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皎平渡鎮,地處皎平渡鎮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鄉道路為
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191公里。東鄰半角,西鄰皎平。轄杉樂等1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35戶,有鄉村人口2642人,其中農業人口2642人,勞動力200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07人。全村國土面積57.3平方公里,海拔235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合種植糧煙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103畝,人均耕地1.2畝,林地27590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47.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18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103畝(其中:旱地3103畝),人均耕地1.17畝,主要種植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75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75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全村有209戶通自來水,有42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
標。有63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5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戶。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16輛,機車20輛。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戶;建有小水窖572口。全村有1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3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47.0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9.08萬元,占總收入的51%;畜牧業收入118.09元,占總收入的3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20頭,肉牛224頭);第二、三產業收入51.03萬元,占總收入的6%;農民人均純收入171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6.0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68人,在省內務工 68人,到省外務工20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35戶,共鄉村人口2642人,其中男性1362人,女性1280人。其中農業人口2642人,勞動力 200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454人,僳僳族703人,彝族485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587人,享受低保人數13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2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580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距離鎮中學1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35人,其中小學生550人,中學生85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6人,少數民族黨員20人,其中男黨員57人、女黨員9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9等 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5人。
人文地理
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發展情況等。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2、產業結構單一。
3、民眾開放意識及科技意識不強。
4、文化、醫療、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1、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全村民眾的科技意識。
2、逐步完善增強農業基設施建設。
3、調整產業結構,注重發展特色種植業,繼續發展烤菸、蔬菜種植產業,著重發展肉山羊、肉牛、雞的生態養殖及豬業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