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傑出的築路大師,鐵路巨擘
求學經歷
國內學習
杜鎮遠,字建勛,1889年10月2日生於湖北秭歸縣新灘鎮下灘沱一杜姓書香人家。 其父杜定祥曾受川陝人士禮聘,出任四川省巴縣官瀾書院院長。杜鎮遠7歲時進入私塾學校接受啟蒙教育,13歲時跟隨父親進四川讀書。1907年6月,杜鎮遠考進了成都鐵路學堂。1910年7月,杜鎮遠進入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的前身——唐山路礦學堂,攻讀土木工程。在學期間成績優異,被遴選為斐陶斐榮譽學會會員。
投身鐵路
1914年6月,杜鎮遠畢業,就任陸軍部宜渝灘險工程處主任工程師、測量隊隊長、“大川”號輪船副船長。這時的杜鎮遠已經拿到人人艷羨的優厚待遇,但是這有悖於他當初學習土木工程的初衷。因此,杜鎮遠於1916年毅然辭去公職,出任京奉鐵路豐臺工務段實習工程師,在這裡,杜鎮遠終於實現了他獻身中國鐵路建設的遠大志向。
留學海外
1919年,交通部總長葉恭綽遴選留學生,杜鎮遠因條件優秀被選中遠赴美國信號公司學習信號專科,第二年,他就進入康乃爾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碩士畢業並獲取學位後,杜鎮遠開始在美國德黑鐵路公司做助理工程師。1924年,交通部派杜鎮遠考察歐美各國鐵路號誌工程及材料,杜鎮遠率領考察小組,由美國歷經加拿大及英國、法國、義大利、瑞士、比利時、德國、前蘇聯等國。1926年回國,任北寧鐵路京榆號誌總段工程師。1928年,任南京建設委員會土木專門委員。
主修線路
主持修建杭江鐵路、浙贛鐵路
中國的早期鐵路都是洋人修建的,大權掌握在洋人手裡,成為帝國主義掠奪中國的工具。杜鎮遠成為繼詹天佑之後,自力更生修建中國鐵路的第二人。
杭江鐵路
1928年年末。浙江省政府懇請杜鎮遠到杭州籌建杭(杭州)江(江山)鐵路。1929年6月,杭江鐵路工程局成立,杜鎮遠被任命為局長兼總工程師。這年他正好40歲。1930年春,杭江鐵路開工,限於財力不足,杜鎮遠創造性地提出修建杭江鐵路“先求其通,後求其備”的原則。具體做法是:線路限制坡度、橋樑下部結構按當時國際標準設計,以期後期改造;對上部建築則按輕軌、標準軌距、小型機車的標準施工;站房設備因陋就簡,以實用為原則。在修築過程中,逐段施工,逐段運營。這樣,可以使鐵路早日通車運營,再以營業收入的積累,逐步改善鐵路的設備和工作條件。
浙贛鐵路
1933年冬,全長300餘公里的杭江鐵路通車,造價為3.7萬元/公里。而當時的國有鐵路造價為10萬元/公里,可謂工期短、費用省了。杭江鐵路通車,聲震海內外,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後經協商,杭江鐵路延伸為浙贛鐵路。1934年5月,杜鎮遠任浙贛鐵路局局長兼總工程師。歷時3年,全線長1008公里的江南大動脈——浙贛鐵路於1937年9月竣工。著名的中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的第一座現代化橋樑——錢塘江大橋,是浙贛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正是在杜鎮遠的鼎力支持下,由他在唐山交大和康奈爾的校友茅以升主持修建的。
浙贛鐵路是由杭江鐵路、玉南鐵路、南萍鐵路及早年修築的株萍鐵路組成的,它接通了滬杭甬、南潯及粵漢鐵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戰爭爆發後,浙贛鐵路屬於後方主要幹線鐵路,對於初期抗戰貢獻頗大,浙贛全線貫通,大大地緩和了當時全國的緊急垂危的形勢,通過浙贛線向前方輸送了大批兵員物資,使松滬前線戰士得以浴血應戰堅守陣地,抗戰軍士堅持了幾個月,有力地回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浙贛鐵路功不可沒。
抗戰功勳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急需修建衡陽至桂林的鐵路,即湘桂鐵路,政府限期兩年完成。杜鎮遠臨危受命,毅然挑起這副重擔。1937年9月開工,為了爭取時間,全路分10個工段,日夜趕修。天氣炎熱,他穿著短衣短褲,親臨工地指揮。在他的帶動下,25萬員工團結一心,不畏日機空襲,克服重重困難,使湘桂鐵路於1940年10月全線通車。創造了當時日平均修鐵路1公里的最高紀錄。武漢、廣州相繼失守,從浙贛鐵路轉運過來的軍工器材、難民、物資運往大後方,湘桂鐵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39年3月,沿海港口被日寇封鎖,國民政府為了溝通與緬甸的國際交通,急調杜鎮遠任滇緬鐵路局局長兼總工程師,趕修滇緬鐵路。滇緬鐵路東起昆明,西經湘雲、臘戌進入緬甸,全長950公里。工程十分艱巨。環境惡劣,瘧疾橫行,施工民工有20萬人,杜鎮遠帶領技術人員翻山越嶺,到基層檢查指導工作。1941年底,全路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仰光被日寇封鎖,國外鐵路器材無法運進,滇緬鐵路被迫停工。
迫於抗戰形勢的需要,當時的中國急需溝通川、康、滇三地的陸路交通,這樣就可以與當時僅存的國際通道——滇緬公路銜接,讓國際補給運輸到國內抗戰前線,同時大範圍地拓展資源,接濟四川、甘肅、陝西三省。由於當時正值滇緬鐵路停工,交通部指示滇緬鐵路局負責勘測趕修西祥公路。滇緬鐵路停工後,杜鎮遠又受命趕修西祥公路,全長548.7公里。1940年11月開工,1941年4月通車。
1942年,杜鎮遠調往粵漢鐵路局任局長,當時抗戰形勢急如星火。杜鎮遠四方奔波,組織軍運,救濟安排員工生活,同時他還在湖南組織員工訓練,預備參加到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去。抗日戰爭勝利後,杜鎮遠奉命重建粵漢鐵路。他身先士卒,全體員工同心奮戰,1946年1月動工,同年7月通車至廣州。
1949年初,杜鎮遠長期勞累,糖尿病加重,移居香港養病。新中國成立後,他通過龍雲接洽,1950年舉家回到北京,在陳雲、薄一波等領導同志關懷下,任職於鐵道部,為新中國鐵路事業做出貢獻。1957年後蒙冤受屈,1961年12月悄然去世。1979年12月27日,鐵道部黨組予以恢復名譽,骨灰安放於八寶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