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雞西冷麵是“中朝合壁”的產物。冷麵本是朝鮮族的傳統食品,是用蕎麥麵或小麥面(也有用玉米面、高梁米麵、榆樹皮面的)加澱粉加水拌勻,壓成圓麵條,煮熟後浸以冷水,再去冷水伴牛肉片、辣椒、泡菜、梨或蘋果片、醬醋、香油等佐料,加入牛肉湯即成。“吃冷麵離不開冷麵菜”,冷麵的原料限於蕎麥麵和小麥面。再有,朝鮮冷麵辣中帶甜,雞西冷麵多偏重於鹹口、酸口,牛肉湯也被醬油清水湯替代,牛肉片和水果片有的則乾脆省略。至於冷麵菜,朝鮮族原有的只有白菜等幾種辣泡菜(也稱京漬),而雞西冷麵菜以辣拌為主,多達五十餘種,凡常見的蔬菜、肉類和海鮮均可入菜,基本口味都是一個:辣。經過這些改造,正宗的朝鮮冷麵反而不被雞西人看好。去過朝鮮、韓國或國內延吉等地的雞西人,品嘗當地冷麵,總感到不如咱雞西的冷麵“有味兒”。在雞西人眼裡,雞西冷麵倒成了“地道貨”。當然,雞西冷麵有一樣是不變的,就是加工過程,必須現吃現壓,保持口感新鮮,這和有些大城市把冷麵加工成象掛麵那樣的乾貨是不同的。相關介紹
冷麵的魅力在何處?皆在它入口後,柔韌耐嚼,涼爽清淡,湯湯水水,滑順潤喉,而其中的辣、鹹伴以微甜能立刻勾出口水,再配嚼冷麵菜,令人食慾大增。越吃越辣,越辣越愛吃,直至沁人心扉、盪氣迴腸、餘味綿長,給人以醇美的享受。另外,冷麵經濟實惠,普通百姓都能接受。在雞西,冷麵館到處都有,家家吃冷麵,人人愛冷麵,用它請客也不寒酸。正因為冷麵的民眾基礎廣泛,近20年前,雞西就通過新聞媒體評選“冷麵王子”、“辣菜皇后”,民眾的熱情勁兒就別提了,眾多的冷麵館更是趨之若鶩。如今還有精明老闆,以“超級冷麵”等名目註冊,實行商標專有,冷麵經營也溶了現代意識,有的還引進了韓國風味的冷麵。現在,雞西以冷麵為主的風味飯店已近500家,年可創銷售1億元以上,實現利稅2000餘萬元。雞西的朝鮮族人還發揮“人緣、地緣、親緣、資源”的優勢,不斷唱響朝鮮民族日常飲食品牌,象雞西周邊的雞東縣雞林鄉和城子河區永風鄉等都形成了規模,把朝鮮族日常飲食、平常小吃作為規模化特色產業發展,形成了以經營冷麵、辣菜、狗肉、魚鍋為主的特色餐飲業,還出售自己釀製的麻格里――一種米酒,與漢族的黃酒相似,只是稍甜。這些集中的鄉下冷麵飯店群有很強的輻射力,成為城裡人吃冷麵的新去處。不少雞西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個把月不吃冷麵,就好像缺點什麼。過去,夏天是吃冷麵的旺季,現在冬天也有一大批“冷麵族”。尤其是春節過後,吃膩了大魚大肉的人,一窩蜂湧進冷麵館。要是這時有朋友請你吃冷麵,也是相當有情義的禮節了。只是請客一定要提早趕到飯店,因為家家冷麵館都爆滿,生意紅火著呢。離家在外的雞西人,也念念不忘雞西冷麵,只要一回雞西,立刻奔向冷麵館。一時回不來的人,只要有機會就人親朋好友捎帶。有一年我去深圳,想起那裡有一個高中同學,就打了個電話,問在家鄉有什麼事沒有。她說,太好了,等你臨來前,我的家人會去找你捎東西。果然,我臨走的時候,她的家人拎來滿滿一大兜冷麵菜,我會意地笑了――這是雞西人吶。我的同學還到深圳機場去接我,我很明智,我這是借了辣菜的“光”,因為經過長途跋涉,這辣菜下的飛機是急需進冰櫃的。正因為這樣,雞西的一些冷麵老闆受到啟發,順勢把生意“做大”,推出真空包裝冷麵菜或出外開店,甚至將冷麵館開到了一些省內外大城市。哈爾濱、北京、南京、廣州等地,都有掛雞西招牌的冷麵,有的牌匾竟寫成“雞西朝鮮冷麵”,令人忍俊不禁,看來冷麵也打起了“雞西牌”。
雞西冷麵也成了不少外地人的嚮往。許多郊區和周圍縣城的人,節假日到雞西只有兩個目的:逛街、吃冷麵。今年一月,哈爾濱的一個區在主要領導的帶領下,組成“高麗風情一條街”招商考察團來到雞西,洽談引進雞西獨具特色的朝鮮民族特色飲食業。在一定意義上講,許多外地人是通過冷麵認識雞西的,這小小冷麵還真是不可小瞧啊。有許多吃過雞西冷麵的外地朋友一談起冷麵,也都是一臉“禁不住唾津的潛溢”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