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圭

李圭

1876年,赫德委派他前往美國費城參加美國建國100周年博覽會,李圭回國後將其在美期間的考察、見聞寫出《環遊地球新錄》一書。

李圭李圭
李圭(1842-1903年),字小池,江蘇江寧(今南京)人,23歲受聘任寧波海關副稅務司霍搏遜的文牘(現時的秘書),系中國近代郵政倡導者之一。1876年,赫德委派他前往美國費城參加美國建國100周年博覽會,李圭回國後將其在美期間的考察、見聞寫出《環遊地球新錄》一書,書中對美國郵政作了詳盡的記述,並建議開辦中國郵政。他的見解得到了李鴻章的讚許。1885年,在葛顯禮主持下,李圭將英文的《香港郵政指南》譯成漢語,同時又擬寫了《譯擬郵政局寄信條規》 (以下簡稱《條規》)。《條規》對十幾種郵件的規格、特徵、資費等做了詳細的規定。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該書對明信片概念的認識。

介紹

在《明信片》一節中,李圭對明信片闡述如下:“郵政局有印就厚紙片,其信資圖記也印於片上,由局出售,以便商民凡寄無關緊要之信,可就片面寫姓名住址,片
寫信,不用封套,價更便宜。各國信館皆有此片,謂之明信片。”漢語的“明信片”一詞,即首見於此。
《條規》送呈葛顯禮、李鴻章、總理衙門等高級官員與部門,正因如此,“明信片”一詞當時未能流傳。《條規》的附屬檔案中有1枚示意的“明信片”,此片借用香港1880年發行的維多利亞肖像圖郵資片,李圭將該片中上部的英文香港及徽志刮掉,手寫了“大清國CHINA”幾個字;另在英文“萬國郵政聯盟”一行文字上面手寫“郵政局明信片”6個字,還用1枚大龍郵票將維多利亞郵資圖完全覆蓋,以示此處可印中國郵政的郵資圖。

事跡

李圭將其加工的“明信片”作附屬檔案,本意就是讓上層官員產生目見實物的效果。這枚“明信片”是中國郵政明信片的雛形,“明信片”3個字首次出現在設計理念中的樣片上,其歷史意義怎樣評價都不過分。
《譯擬郵政局寄信條規》有數件版本,均為李圭手書,其恭筆齊整,足見漢字功底之紮實。無論從史還是現實的角度看,我們都應該慶幸中國郵政歷史上出現了李圭,只有像李圭這樣的中西文化素養淵深的清末知識分子,才能將“POSTCARD”(郵政卡)的實際特徵與涵義準確表述,從而歷史性地創譯出了“明信片”這個至今仍舊無可替代的概念。
1896年,中國正式開辦郵政,責成費拉爾設計郵資明信片。是年8月,他在《呈海關總稅務司備忘錄(一)》的補遺中,將“POSTCARD”稱為“書信片”。但在“備忘錄(二)”那些漢、英文夾雜的行文中,費拉爾建議把漢語的“書信片”改為“郵政明信片”,然而這是在李圭的《條規》上呈11年以後的事了。
1897年10月1日,大清郵政首枚郵資明信片發行,郵資圖下印著“郵政明信片”5個字,從此“明信片”一詞開始出現在中國各個時期的明信片上,並在國人的口語中得到廣泛的套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