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田(1906~1968)
正文
現代散文家。號洗岑,曾用筆名黎地、曦晨等。山東鄒平人。他出生於王姓的農家,因家境貧寒,從小過繼給舅父,改姓李。少年時代,一面讀書,一面做些農活。1923年,到濟南進山東第一師範學校,與朋友組織書報介紹社,曾因介紹中國進步文學與蘇俄作品被捕入獄。1929年,考入北京大學外語系。1930年前後開始發表作品。1935年北大畢業後,回濟南在中學任教。1936年,與卞之琳、何其芳合寫的詩集《漢園集》出版,以“漢園三詩人”著稱。但他寫得更多、成就更高的,還是散文。抗日戰爭之前,創作了3本散文集:《畫廊集》(1936)、《銀狐集》(1936)、《雀蓑記》(1939)。這些作品或回憶童年故鄉生活,或描寫倍受折磨、無路可走的人物,或抒發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光明前途的追求。文風樸實、自然、真摯,呈現出恬淡靜美的氣氛。抗日戰爭爆發以後,他流亡於西南各地,先後在一些中學和大學任教,並積極參加抗日鬥爭和愛國民主運動。隨著生活變遷和思想進步,他創作的《圈外》(1942)、《回聲》(1943)、《日邊隨筆》(1948)等散文集,視野較前開闊,題材也更為多樣,靜美的氣氛漸為戰鬥的鋒芒所代替;這些變化,在雜文創作中表現得更為明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廣田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事業,曾任清華大學副教務長、雲南大學副校長、校長等職。與此同時,他仍然從事散文寫作,文字技巧和思想內容較前更趨洗鍊和成熟,常於詩情畫意的描寫中,透示出富於哲理的意趣。1962年發表的《花潮》、《山色》等篇,曾有較大影響。此外,他還致力於少數民族文學的研究,整理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長篇敘事詩《阿詩瑪》和傣族長篇敘事詩《線秀》等出版。
李廣田著作除上面提到的以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出版過散文選《灌木集》(194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版過《散文三十篇》(1956)等。另外,還有短篇小說集《金罈子》(1946),長篇小說《引力》(1947),和文學論著《詩的藝術》(1944)、《文學枝葉》(1948)、《文藝書簡》(1949)、《論文學教育》等多種。1983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廣田文集》,是他的創作和論著比較完整的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