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詩經詮釋學美學研究

第四節關於《詩》與“論” 第四節“感物道情”與“興” 第二節“性情中和”與“二南”說

圖書信息

作 者:鄒其昌
叢 書 名:
出 版 社: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41171
出版時間:2004-07-01
版 次:1
頁 數:245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內容簡介

朱熹的經典詮釋則體現了對中國傳統美學理論的繼承和進一步發展,他立足於《詩經》本身所具有的審美意蘊和孔子的美學理念,努力適應他的時代儒、釋、道審美精神的合一趨勢,將中國傳統美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鄒其昌博士具體地論證了朱熹的詩經詮釋美學的“以《詩》說《詩》”、“感物道情”、“諷誦涵泳”以及“性情中和”在中國古典美學發展史上承前啟後、具有轉折性的意義。本書對朱熹美學思想的內涵及其在美學史上的定位,都有比較深入、系統的研究,表現出可喜的學術創新精神,值得一讀。
本書是研究朱熹美學思想的一個良好的起點,由於著者是從朱熹的《詩經》詮釋切入本題的,所以還留給我們繼續研究的廣大空間。我們一方面可以對朱子全部經典詮釋(如《楚辭集注》、《周易本義》、《四書章句集注》)及有關論說再作進一步研究;一方面還可以研究朱子美學思想對後世美學理論以及明清兩代文學創作的影響。這樣,我們對朱子美學思想及其歷史作用會有更全面的、充實的認識。當然,這兩個方面的全部深入的研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許多人的努力,不應該對限時的學位論文提出這樣的要求。

作者簡介

鄒其昌,湖北荊州人,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1997年7月在湖南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2002年6月在武漢大學獲哲學博士,2004年1月在清華大學從事藝術學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從事中國美學、藝術學、詮釋學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曾在《光明日報》理論版、 《文藝研究》、 《美學》、 《中國美學》等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並曾出版專著《中國美學與藝術學探微》。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導論:詮釋與意義
第一章《詩經》詮釋原則——以《詩》說《詩》
第一節“以《序》解《詩》”辨
第二節以《詩》說《詩》
第三節關於《詩》與史
第四節關於《詩》與“論”
第二章《詩經》創作旨趣——感物道情
第一節“感物道情”的提出
第二節“感物道情”與“交感說”
第三節“感物道情”與“詩言志”
第四節“感物道情”與“興”
第五節“感物道情”與“淫詩說”
第三章《詩經》品賞方式——諷誦涵泳
第一節“諷誦涵泳”及其基本特徵
第二節“諷誦涵泳”的心理流程
第三節“諷誦涵泳”與“章句訓詁”
第四節“諷誦涵泳”與“叶韻”理論
第四章《詩經》審美品格——性情中和
第一節“性情中和”與“心統性情”
第二節“性情中和”與“二南”說
第三節“性情中和”與“禮樂”
第四節“性情中和”與“氣象”說
第五節“性情中和”與“平淡”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