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李書通的創業經曆始於1983年。
1994年,李書通與李書福投資1000萬元辦起了台州華田機車總廠,這是兄弟倆的第一次合作,但是後來李書通離開了機車廠。之後,1997年1月,李書通與李書福等兄弟四人再次合作成立吉利集團有限公司,李書通任集團公司總經理,李書福任董事長。
2000年5月,吉利集團召開過包括李書通在內的全體股東會議,一致同意李書通退出吉利集團,他所占吉利集團有限公司20%的股份置換成吉利集團所屬浙江嘉吉機車有限公司80%的股份。股份置換後,吉利集團退出了浙江嘉吉機車有限公司的參股經營活動。從此,浙江嘉吉機車有限公司與吉利集團再無關係。
2005年3月18日,浙江台州一家民營企業——浙江巨科鋁業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投產。巨科鋁業將以鋁板帶箔為主導產品,一期投資13億元,年產鋁板帶箔15萬噸。對於長期以來產能與產量遠不如已開發國家的中國鋁加工行業來說,這一訊息如一顆重磅炸彈。而投下這一顆“炸彈”的,正是李書通。
工作經歷
對於鋁行業,李書通是個行家。據了解,10多年前,李書通正是從鋁加工業創業起步的,當時他單槍匹馬創辦了新華鋁材廠,年產達5000餘萬元。
10年中,李書通對中國鋁行業的發展狀況一直密切關注,依然有著透徹的認識。在新聞發布會上,李書通面對記者侃侃而談:“近年來,我國的鋁加工業已經有了比較快速的發展。但是,和世界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們仍然有較大的差距。中國近100家生產企業的平均產能只有5000噸,而日本企業的平均產能為2.7萬噸,歐美更是達到3.1萬噸。目前,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國內現在大量高檔鋁材仍然主要靠進口滿足。比如廣泛使用的易拉罐,我國每年要從國外進口20多萬噸鋁飲料罐帶材。”
他說,中國的鋁材產品結構和布局極不合理,型材產量所占比例過大,板帶箔生產相對滯後,且比例較低,如已開發國家的板帶箔材產量一般占鋁材總產量的60%至70%,而中國板帶箔材的產量僅占鋁材總產量的30%至40%左右。同時,就年人均消費量而言,美國為28公斤,日本為22公斤,而我國還不到4公斤。此外,目前國內鋁板帶消費量約為150萬噸,其中每年有30萬噸高精鋁板帶箔材依賴進口。
“我國的鋁加工業仍屬於朝陽產業,特別是鋁板、帶、箔加工行業,更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誘人的發展前景。”李書通神采奕奕地說,“對鋁了解不多的人會認為鋁是有色金屬,肯定有污染,鋁加工是高耗能產業。這是一種誤解。我們國家大力鼓勵發展以可再生資源為能量來源的工程項目,鋁板帶箔的能耗只占成本的3%至5%,恰恰符合了國家的產業政策。同時,巨科鋁業將以新型鋁合金板帶箔項目為主導產品,這部分產品恰恰是國內市場上供應不足的。”
李書通還向記者透露了一份雄心勃勃的發展規劃:用3年時間形成年產15萬噸鋁合金板帶箔材的企業規模,產值超過50億元;再用6年時間,通過資本運營,滾動持續投資60億元,重點發展鎂鋁合金汽車車身、鋁製消費品等下游產業,發展成年產值超100億元的大型集團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