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宇[深圳正康骨科醫院骨科醫生]

李振宇[深圳正康骨科醫院骨科醫生]

1981年9月-1984年5月,中科院植物所、科大研究生院研究生(導師王文采院士),由中科院生物學部授予碩士學位。現兼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首席研究員。

基本信息

李振宇教授李振宇教授
李振宇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深圳正康骨科醫院骨科醫生
國際內固定研究會脊柱外科(AO.spine)廣東省分會副主席;
中國脊柱非融合學會常務委員;
中國骨質疏鬆學會常務委員;
中國骨傷人才研究會常務理事;
廣東省脊柱外科學會常務委員;
廣東省骨質疏鬆學會常務委員;
廣東省醫師學會骨科醫師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山大學臨床兼職教授;
深圳市骨科學會常務委員;
深圳市勞動能力鑑定專家庫成員;
深圳市中西醫結合骨科學會主任委員;
深圳市創傷骨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深圳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庫成員;
深圳正康骨科醫院首席專家。
李振宇簡介:
從事脊柱外科40餘年,曾多次去歐、美國家參加學習及學術交流活動。共發表了學術論文58篇,完成省級、國家自然科研基金項目6項,擔任6個國家級專業刊物的編委與常委。成功地實施了6000餘例脊柱外科手術,尤其在脊柱側彎、脊柱脊髓損傷、脊柱退變性疾病、脊柱腫瘤、椎管狹笮、頸、腰椎問盤突出症等外科治療有較深的造詣,在上述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經腹膜外帶血管蒂的肋骨移植治療嚴重脊柱畸形、經椎弓腰椎截骨內固定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後凸畸形、經後路寰椎後弓減壓枕頸融合治療上頸椎畸形、C1/2後路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脊柱骨折、經下頸椎關節突螺釘固定術(TAS)、脊柱非融合技術、頸後小切口的改良“鑰匙孔”擴大減壓術、脊椎結核並進行性嚴重後凸畸形病灶清除脊髓減壓內固定術等。在深圳地區,先後率先開展了:胸腰椎腫瘤的切除固定術、腰椎滑脫側前路固定融合術、腰椎滑脫後路SSE固定、多節段退變椎管狹窄前路椎管擴大融合術、微創高位頸椎融合術、腰椎間盤鏡髓核摘除術、C1/2Apofix內固定、強直性脊柱炎合併胸腰段嚴重後凸畸形楔形截骨“LL”形加壓棒固定術、經皮椎體成型術、路椎頸椎後弓根釘內固定、Wallius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AxilisI軸向固定治療脊柱滑脫等新技術。
每年主持專科查房50次以上,平均每周1次。每年應邀參加三級醫院間疑難危重病例重大會診次數20次以上。
學術期刊任職:
《美國中華骨科雜誌》編委;《中華實用醫學雜誌》常務編委;《中國藥學雜誌》編委。
科研教學情況(近五年所承擔科研項目、獲獎成果、專利、發表論著、指導研究生畢業等)
1、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
特異性RNA干擾技術套用於脊髓損傷促軸突再生的實驗研究(深圳市科技計畫項目,項目編號:200602043),課題第一負責人。
經關節突螺絲釘固定在下頸椎失穩中套用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深圳市科技計畫項目,項目編號:20082042),課題第一負責人。
脊髓交通傷的治療研究。衛生部分課題,2009年.
2、近五年獲獎成果:
脊柱側彎彈性內固定矯正裝置實驗研究,第一完成人。
長骨表面再造影響因素的定量分析,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標課題,獲吉林省衛生廳優秀獎,第二完成人。
2006—2009年度四次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科技進步獎
3、近五年本科生教學及指導研究生畢業情況
承擔深圳大學、中山大學、湖北中醫學院等研究生教學任務。學科建設期間共帶碩士研究生3人;進修生5名;實習生82名。其中研究生名單:肖強兵,林華剛,楊磊,郭岱琪,顏濱柳海峰,黃勇江。
4、近五年獲得的專利和智慧財產權
國家適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20122028.7,彈性脊柱內固定系統,2008年。

基本信息

李振宇李振宇
姓名:李振宇
研究方向:植物分類學、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機構任職:
《植物分類學報》副主編
《生物多樣性》常務編委
《中國植物志》編委會特邀編審
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

個人簡歷

1981年9月-1984年5月,中科院植物所、科大研究生院研究生(導師王文采院士),由中科院生物學部授予碩士學位。現兼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首席研究員;《植物分類學報》副主編;《生物多樣性》常務編委;《中國植物志》編委會特邀編審;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六×五"計畫以來參加多項國家及中科院基金項目。目前參加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變化、可持續利用與區域生態安全》、中科院重大項目《外來入侵種的生態學效應和綜合防治措施研究》及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的工作。曾38次(其中9次帶隊)到國內20多個省區進行野外科學考察,個人累計採集11300餘號植物標本(主要存PE),90號昆蟲標本(存中科院動物所)和26號昆蟲化石標本(存北京自然博物館)。主要從事:苦苣苔科狸藻科仙人掌科車前科等類群的分類;植物資源研究及其保護;被子植物與昆蟲的協同進化;外來入侵物種的研究。發表新屬2個,新種及新組合60餘個,發現中國植物分布新記錄10餘個,發現"中國辣根菜"等新的資源植物。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SCI刊13篇),參與30多部著作的編寫。先後獲北京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學院先進工作者、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一等獎以及6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

