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李氏桿菌病](/img/b/fe7/nBnauM3XwETNykTN1gTN2cTNyITM4kTO2EDMwADMwAzMxAzL4U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李氏桿菌具有較強的抵抗力,秋冬時期,在土壤中能保存五個月以上,在冰塊內保存三至五個月。在燕麥內可保存十個月。在內骨粉內保存四至七個月,在皮張內保存六十二至九十天,在屍體內保存一點五至四個月不失活力。本菌對高溫抵抗力比較強,一百攝氏度,經十五分至三十分鐘,七十攝氏度經三十分鐘死亡,用瓊脂培養物制的菌液,在六十至七十攝氏度經五至十分鐘,六十五攝氏度以一小時死亡,二點五%石炭酸溶液五分鐘,2。5%苛性鈉溶液二十分鐘,二點五%甲醛溶液二十分鐘,75%分鐘被殺死。在0。25%石炭酸防腐液的血液內可存活一年以上。
病因
![李氏桿菌病](/img/6/ef7/nBnauM3XyMzM3IzN3gTN2cTNyITM4kTO2EDMwADMwAzMxAzL4U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病原學
已知李斯特菌屬至少有8個種,其中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和伊氏李斯特菌是人和動物的重要病原。該屬細菌為革蘭氏陽性球桿菌,無莢膜,不形成芽孢,大小為0.5~2微米×0.4~0.5微米。本菌對熱的耐受性比大多數無芽孢桿菌稍強,常規巴氏消毒法不能殺滅它,65℃經30~40分鐘才能被殺滅。一般消毒藥都易使之滅活。
流行病學
![李氏桿菌病](/img/7/1e0/nBnauM3XyATMxgTNxkTN2cTNyITM4kTO2EDMwADMwAzMxAzL5U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症狀
潛伏期一般為2~3周,短的僅數天,也有的長達2個月。臨床以發熱,神經症狀,孕畜流產,幼齡動物、齧齒動物和家禽呈敗血症為特徵。但不同種動物臨床表現不一樣。
![李氏桿菌病](/img/e/daf/nBnauM3XwYTMygTO3kTN2cTNyITM4kTO2EDMwADMwAzMxAzL5U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豬:表現運動失調,無目的行走或後退,或做圓圈運動,或頭抵地不動,或頭頸後仰,前、後肢張開呈觀星姿勢。肌肉震顫、僵硬,陣發性痙攣,側臥時四肢做游泳狀。有的後肢麻痹,拖地而行。仔豬以敗血症為主,表現體溫升高、咳嗽、呼吸困難、腹瀉、耳部及腹部皮膚發紺,有的有神經症狀,病發率較高。
馬:主要表現腦脊髓炎症狀,體溫升高,感覺過敏,容易興奮,共濟失調,四肢、下頜和喉部呈不全麻痹。意識和視力顯著減弱。幼駒常表現輕度腹痛、不安、黃疸和血尿等症狀。
兔:表現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呈間歇性神經症狀,發作時無目的地向前衝撞或轉圈運動,最後倒地,頭後仰,抽搐而死。其他嚙齒類動物常表現敗血症症狀。
家禽:表現精神沉鬱,停食、下痢,多在短時間內死於敗血症。病程較長的可發生痙攣、斜頸等神經症狀。
幼齡北極狐患病後,精神沉鬱與興奮交替出現,食慾減退,或拒食,興奮時表現共濟失調,後軀搖擺,後肢不完全性麻痹,咀嚼肌、頸肌及枕部肌肉震顫,呈痙攣性收縮,致使頸部彎曲,有時向前伸展或歪向一側,或仰頭,有時出現轉圈運動,此時病狐到處亂撞,當採食飼料時,出現顎、頸部肌肉痙攣性收縮, 從口中,流出粘稠的液體。常出現結膜炎、沔痢和嘔吐。在糞便中發現淡灰色粘液或血液。成年狐有時伴有咳嗽,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他狐病程從出現症狀起七至二十八天死亡。有時病狐表現全身衰竭,常隱居小室內內。有的出現腦炎症狀。
診斷
根據流和行病學、臨床症狀及病理解剖變化,並結合細菌學檢查可以確診。但要與巴氏桿菌病、腦脊髓膜炎及犬瘟熱等病相區別。病牛如出現特殊神經症狀、妊牛流產血液中單核細胞增多,可疑為本病。但必須通過化驗室才
![李氏桿菌病](/img/f/611/nBnauM3X3ETM1cDMyAjN2cTNyITM4kTO2EDMwADMwAzMxAzLwY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剖檢變化
剖檢3隻病死狐,見腦血管充血,腦實質軟化和水腫,在硬腦膜下有點狀出血。心肌眼觀呈液灰色,心外膜有出血點。心包內有纖維性互凝塊的淡黃色液體。甲狀腺腫大,出血,呈黑色。
實驗室檢驗
採取剖檢病死狐肝髒、腎臟、心血塗片,套用革蘭氏法染色。鏡檢,有革蘭氏陽性呈“V”形排列的細小桿菌。
病原檢查:直接抹片鏡檢、分離培養鑑定(接種於葡萄糖瓊脂平板或亞碲酸鈉胰蛋白腖瓊脂平板,典型菌落為中央黑色而周圍呈綠色)、動物試驗(取病料懸液,進行腹腔、腦腔、靜脈注射或滴眼,觀察敗血症狀、結膜炎、流產等症狀,並取病料進行分離培養鑑定。實驗動物有家兔、小鼠、幼豚鼠或幼鴿)。
血清學檢查:凝集反應(用李氏桿菌Ⅰ、Ⅱ、Ⅲ三種O抗原作凝集反應,並結合病原檢查,可以檢出畜群中隱性或潛伏感染動物)。
病料採集:採取血、肝、脾、腎、腦脊髓液和腦的病變組織。
防治
1·對畜肉及其副產品必須經動檢部門檢疫後,確認無李氏桿菌的肉類和副產品才能飼餵。
2·對籠子要經常定期套用5%來蘇兒或2%氫氧化鈉進行消毒。
3·發現病狐,要立即隔離飼養,加強飼養管理,保持籠子和地面環境衛生清潔。
治療
群發的時候,應迅速隔離病牛進行治療消毒被污染的場舍、用具,病牛屠宰時應注意消毒和防止病菌散布。同時應查出原因採取防治措施。如果是青貯的原因,應立即停餵青貯,改用其他飼料。對李氏桿菌大多數抗生素都有很好的效果,抗生素能抑制李氏桿菌的繁殖,所以病初大劑量套用抗生素,可取得滿意效果。但表現神經症狀的,治療都難以奏效。據日本有關資料報導,有特效的抗生素是土黴素,發現後應立即靜脈注射鹽酸土黴素注射液,2.5~5.0mg/kg,一日兩次。
對李氏桿菌病,尚無等效治療方法。主要是加強防疫,特別是李氏桿菌病屬於條件性傳染病,病原菌在土著居民壤中滋生,在陰雨連綿的季節要加強防商改善飼養管理。新黴素每隻病狐10~15萬IU,每天2次,連用3~5d,肌肉注射,樟腦磺酸鈉每隻0.5~1mL。氨苄青黴素每隻病狐5~10萬IU,每天2次,連用3~5d,肌肉注射,樟腦磺酸鈉每隻0.5~1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