研究”課題,經過3年艱苦攻關,通過了專家驗收。項目負責人張永明與張恆,一個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業內知名專家,一個只是自學成才的企業技術負責人。可是在張永明眼中,缺了張恆,離子膜項目不會成功。
創造奇蹟的張永明團隊,其實只是“東嶽”5000人隊伍之中的一支勁旅。“東嶽”集中了一批離子膜科研“國家隊”,為“中國膜產業基地”桂冠鑲嵌上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高自宏,北京大學博士,“東嶽”離子膜項目百人研發團隊中的一員。談及自己在“東嶽”的研發經歷,她說已經記不清做了多少次設計,實驗失敗了多少回。但她始終堅信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因為我們上百人的科研團隊的探索,早已摸清了複雜反應的每一個環節。”“以價值體現價值,用財富回報財富。讓創造價值的人在‘東嶽’能夠實現人生價值,讓創造財富的人在‘東嶽’能成為財富的擁有者。”張建宏說,正是這個人才觀,讓“東嶽”從一個僅有兩隻小轉爐的小作坊,成長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矽材料生產基地。
8月24日,在淄博市人才工作會議上,東嶽集團含氟功能膜材料創新團隊等淄博市優秀創新團隊分別被獎勵20萬元,獲得“淄博市傑出人才獎”的張永明等被市委、市政府每人重獎50萬元;早在今年2月4日,東嶽集團總結表彰大會重獎離子膜項目開發團隊,以張永明、張恆為代表的離子膜研發團隊榮獲100萬元的“董事長總裁特別獎”。張永明還榮獲2009年山東省科技發明一等獎,被授予山東省人才最高榮譽“泰山學者”。
“東嶽”,因離子膜而興,張永明團隊以離子膜而名。“東嶽”的下一個8年必將更精彩!
公司產業
新環保產業中的綠色環保製冷劑、CDM項目規模國內領先;新材料產業中的聚四氟乙烯高分子材料規模國內領先,30萬噸有機矽材料項目正在建設中;
新能源主要是氫能、太陽能套用的關鍵材料,這一項目被列為國家863計畫、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撐計畫和山東省舉全省之力支持的高新技術一號工程。集團掌控有大量自主智慧財產權、多個領域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形成了獨特的發展優勢。
與歐盟合研燃料電池膜材料
在新材料方面,東嶽集成北京、上海、西安等十幾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有機氟行業著名專家,首次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成功上馬了3000噸PTFE裝置,當前通過多次技改擴建已經達到2.2萬噸規模,生產能力居世界首位。而東嶽氟材料現已從聚四氟乙烯向氟塑膠、氟橡膠等高性能材料領域全面發展,達6大類80多個品種。其中東嶽聚四氟乙烯擁有大量自主創新成果,僅發明專利便達45項。
組織機構
股東
公司的主要股東有: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荷蘭銀行霸凌亞洲投資有限公司、中國五百強企業新華聯集團,並與日本新日鐵、三菱、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8個世界著名企業和名校建立了合作關係,是杜邦、大金、蘇威、海爾、海信、格力、美的、長虹、春蘭等著名企業的優秀供應商。管理層
張建宏先生
現年47歲,集團董事長、執行長,軍人出身,經濟學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政工師及土木工程師,亦為東嶽化工、東嶽高分子、東嶽氟矽、東嶽有機矽董事長,有超過20年化工製造管理經驗,先後榮獲全國青年星火帶頭人標兵、首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風雲人物、中國品牌國際市場十大傑出人物、山東省勞動模範及2006山東年度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
劉傳奇先生
現年57歲,大專學歷,集團總裁、執行董事,高級政工師。亦為東嶽化工、東嶽高分子、東嶽氟矽、東嶽有機矽董事,有超過20年化工製造管理經驗,榮獲淄博市勞動模範等榮譽。
崔同政先生
現年45歲,執行董事,副總裁,財務長。大學本科學歷,會計師亦為東嶽化工東嶽氟矽董事。從1988年已在本集團及前身工作,超過19年化工製造業管理經驗.