承擔項目

1、"六×五"期間,參加中科院重大項目橫斷山地區綜考項目中《橫斷山地區維管植物》上、下冊的編寫。1986-1987年參加華西野生植物保護實驗中心(現改稱為華西亞高山植物園)的籌建工作。

2、"七×五"期間,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植物志》69卷工作。1987年參加中科院"七×五"重大項目"中國野生生物資源調查與評價",為三級課題"重點地區全面調查"負責人,任野生植物資源調查隊副總隊長,負責武陵山區和紅水河上游地區植物資源調查,並出版考察叢書。

3、"八×五"期間承擔的主要項目:

◆參加路安民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種子植物區系中重要科、屬的起源、分化和地理分布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和《中國植物志》中英文版6個科的編研工作,主持中國科學院院長基金項目"苦苣苔科的系統與進化"研究工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原始被子植物的結構、分化和演化》二級課題:原始被子植物與昆蟲的協同進化(1997-2000) 專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台閩苣苔族系統位置的研究》(1999-2001) 主持人

4、"九×五"期間承擔的主要項目: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變化、可持續利用與區域生態安全》三級課題: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編目(2000-2005) 專題負責人

◆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外來種入侵的生態學效應和綜合防治措施研究》三級課題 專題負責人

成果及獲獎

1989年獲第二屆北京青年科技獎;1989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先進工作者;1991年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一等獎;1993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第3名);其他獲5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

論文目錄

1、李振宇,1981:半蒴苣苔屬新分類群。植物分類學報 21(2):194-203。

2、李振宇,1985:半蒴苣苔屬的研究。植物分類學報 25(2):81-92;25(3):220-230。

3、李振宇,1988:中國狸藻屬校訂。植物研究 8(2):25-42。

4、王文采、李振宇,1992:越南苦苣苔科一新屬。植物分類學報 30(4):356-361

5、李振宇,1996:苦苣苔亞科的地理分布。植物分類學報 34(4):341-360。

6、Yan Zhi-jian, Li Zhen-yu and Wang Fu-hsiung, 1997: Pollen morphology of Tribe Trichosporeae (Gesneriaceae) in China and its systematic significance. Harvard Papers in Botany, No. 10:113-120.

7、Luo Yi-bo and Li Zhen-yu,1999: Polliantion ecology of Chloranthus serratus (Thunb.) Roem.et Schult.and Ch.fortunei(A. Gray) Solms-Laub.(Chloranthaceae).Ann.Bot.83:489-499.

8、Xie Yen, Li Zhen-yu, Gregg W. P., Li Dian-mo. 2001: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 an overview.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10: 1317-1341.

9、Wang Yin-zheng, Li Zhen-yu, 2002: Inflorescence development of Whytockia (Epithemateae, Gesneriaceae) and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 within Gesneriaceae. Plant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 236 (1-2): 45-54.

10、Pan Kai-yu, Li Zhen-yu (通訊作者), Wang Yin-zheng, 2002: Floral Organogenesis of Titanotrichum oldhamii (Gesneriaceae). Acta Botanica Sinica, 44 (8): 895-902.

11、Wang Yi-zheng, Li Zhen-yu, Pan Kai-yu, Zou Xiu-hong, 2002: Pattern and Significance of seedling development in Titanotrichum oldhamii (Gesneriaceae). Acta Botanica Sinica, 44 (8): 903-907

12、Li Zhen-yu, 2003: A new species of Opithandra (Gesneriaceae) from Guizhou, China. Bot. Bull. Acad. Sin. 44: 73-75.

著作目錄

1、李振宇,1990:狸藻科。中國植物志 69:582-605。科學出版社。

2、李振宇、邱小敏(主編),1993:廣西九萬山植物資源考察報告 1-280。中國林業出版社。

3、李振宇(主編),1994:龍棲山植物 1-620。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4、王文采(主編)、李振宇(副主編),1995:武陵山地區維管植物檢索表,1-626。科學出版社

5、Hong De-yuan and Li Zhen-yu, 1995: Biodiversity and Its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Hindu-Himalayan Region of China. In Pei Sheng-ji (ed.), Banking on Biodiversity. ICIMOD, kathmandu 131-180.

6、Wang Wen-tsai,Pan Kai-yu,Li Zhen-yu et al,1998:Gesneriaceae.Flora of China(Wu Zheng-yi and P.H. Raven eds.)Vol.18: 244-401.Science Press and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7、李振宇,1999:仙人掌科。中國植物志 52(1): 272-285。科學出版社。

8、李振宇,2002:車前科。中國植物志 70:318-345。科學出版社。

9、Xiao Pei-gen, Li Zhen-yu, 2002: Botanical Classification of Tea Plant. In Zhen Yong-Su (ed.), Tea, Bioactivity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London: Taylor & Francis, pp. 17-33.

10、李振宇、解焱(主編),2002:中國外來入侵種。中國林業出版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