管理理念
東嶽科研人員測試新型材料性能
一、有真才實學就大膽使用
東嶽集團地處桓台縣唐山鎮,地理環境並不優越。集團決策層清醒認識到,要吸引優秀人才,打造人才高地,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就必須實行特殊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措施,疏通人才進入的綠色通道:
1、事一議、一人一策。把人才的需要作為東嶽的“政策”,根據人才自身需求籤訂契約,開放性接納各類優秀人才。對來企工作的博士、碩士,工資一律按大城市同等人員收入2—3倍的標準執行。對高級人才,堅持“只要你有真才實學我就敢用”,收入、待遇由人才自己申報確定。對從上海交大引進的博士、東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張永明教授,企業不但為其配專車、秘書、公寓,還把研究院用什麼人、定什麼崗、拿什麼薪酬的“三定”大權放心交給他。2、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集團認為,人才不在於占有,關鍵在為我所用,整合多少人才就等於擁有多少人才。為此,集團以技術入股等形式,先後與清華、北大、化工規劃研究院等20餘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外聘專家最多時達100多名,使一大批高級人才成為企業的“非在冊員工”。目前,集團與全國有機氟領域150多名知名專家保持著經常聯繫和合作關係。
3、加大投入、築巢引鳳。投資2億多元,建成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工作站和“泰山學者”崗位於一體的綜合研究院,為進入企業的人才提供一流創新平台。特殊政策像一塊巨型磁鐵,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高層次人才,已有72名北京、上海等地的高級人才放棄大城市優越條件到東嶽安家落戶。
二、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舞台
對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來說,最大價值莫過於成就事業,最大願望莫過於為其幹事創業、發揮作用搭建舞台。為此,集團堅持重學歷、重職稱、重資歷,更重實際能力和工作業績,建立“賽馬重於相馬”的人才選拔機制:有學歷、有本事肯定重用,沒學歷、有本事照樣重用,有多大才能就有多大舞台。高中肄業生張恆,進廠時只是個普通工藝員,但他特別能吃苦、特別能鑽研,一步步成長為集團副總裁、東嶽研究院院長。對優秀年輕人才,集團則敢於大膽起用,給位子、壓擔子。今年只有27歲的牛曉剛4年前大學畢業來到東嶽,很快被委以重任,負責與日本新日鐵和三菱公司的CDM(溫室氣體減排國際合作)項目談判和項目建設。
多年來,集團始終注重利用項目這個載體,在項目建設中鍛鍊人才、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在科技項目研發中造就創新團隊。從與上海交大合作的第一個項目做起,充分利用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科研項目合作平台,大力培養本企業創新團隊。“全氟離子膜工程技術研究”項目,不僅被列入國家“863”計畫和山東省高新技術“一號工程”,而且一個項目帶起1個研究院、3個研究所、15個實驗室,課題帶頭人張永明也成為國內離子膜研究權威。在研發項目產業化中培養創業人才,在項目生產一線培養創優技能人才,集團讓每個崗位都成為員工創優的平台。正是這種有效的培養機制,使一大批優秀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幹脫穎而出,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脊樑。
三、有多大貢獻就有多大回報
東嶽集團董事長張建宏認為,“經營”人才的高境界是“經營”人心,要充分激發人才創造活力,不僅要讓人才成就事業,更要讓他們受到尊重、獲得榮譽,真正“以價值體現價值”。集團設有“優秀專家獎”、“研發創新獎”、“市場開拓重大貢獻獎”和“博士來企創業獎”等獎項,先後有數十人獲得高級轎車、高額現金等獎勵。2007年企業上市後,對優秀科技人員全部實行股權期權制。對為企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張銀堂、趙素芳等一大批創新創業創優典型,集團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號召全體員工向他們學習。經集團推薦,張永明被授予山東省人才最高榮譽——“泰山學者”,張恆被評為省十大傑出青年和優秀共產黨員。
只要是人才就受到應有尊重。集團建立定期交流、走訪慰問、集體談心等制度,傾聽人才對企業發展的意見建議,了解他們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切實解決後顧之憂,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集團人性化的管理機制、分配機制和激勵機制,使人才潛能得到最大釋放,價值得到最好體現,充滿成就感、歸屬感、自豪感。
集團榮譽
公司先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工作站、泰山學者崗位,承擔著國家重點火炬計畫、國家863計畫、"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和山東省高新技術"一號工程"等重大科技項目,是全國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骨幹企業和國家商務部、科技部確定的18個"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之一。公司先後榮獲中國名牌、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化基地骨幹企業,是首批18個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之一,建有博士後工作站和泰山學者崗位。相繼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ISO10012計量體系和UL產品安全認證。
東嶽集團(0189)2007年位列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百強第52位,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第4位。公司已成長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矽材料生產基地、中國氟矽行業的龍頭企業,在新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掌控了大量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了多項國外技術壟斷。
據介紹,公司生產的東嶽綠色環保製冷劑被譽為“新環保”概念代表作之一,當前已達31個品種,生產能力20萬噸,居全球第一位,成為海爾、海信、美的、格力、杜邦、大金等國內外著名企業的優秀供應商。同時,東嶽與日本新日鐵、三菱公司合作的全球最大的CDM環保項目於2007年2月1日建成投產,吸碳量相當於種植了54億棵毛竹。
2007年,東嶽列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百強第52位,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第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